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北京快速公交1号线今年“梳起大辫子”

2018-03-04 11:42:13 信息来源:发布者:isen点击量:

  车厢内展示不同内容的文化传播照片

  快速公交1号线今年“梳起大辫子”

  改造后更符合环保需求 车厢增加“中轴线文化”装饰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今年起,中轴路主要公交线路快速公交1号线全部由用油发动的公交车变为双源无轨电车。春节前后,快速公交1号线车厢内增加了中轴路文化、北京传统文化等特色内容,彰显了快速公交1号线沿线的老北京特色文化。北青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北京无轨电车线路已经达到了27条,核心区主要路段上,“大辫子”的身影也越来越多。

  80辆“大辫子”无轨电车跑上中轴线

  3月2日,北青报记者从公交集团获悉,快速公交1号线80辆新车已经全部完成了油改电,线路由18米柴油车置换为双源无轨电车。

  北京公交快速公交1号线于2004年12月开通前门至木樨园段运营,2005年12月全线开通运营,是全国第一条封闭式快速公交线路,由前门至德茂庄,贯穿南中轴线,是南城居民进出城的主干线路。目前,快速公交1号线日均客流达到4万人次,早晚高峰客流占据50%,已经成为主力公交线路。

  昨天中午,北青报记者在前门看到,即使在低峰时段,蓝色快速公交1号线也每隔三五分钟就来一趟。而高峰时段,每隔50秒,快速公交1号线就发出一趟车,在中轴路上连成“小火车”。

  快速公交1号线设前门-天桥(受地铁施工影响未开通)-天坛-永定门内-沙子口-木樨园桥-南苑路果园-大红门西 -大红门桥-久敬庄-和义农场-和义南站-三营门-西洼地-东高地-六营门-东营房-德茂庄等共18站,计16.35公里。因为有公交专用道,车辆运营时间比较有保障,高峰期55分钟也能跑完全程。

  快速公交1号线始发站前门,由于在核心区公交没有场站,设置了上下车两个停车点。上车点紧邻地铁前门站西南口,乘客出地铁站后就能乘车。下车点在地铁站的东侧,乘客下车向西走一分钟就能到达地铁。

  一般来说,乘客需要在上车点“门口”刷卡进站。但为了让老年人等特殊乘客方便乘车,车队在下车点专门设置了通道,并安装了闸机,方便老年人提前刷卡进站。待特殊人群上车后,车才会向西开到上车点拉排队候车的乘客。此后,全新的蓝色无轨电车便从前门城楼下向南出发,跨过中轴路上的大部分区域。

  尝试打造特色文化路线

  快速公交1号线车队行政队长黄镇介绍,2016年开始,车辆由油车陆续更换为双源无轨电车,2017年4月全部完成更换。去年,车队多次对司机进行培训,让司机了解线路的运营路径、电网设置等情况。

  快速公交1号线途经前门、珠市口、天坛、永定门、木樨园、大红门,主要为京南重要的居民区和商区,也是南部市民文化的“集散地”。“此前,我们主要写了一些天桥等知名建筑的介绍,后来有附近居住的市民提醒,和义农场以前也是皇家围猎的地方,我们也找了一些素材加进去了。”

  作为中轴线主路上的唯一公交线路,快速公交1号线在尝试打造自己的特色文化。北青报记者看到,车厢内展示了不同的文化传播内容,有中轴路文化、有仁义礼传统文化,还有贴近现代人生活的绿色出行宣传内容。

  而这条线上的老乘客也乐意和线路的管理人员、司乘人员互动。黄镇介绍,线路在运营的时候会经常征集乘客的意见,询问乘客的出行时间和目的,并根据乘客的到站情况调整车次运力。在前门站,一位张姓老人和老伴一起前往妇产医院看病,她告诉北青报记者,车变了电车之后特别安静舒适,自己从开线以来就乘坐快速公交1号线,“两三分钟就来一趟,经常乘坐,和车也比较有感情。”黄镇介绍,针对经常乘坐的老乘客,车队还发了卡片,乘客可以将卡片给服务好的司机,车队会给予奖励。今年车队还专门从老乘客那里征集了不少南中轴线文化的照片,部分印在了车上。

  将在有条件的路段减少电线

  1957年,北京首条无轨电车线路全线通车,这条线路也是本市东西城第一条直达的交通干线。5年后,无轨电车开始迅速发展。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无轨电车已经成为市民的主要交通工具。而进入上世纪90年代,因认为无轨电车电网影响市容,国内有的城市缩减了无轨电车规模,有的则干脆将电网拆除,北京的无轨电车也开始减少。

  2000年以后,国内对清洁能源的关注和环保的需求,让无轨电车迎来了第二个春天。2013年,104路快车成为北京首条油改电的线路。城市核心区无轨电车的身影又逐步多起来。

  公交集团电车分公司介绍,从2014年开始,历时近一年的时间,快速公交1号线共安装5座撬装箱式变电站、11个供电分路、19座直流刀闸箱;架设8.96双对公里接触线网、11900米架空馈线网;敷设电缆10800米、地下馈线22700米;立钢杆425棵,安装单臂383根,并于珠市口、天桥、沙子口、三营门、六营门、德茂庄、德茂庄场站安装电车捕捉器8组。从2015年开始,陆续将90部柴油车换成了现在的双源无轨电车。

  考虑到中轴线上的景观问题,线路在重要的路口不设电网,电车降竿运行,在三环外的地方则主要靠电网给电车的电池充电,保障在没有电网的地方可以离开电线运营。下一步,电车公司也会在有条件的路段减少电线,进一步改善中轴线的景观。

  无轨电车运营线路已达27条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此前,为适应环保需求,进一步推进公交绿色发展,公交集团启动了《2013—2017年电车发展规划》。2014年至2018年,公交集团已实施了12条“油改电”线路。

  截至2018年2月,公交集团的双源无轨电车线路已达27条,线路总长度370.9公里,比2013年末的204公里净增了166.9公里;运营的双源无轨电车达到1161部,比2013年末的588部双源无轨电车净增了573部。城市核心区的主要路段“大辫子”的身影也越来越多。记者 刘珜 摄影/记者 黄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