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揭开小兴安岭林地大面积被毁背后原因
2021-12-22 18:08:32 信息来源:法治日报发布者:艾森网点击量:
不到5年时间,小兴安岭逾1.6万亩林地被毁,就连防火隔离带、省级保护区的核心区也未能幸免。毁坏的林地被违规种上了人参。更令人感到震惊的是,这竟然是大型国有公益性企业——中国龙江森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森工集团)下属企业沾河林业局有限公司(原沾河林业局,以下简称沾河公司)干的。
12月22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公开通报说,造成小兴安岭林地大面积被毁的原因是,沾河公司知法违法,破坏生态屡禁不止;森工集团及五大连池市有关部门不作为;保护区管理机构对违法违规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长期不作为。
保护区核心区1718亩林地被毁
眼下,中央第一生态环保督察组(以下简称督察组)正在对黑龙江省进行第二轮督察。期间,督察组曾到小兴安岭下沉督察。
小兴安岭位于黑龙江省北部,它不仅是一些重要河流的发源地,更是东北的天然生态屏障,在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作为森工集团的子公司,沾河公司管理区地处小兴安岭北麓,总面积1126.9万亩(其中天然林843.9万亩,人工林38.3万亩)。为了加强对沾河公司管辖片区林地的保护力度,2002年、2009年,在沾河公司管理区内分别成立了黑龙江山口省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山口保护区)以及黑龙江大沾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大沾河保护区)。
我国森林法规定,禁止毁林开垦及其他毁坏林木和林地的行为;自然保护区的林木,禁止采伐。但是,督察组却发现,沾河公司长期违规将林地出租用于人参种植,2016年以来,毁林种参面积达16342亩,涉及山口保护区内约2729亩,其中,核心区1718亩、缓冲区316亩、实验区695亩。督察组指出,沾河公司违法种参致使小兴安岭大量林木被砍伐,生态破坏严重。
图为2021年12月14日,督察组使用无人机拍摄发现,山口省级自然保护区内大量森林遭到毁坏。(督察组供图)
防火隔离带种参沾河公司知法违法
据督察组介绍,因森林防火需要,2010年,沾河公司在沾河至绥棱、通北公司边界修建100公里长,200米宽的大界线森林防火隔离带。2016年,《黑龙江省森林防火条例》颁布,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森林防火通道、防火隔离带。同时,国家和黑龙江省也陆续开展严厉打击毁林种参专项行动。
但是,沾河公司却知法犯法。
督察组说,2018年5月,沾河公司与某人参协会(此前曾与这家协会签订出租种参合同)解除合同,但并未将涉及的林地收回,反而于同年9月继续将林地违规出租用于人参种植,出让期到2031年。截至这次督察进驻,防火隔离带内仍有10523亩在圃参地。
保护区管理机构长期不作为
据督察组介绍,2018年,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时,就多次转办群众投诉的沾河公司毁林种参问题。但森工集团和沾河公司重视不够、整改不力,直至今年4月才集中组织还林工作。目前,栽种的红松幼苗仅十公分左右高、手指粗细,“毁林易,成林难”,地表仍然大面积裸露。不仅如此,截至督察进驻,沾河公司长丰林场仍有部分在圃参地未按要求整改。
森工集团是一家大型国有公益性企业。督察组认为,森工集团慢作为是导致沾河公司毁林种参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之一。
督察组指出,2018年以来,沾河公司无力处理大沾河保护区内违规种参毁约纠纷,多次发文向森工集团报告情况,将矛盾上交。森工集团一直未予答复,直到2021年8月才发文要求下属林业公司拆除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内生产设施。督察组说,截至这次督察进驻时,上述措施仍未落实,保护区内仍有大量在圃参地。
督察组调查发现,不作为的还有地方监管部门。督察组说,五大连池市有关部门对2018年6月以来的自然保护区内违法违规种参问题不管不问,接到沾河公司关于“违规在大沾河保护区内整地种参100公顷”的情况报告后,迟迟不予处理。山口保护区以及大沾河保护区管理机构更是对违法违规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长期不作为。
对于沾河公司的违法行为,督察组给予严厉批评。督察组指出,沾河公司落实全面保护好小兴安岭要求不到位,履行森林生态保护职责不力,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经济利益,在自然保护区内毁林种参,局部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违法违规问题突出。
作者|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郄建荣
来源|法治日报
编辑|王芳 李唯祎 罗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