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旧病未治又现新疾 地方考核机制不健全套路多

2018-03-07 11:08:41 信息来源:半月谈发布者:isen点击量:

旧病未治又现新疾 莫让考核套路阻碍大局

考核的初衷,在于通过目标任务和奖惩机制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细。然而,一些地方在迎检过程中出现的套路竟是五花八门。除了考核量多、形式僵化、时间密集等“旧病”外,一些考核形式主义等“新疾”也愈来愈突出。需要引起注意的是,似乎考核内容越多、考核力度越大,治理体系就越丰富,治理能力就会提升。

考核“旧病”未治,又现“新疾”

东部沿海地区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经过20余年发展,工业用地几乎饱和,产业结构已成体系。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表示,如果还是仅考核工业产值、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值等方面,该区发展的成绩单将会非常扎眼。

 

 

实际上,近两年来这一老牌开发区信息经济占比已超过50%,科创中小企业数量突破1000家。“考核指挥棒层层传导,到了基层仍然还是老几样,很难准确反映我们的工作方向和成绩。”该管委会主任说。

西部某省区多名扶贫干部告诉记者,扶贫工作考核,检查频繁不说,不同部门主导的考核标准也各不相同,令基层干部常常顾此失彼。“比如贫困户收入核算,这周林业口来个检查组说某项补助应当算在收入内,下周农牧口的检查组来了又说不算。我们整改来整改去,很多时间都花在做表格上。”一名乡镇扶贫专干说。东部某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反映,在考核中,环保指标和工业指标很难兼顾。“如果哪头都顾,哪头都达不了标。”

一名乡镇干部告诉记者,有些通过考核评上优秀的单位,实际上是奉行“不干不错”的原则。有干部打了个比方:部门A一年只承担几项任务,部门B一年要承担上百个项目,结果工作精简的部门A考核优秀,部门B因为只完成90%的任务,处于考核劣势。

受访干部普遍表示有过突击应对考核的经历。“考核要的那些东西,就算我没有,到最后也能‘变’出来。”一名基层干部无奈笑言。东部某省一乡镇党委书记透露,年中的一些考核,政府部门都会向属地大企业“借”一些数据,例如半年报数据就“借”到9月份。

考核方式的形式主义问题也普遍被诟病,考核结果的好坏,似乎就取决于迎检迎考的材料准备是否到位。据一位驻村干部介绍,几乎一个星期都在陪各个检查组,有时候一天三拨,早上两拨,下午一拨,中午也闲不下来,不时穿插临时性的检查、调研。

准备材料是必不可少的。以一项检查工作为例,汇报材料共分九大类,每一类有五六个小点,每个小点要两到三份材料,一份多则七八页,少则两三页,摞起来接近三本书的厚度,检查人数多的时候,材料得用车装。

东北某单位一名办公室干部告诉记者,在面对不同级别部门、不同类别的工作检查组时,基层还要准备不同规格的文书。“有些文书格式是固定的,要填写七八页那么长,但多数是面向大企业、大机构准备的,基层没有那么多项内容可填,也硬是要写够。你仔细去看,一份材料里也就能摘出两三句有用的话。”

考核体系距离现代化治理目标差距较大

“我们的考核指标体系跟现代化治理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萧鸣政表示,目前的考核指标审计性较强,且各个单位各自为政,指标出台多,未经科学设计与论证,质量参差不齐。

辽宁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王磊认为,考核本质是一种监督与激励机制。制定考核办法时应首先明确考核目标,充分考虑考核的差异化与人性化,避免弹性大、一刀切。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句华说,公务员系统考核指标的设立,应当以不断提升服务人民的能力为导向。“不管在哪个国家,在什么样的组织机构,考核的最终目的是激励员工不断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实现组织目标。”

针对考核中出现的旧病新疾,受访者建议,可以引入第三方专家力量,选取试点,对政府部门的工作内容、分工等进行评估,根据不同地方、部门、层级、岗位的工作实际设计考核指标,并在实际操作中不断修正。

多部门要进行统一标准和归口。“制定考核标准的部门过多,最后全都要落到基层。条条多、块块少,基层肯定应付不过来。”萧鸣政认为,解决考核打架,一定要在顶层设计上做文章。“要么上面归归口,把公务员考核的工作归到一个部门来做,提前半年或更长时间制定统一指标;要么仍旧条块分开,但考核所用的数据、标准等需要统一,避免基层在统计时做重复劳动。”此外,有必要平衡日常考核与年终考核,不搞岁末集中突击。数据的积累要在平时做,到了年终造假空间就很小。

考核须健全机制,保证高站位和前瞻性

一边是办法陈旧、有失公允、一事多考;一边是敷衍应付、流于形式、弄虚作假,考核指挥棒两端的问题的确由来已久。

诚然,制定考核规则和办法初衷并不是让被考核者人人满意,甚至出于激发效率、赏优罚劣的目的,考核本身就应该带有一定的严苛性。但目前一些地区针对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的考核,缺乏科学合理的体系,标准模糊、难以执行。

作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要求,科学的考核包括标准统一、执行公正、健全追责机制等方面。目前,许多考核只想领导看什么,不问群众要什么。考核的内容必然远离群众呼声,更会招致基层干部反感。最终得到的只能是以形式“应付”形式、以虚假“装饰”虚假。

考核必须保证高站位和前瞻性,不能简化成一张年度成绩单、一份工作流水账。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部分地区还在片面追求漂亮数据,对科研投入、人才引进、企业培育等方面的指标避而不考。这样的考核结果,只能是导向出错、南辕北辙。

一支乐队的繁弦急管、钟鼓和鸣,全在一根指挥棒。各地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政府职能转变的科学考核体系,既迫在眉睫,又任重道远。(半月谈采写记者 吴帅帅 鲁畅 徐海涛 高博 王沁鸥 白涌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