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聆听新年贺词,感受习近平的情怀

2022-01-04 11:39:54 信息来源:清风北京发布者:艾森网点击量:

新年前夕,习近平主席发表了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这份贺词体现了习近平哪些所思所感?特为您解读。

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跨年夜,这份新年贺词最暖人心。

2021年12月31日,习近平主席第九次发表新年贺词。其中的一句“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短短16个字,感动了亿万人民。

“民之所忧”“民之所盼”,是牵挂,是惦念,是“一枝一叶总关情”。

“我必念之”“我必行之”,是决心,是胆略,是“我将无我”的大情怀、大胸襟。

这16个字,是习近平始终不渝的志向和情怀。我们从中可以读出,在习近平心中什么最高、什么最大、什么最重。

新年贺词中,习近平说:“我也是从农村出来的,对贫困有着切身感受。”

的确,1969年,习近平不满16岁就来到陕北农村插队,一干就是7年,与乡亲们一起摸爬滚打,最大的心愿是让乡亲们能吃上一顿肉。

1974年,正好有招考工农兵学员的政策。但他对一起插队的知青说自己不去。“我到梁家河毕竟好几年了,老乡对我不错,我不能就这么走了,得帮助老百姓做点事儿。”那个特殊年代,政策很有可能反复,未来的不确定性很大,机会错过也许就再也走不成了。别的知青劝他要想好了,但习近平决心已定。多年后,习近平向朋友吐露,当他下决心回梁家河挑重担前,曾长时间躺在土地上,望着蓝天,决心在农村好好干一场,“这辈子就当个农民吧”!

离开农村后,他本来有安稳顺当的前途。但1982年,习近平决定离开中央军委,下基层工作。领导一再挽留,但习近平去意已决。他跟朋友谈心时说:“这次下去,干得好,成就一番大事业,干得不好,就在下面给老百姓做些实事,也没什么。”放弃了看似更平坦的道路,下沉到基层,这是有大抱负、大气魄、大勇气的人才能做出的选择。

新年贺词中,习近平说:“我调研了一些地方,看了听了不少情况,很有启发和收获。每到群众家中,常会问一问,还有什么困难,父老乡亲的话我都记在心里。”

盘点2021年,习近平10次到地方考察调研。跟大家一样,习近平也忙碌了一整年,治国理政的“快进键”始终不放松。从年头到年尾,公开报道的习近平重要活动已超过400个。

习近平在新年贺词中说:“大国之大,也有大国之重。”习近平心中的“大国之重”,就是让人民生活幸福。他肩上扛的,心里谋的,“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

拿改革来说,2021年6次深改委会议审议30多份改革文件,都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每一领域改革,习近平都亲自擘画。据报道,重大改革方案的每一稿,他都认真审阅,逐字逐句亲笔修改。

 
习近平在年轻时就说:“我对自己的首要要求就是自找苦吃。”

当年在梁家河,他跳进粪池里起粪。天寒地冻,去起粪就得把鞋子脱了,光着脚跳进去用铁锹一锹一锹往上起,冰碴常常把腿和脚划出一道道血印子。

当年在宁德,他在酷热的8月徒步走进下党乡。那个无公路、无自来水、无照明电、无财政收入、无政府办公场所的“五无乡镇”,自古以来就没来过这么大的官。

……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即便是“自找苦吃”,习近平也在所不辞。用他填的词中句子来说再合适不过——“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

习近平在新年贺词中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也绝不是一马平川、朝夕之间就能到达的。”

处于这样一个世界,领导这样一个大国,每天都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各个领域的斗争。

“党和人民需要我们献身的时候,我们都要毫不犹豫挺身而出,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我们都做不到,让谁去做?”

“人民把权力交给我们,我们就必须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该做的事就要做,该得罪的人就得得罪。”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不要忘记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是革命者,不要丧失了革命精神。”

……

这样的句子在习近平的讲话中频频出现。党和国家大事靠他统揽全局、果断决策,许多事情都需要巨大的政治勇气,需要果敢的历史担当。疫情来袭之时,他说过,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我们什么都可以豁得出来!这句话至今依然震撼人心。


在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大是大非问题上坚定不移,在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中敢于碰硬,在全面从严治党上敢于动硬,在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上敢于针锋相对……在事关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根本性问题上,习近平从来无所畏惧,一往无前。这也是“必念之”“必行之”的最大底气。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这是习近平数十年如一日夙兴夜寐工作的真实写照。

想人民之想,乐人民之乐,人民永远是习近平心中最大的牵挂。

习近平说过,作为中国领导人,我能够为14亿中国人民服务,同他们一起创造美好生活,是一个重大的挑战,也是一个重大的责任。面向2022年,习近平在新年贺词中强调:“让大家过上更好生活,我们不能满足于眼前的成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来源:新华网

作者:王子晖

责编:黄媛媛

审核:郭云峰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