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谁来照顾0-3岁的婴幼儿?代表委员专家共议学前教育

2018-03-07 11:09:37 信息来源:北京青年报 发布者:isen点击量:

代表、委员、专家共议学前教育话题

3岁以下宝宝能否顺利上托班?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多渠道增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运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儿童托育全过程监管,一定要让家长放心安心。

随着二孩政策的实施,对于托育服务的需求再次上升到显性层面。

 

 

谁来照顾这些年幼的孩子,特别是0-3岁的婴幼儿?是否有相关的专业人才?建立照护中心的资金、场所如何解决?

昨天,多名代表、委员、专家对此给出了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惠州市政府副秘书长黄细花

“鼓励公立园接收3岁以下幼童”

“当前,广大家庭特别是城市家庭以及职业女性迫切需要3岁以下儿童托育服务的支持。但是,由于3岁以下儿童照料的政策体系不够完善、机构运营风险压力大等因素,托育机构发展缓慢,服务供给严重不足。”对这些问题,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惠州市政府副秘书长黄细花给予关注。

这并不是她首次关注这个话题,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她曾递交《关于将婴幼儿托管纳入政府公共服务的建议》。

鼓励为职工提供福利托育服务

在黄细花看来,当前3岁以下儿童托育服务机构建设存在“公办缺位”的问题,“公办托育服务机构数量很少,尤其是公办幼儿园向下延伸招收3岁以下儿童的托班严重萎缩。”

此外,民办“缺路”的问题也存在。

社会力量主办托育服务机构缺乏应有支持,不是找不到“门槛”就是“门槛过高”,有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想开办婴幼儿日间照料中心、全日制托育服务早教中心,有的想在社区开设小型互助式托育服务机构,大多数难以获得设置许可。

她建议建立政府主导的托育服务管理体制,即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议确立由教育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的政府托育服务管理机制。

此外,还要鼓励支持多元共建托育服务机构。

她在建议中提到,鼓励和支持公立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向下延伸,创办接收3岁以下儿童的托班,可以酌情先尝试向下延伸接收2-3岁的儿童,“有调查反映,3岁以下儿童托育服务模式中,在幼儿园开设托班是最受家长欢迎的。”

同时她认为,还要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在自有场地内开办托幼园(所),招收职工子女,为职工提供福利性托育服务。鼓励和支持有资质的社会组织通过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形式举办托育服务机构,依法依规参与托育服务发展。

应建立托育服务人员准入制度

黄细花认为,要加强托育服务人员的队伍建设。

“建立托育服务人员及管理人员从业资格准入、禁入、职业资格考核吊销制度,严把师资入口关,推行保教人员持证上岗,逐步实现持教师资格证、育婴师证‘双证’上岗,按照规定配置保健教师、保育员和营养师。排查不合格师资,依法严惩虐童行为。”

她还提到,要探索设立科学合理的托育服务人员报酬标准并不断提高其待遇。支持主办主体遵循婴幼儿成长特点和规律,探索3岁以下儿童科学托育模式。

应提高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待遇

“据统计,广东民办幼儿园专任教师每月工资(含社保)在2800—4000元之间,待遇较低,一方面民办幼儿园教师工资从幼儿园每学期的保教费中支付,另一方面民办园受投入、租金等因素影响,考虑成本,教师工资待遇一直得不到提高,工作强度高、社会压力大、待遇低,造成教师无法安心从教、民办园教师不稳定、流动性大等问题,长期如此恶性循环,难以留住优秀教师。”

黄细花建议,应提高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待遇。

她建议人社部门出台民办教师薪酬标准,保证民办教师基本的待遇;出台持证教师工资保障补助细则,根据幼儿教师的资历、水平设置从教津贴,由国家、省、市财政安排专项奖励资金,对幼儿园教职工实施“以奖代补”制度,切实有效提高我国民办幼儿教师的待遇。

把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畴

黄细花提到,幼儿园学位供给不足问题已十分突出,尤其是公办幼儿园、优质民办幼儿园、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十分匮乏,而民众需求日益增加,呼声十分强烈,“入公办园难”、“入优质民办园贵”已成为各地群众普遍诟病的社会问题。

她认为,企事业单位办、集体办幼儿园存在困难,国家对此类幼儿园的相关登记、收费和管理政策不明晰,分类管理缺乏上位政策依据。

她建议发改委加强顶层设计,把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畴,使义务教育惠及每一个儿童。

“在学前教育未纳入义务教育范畴之前,建议财政部进一步加大学前教育的投入。”黄细花建议。

她提出全面普及学前教育、提高规范化幼儿园覆盖面、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提升农村学前教育水平、提高幼儿园保教队伍素质、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等六个学前教育具体目标,建议出台二孩入园优惠政策,补齐学前教育的短板,解决“上幼儿园难、上幼儿园贵”这一老百姓普遍关心的问题。

可设五级政府共担的投入体制

在分担机制上,她建议财政部门建立科学合理的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

黄细花提到,要改革现行学前教育财政负担体制,建立中央、省和地市三级政府承担部分学前教育财政责任,五级政府共同分担的政府投入体制。

在各级政府财政责任的划分上,可以考虑参照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经验,中央政府主要承担家庭经济困难幼儿的资助责任和一定比例的公用经费责任,负担比例不低于预算内学前教育总经费的20%;省级政府制定本地的幼儿园生均经费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与地市级政府一起承担新建和改建幼儿园的经费、教师培训经费和一定比例的教职工工资福利经费,负担比例不低于预算内学前教育总经费的30%;区县和乡镇、街道政府承担幼儿园建设和改造的土地供应责任、一定比例的教职工工资福利经费和公用经费责任,负担比例不高于预算内学前教育总经费的50%。

文/本报记者 孟亚旭

供图/视觉中国(资料图)

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卫计委主任郭玉芬

“建议设立0-3岁幼儿照护制度”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的‘要多渠道增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非常必要,是‘老百姓有呼,政府有应’。”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卫计委主任郭玉芬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郭玉芬是一位“老代表”,曾连续三届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今年是她第四次参加两会。此次,她带来的建议中有一份与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有关,该建议叫做《关于建立0-3岁幼儿照护制度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3月5日,郭玉芬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甘肃代表团驻地,就学前教育中0-3岁幼儿的照护、早教等问题接受了北青报记者专访。

郭玉芬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要多渠道增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非常必要,是“老百姓有呼,政府有应”。像托儿所、幼儿园等机构的师资待遇、场所选择等等方面,可能都要加强。

郭玉芬在《建议》中指出,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有0-3岁的婴幼儿约8000万,针对3岁以下婴幼儿的早期教育仅仅靠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已经创建成功的50家国家级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基地和100余家省级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基地以及零星的一些儿童早期中心来承担。

具体到甘肃,郭玉芬给出的数据是,2017年底,甘肃省共有3岁以下婴幼儿117.8万人,仅有一家国家级和6家省级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基地在承担儿童早期发展教育,还没有一所正式批准的针对这些儿童的早期照护教育中心,远远无法满足儿童早期照护、教育的需要。郭玉芬认为,当下随着二孩政策的实施,对于托育服务的需求再次上升到显性层面。

对此郭玉芬说,积极推进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已经成为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在0-3岁婴幼儿的照护和教育方面,2013年教育部开展了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试点工作,但还没有形成行之有效且可复制的模式。

她指出,在构建0-3岁婴幼儿照护教育服务体系方面,政府可出资每个县最少建立一所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中心。参照幼儿园建设的标准每个中心按5000平方米容纳500个孩子的规模建设,每个中心约需1000万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减免税收等优惠措施鼓励社会力量开办婴幼儿照护机构。

除此之外,郭玉芬还在《建议》中表示,各级政府应制定0-3岁婴幼儿照护教育发展规划,以确保照护教育机构的建设费用等,这些机构的所需地块由地方政府无偿划拨。同时,按照现行学前教育的标准,将0-3岁婴幼儿照护教育基础投入经费纳入年度政府财政预算管理,建立由政府和家长购买的育婴保险制度。此外,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方式,用儿童早期发展的理念对服务群体进行教育引导,指导家长带领3岁以下婴幼儿在专业机构接受照护教育。

文并摄/本报记者 赵萌

九三学社界别小组会就学前教育问题建言 教育部部长助理郑富芝回应

“加强学前教育意见正在起草中”

学前教育的话题是今年两会期间政协委员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昨天下午,在九三学社界别小组讨论会上,多位政协委员就学前教育的问题建言献策。

九三学社重庆市委会主委、重庆市副市长屈谦建议国家通过出台“新时代进一步加强学前教育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文件加强学前教育工作,并将幼儿园设置规划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在学前教育的问题上,有人说应该将其纳入义务教育,有人说要立法。2010年的时候,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我认为,时隔八年后,这个意见已经不适用现在的情况。”屈谦在小组发言中指出。

他提到,2003年时国务院曾出台文件就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师生比例作出规定,但只涉及公办幼儿园,没有涉及民办幼儿园。“在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发展新区的趋势下,幼儿园的数量在增加,现在是时候出台文件,对幼儿园的建设设置标准了。”屈谦建议从政府职责、经费投入、师资力量、质量标准、幼儿入园等多方面对学前教育工作作出具体规定。

九三学社中央常委、山西省主委,曾任山西省教育厅副厅长的李青山结合自己的经历提出了对于学前教育的建议,“我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对教育发展在区域之间和城乡之间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深有体会,其中学前教育的问题更为突出。”

李青山说,“我管过幼儿园的,发现幼儿教育没人管的状况非常明显。举个例子,山西省那么多儿童接受学前教育,但是我们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吗?没有。”他指出,相较于有法律作为保障的义务教育和国家十分重视的高等教育,当前对学前教育的管理力量非常薄弱。

“学前教育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不仅是数量不足,质量也不够,待遇更是极差。我去视察的时候都掉眼泪。”因此,李青山呼吁抓紧制定学前教育法,规范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师生配比和管理缺位等现象。

政协委员们提出的意见建议在这场小组会上得到了相关部门的直接回应。

北京青年报记者在会议现场看到,有三位教育部官员列席这场小组会。在委员发言完毕后,教育部部长助理、教材局局长郑富芝就政协委员们反映的问题一一作出回应。

“学前教育这几年的发展是非常快的,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的时候,我国学前教育的毛入学率还不到50%,现在已经到了79.6%,接近80%,可以说是跨越式的发展。”郑富芝指出,在学前教育高速发展的过程当中积累了很多矛盾和问题,这是事实。

“中央对这些矛盾和问题非常重视,教育部现在正要准备制定一个新的时期关于加强和改进学前教育的意见,调研已经结束,正在起草过程中。”据郑富芝介绍,教育部正在调研起草的文件主要为解决两方面突出问题:一是学前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这是入园难入园贵现象存在的重要原因。下一步教育部将重点在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提高学前教育的普及程度,让老百姓的孩子能够就近入园、方便入园的工作上下功夫。

二是规范学前教育管理的问题。“我们认识到,必须要把幼儿园的规范管理提到重要的议程上来,特别是师德师风的建设问题,一定要把幼儿园的环境特别是安全问题解决好。孩子那么小,安全是头等大事。”郑富芝表示,将对政协委员们反映的问题进行逐条梳理并进行研究。

文/本报记者 邢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