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83.7%受访者有家中囤药习惯 最常备的是感冒药

2018-03-06 13:50:52 信息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者:isen点击量:

83.7%受访者有家中囤药的习惯

专家提醒药品应在执业医师指导下使用

如今,不少人会在家中储备感冒药、消炎药等药品以备不时之需。囤药的下一步往往是自行用药,而自行用药、乱用药存在各种隐患。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6名受访者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83.7%的受访者有在家中囤药的习惯,受访者最常在家中储备的药品是感冒药(74.9%),其次是退烧药(58.1%)。64.9%的受访者觉得家中储存的药品有用,22.2%的受访者觉得没用。69.8%的受访者担心药品长期储存不使用会过期或变质,55.7%的受访者担心乱用药对身体造成伤害。

 

 

受访者最常在家中储备的药品是感冒药

河北某厂退休职工张素梵今年74岁,时常在家中储备一些药品,但数量并不多,主要是感冒药、肠胃药、润喉药和跌打损伤药等。

26岁的张琪在北京某传媒公司工作,她也有在家中囤药的习惯。“我现在一个人租房子住,会囤一些平时需要的药品。比如感冒药、胃药,还有碘酒、创可贴”。

调查显示,83.7%的受访者有在家中囤药的习惯。受访者最常在家中储备的药品是感冒药(74.9%),其次是退烧药(58.1%),其他还有:碘酒等外用药(47.1%)、肠胃药(44.6%)、跌打损伤药(32.4%)、维生素(23.1%)、“万用药”(22.8%)、止疼药(17.3%)、抗过敏药(12.8%)和降压降糖药(12.3%)等。

张素梵认为,自己囤的药都是日常所需。“家里小孩容易感冒或者磕着碰着,得有相应的药。年轻人容易胃不舒服,可以吃点助消化的药。我是老年合唱团的,每周二、周四都要去唱歌,有时会伤嗓子,就备上一些润喉的药品”。

张琪对记者说,穿高跟鞋经常会把脚磨破,她会备一些创可贴。“另外,我从小肠胃就不太好,吃了不好消化的食物,胃就容易难受,所以存一些胃药也很有必要”。

调查显示,在家中囤积药品,70.2%的受访者是未雨绸缪,觉得一旦身体不适,能及时用药,45.3%的受访者是因为家人易生病,需要常备,29.3%的受访者有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17.4%的受访者是为了最大限度使用医保,13.4%的受访者是因为药房搞活动,趁便宜多买些。

69.8%受访者担心药品长期储存会过期或变质

调查显示,41.3%的受访者用药之前会咨询医生,18.0%的受访者不会,40.7%的受访者视具体情况而定。

张素梵用家里囤的药时一般不会咨询医生,“因为都比较常用,有所了解,没必要再问医生了。但是用其他药品,我都会听从医嘱。”

张琪用自备药品时一般也不会咨询医生,“但是生了别的病,我也不敢自行用药,一定会去看医生”。

调查中,64.9%的受访者觉得家中囤积的药品有用,能缓解病情,22.2%的受访者觉得没用,很多都放置过期,12.9%的受访者表示不好说。

张素梵认为,家里储备些药品能帮助及时解决问题,防止病情加重。

张琪也觉得家中的药品很有用,不过,她发现自己囤积的药品很多会过期或变质。“有一年夏天我把药放在阳台上忘了拿,药品被暴晒,全部都变质,无法使用了”。

调查显示,69.8%的受访者担心家中药品长期储存不使用,会过期或变质,55.7%的受访者担心乱用药对身体造成伤害,46.0%的受访者指出自行用药可能耽误或加重病情,24.1%的受访者提醒与家人“分享”药物,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

火箭军总医院医师刘斌告诉记者,人们在家中储备药物很容易与家人分享,还容易根据自己的片面认识用药,无法正确判断病情与药物的相容性,可能会出现过敏、抗生素滥用等问题。

“我们家小孩有一次吃健胃的药,觉得好吃,就自己从药箱找。幸好被我及时发现了,万一吃出问题来就麻烦了。”张素梵提醒,药品要放在孩子不容易拿到的地方,还要注意分类,以及是否过期变质。

“家里可以囤些感冒药、发烧药、止泻药等,抗生素没必要囤,精神类、麻醉药品不能囤。”刘斌提醒,储备了药应注意保质期和防潮,“过期药品不能使用,另外,药品应在执业医师指导下使用。”

受访者中,00后占0.8%,90后占25.7%,80后占49.6%,70后占18.0%,60后占5.2%。

(王品芝 实习生 王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