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缓解“入园难” 减少奋斗青年后顾之忧

2020-10-30 09:01:35 信息来源:发布者:isen点击量:

  “十三五”期间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般增加

  缓解“入园难” 减少奋斗青年后顾之忧

  1个月前,家住江西赣州的黄振中,开心地把女儿送入了赣州市南康区幼儿园北园。幼儿园离他家不远,走路十几分钟就能到。

  “这是一所公办幼儿园,硬件设施和师资配备都很好,把孩子放这里我们非常放心。”黄振中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

  黄振中是一名公务员,妻子是教师,都是80后。他们是我国年轻家庭的缩影——事业处在上升期,但孩子的教育是最让他们“放不下”的问题之一。

  前些年,年轻父母普遍存在这样的焦虑:入公办园难,入民办园贵。

  赣州市的李晓慧自第二个孩子出生就开始焦虑,“我们这里的公办幼儿园只有两所,我从孩子出生起就开始头疼上幼儿园的事了。”李晓慧说,去年老二到了入园年龄,“我们完全符合家门口那所公办园的入学条件,年龄合适学区也符合,但是幼儿园的登记报名人数远远超出招生计划,幼儿园采取了摇号的方式,我们没有摇上,只能去一家民办幼儿园,不仅费用贵很多,教学质量还不好。”

  与李晓慧有同样烦恼的年轻父母遍及各地。教育部的公开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共有幼儿园19.85万所,其中民办园所为13.34万所,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为67.5%。

  造成“入园难”的原因除了幼儿园的数量整体不足外,还有公办园的供给严重不足。

  当孩子进不了公办园时,年轻父母不得不把目光投向民办园,面对的却是高得“有些吓人”的费用。80后孙娜是北京一名中学教师,几经尝试未能将孩子送入公办园后,选择了离家不太远的私立幼儿园。“虽然每个月得拿出我半个多月的工资交园费,但是也没办法,总不能不让孩子上幼儿园。”孙娜无奈地说。

  由于部分民办园存在过度逐利的行为,“高价”“低质”成了与民办园捆绑出现的高频词,一些大城市甚至出现了“天价幼儿园”,有的幼儿园一年的费用高达20万元。

  为了缓解“入园难”,2010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各省(区、市)以县为单位编制实施学前教育3年行动计划。3年行动计划实施后,很多地方的政策向学前教育倾斜,资源短缺、投入不足、体制机制不健全等瓶颈问题逐渐得到改善。到了2016年,全国共有幼儿园23.98万所,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也上升到77.4%。

  随着改革的深入,一些掣肘的痼疾也显现出来。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介绍,2017年对全国学前教育调研的结果显示,有的地方城镇小区没有配建幼儿园,有的虽然建了但没有办成公办园或委托办成普惠性民办园。“可以说,小区配套学前教育资源的严重流失,是造成城镇‘入公办园难’‘入普惠性民办园难’‘就近入园难’的主要原因。”吕玉刚说。

  2018年11月,党中央、国务院又印发了《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规范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使用,并要求对小区配套幼儿园规划、建设、移交、办园等情况进行治理。

  治理“顽疾”就是啃最难啃的“骨头”。众所周知,开发商把住宅小区内配建的幼儿园或租或售办成民办园,可以从中获利,现在,要把那些本可以装进他们口袋的钱拿走,困难可想而知。

  为了攻克这个难关,很多地方成立了专门治理小区配套幼儿园的“专班”,联合多个部门一起攻坚。以武汉为例,该市于2017年年底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住宅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和管理的意见》,作出了“三个一律”的规定:未按相关标准布局配套幼儿园的规划设计方案,一律不得审批;未按审批的规划设计方案配套建设幼儿园的新建住宅区,一律不得办理规划条件核实手续;未核实并锁定配套幼儿园的建筑面积和用途,一律不得核发新建住宅区销(预)售许可证。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教育局副局长黄运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2016年江岸区与开发商签订协议共接收5所幼儿园,到2018年,共签订12所幼儿园的接收协议。

  一大批普惠性幼儿园在老百姓家门口出现。以江西省赣州市为例,2012年,赣州仅有24个公办园,其中4个城区没有公办园;2018年,赣州市正式启动小区配套幼儿园的专项治理,仅这一年,中心城区章贡区就增加了8所公办园;截至2019年11月底,赣州市共增加公办园学位3.4万个。

  今年8月,李晓慧家老二就读的那所民办园转为公办园,费用从原来一个学期6000元左右降到了2000元。更让李晓慧满意的是,幼儿园不仅环境大变样,教学上不再只重视拼音、算术等文化课程,还增加了特色美术、体能等素质课程,而且原来收费的特色课程也全部免费了,“今年开学,孩子一下子就喜欢上了‘新’的幼儿园,现在周末孩子总在问‘为什么今天不上幼儿园’”。

  从南到北,从超大城市到革命老区,在我国,大批幼儿园建设完成、学前教育普惠率也在不断提升。像北京这样的超大城市,由于人口规模巨大、人口流动性强,“入园难”问题背后的成因更为复杂,解决起来挑战更大。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教委于2017年设立了学前教育专项转移支付资金,2018年至2020年共安排110亿元。最近3年内北京市通过新建、改建、扩建幼儿园403所,新增学位9万个。

  教育部今年公布的《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9年,全国共有幼儿园28.12万所,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83.4%。

  今年,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到了收官之年,学前教育不仅在“增量”上有了突破,在“提质”上也有很好的探索。很多地方用示范园接管新园等方式“1+N”“复制+粘贴”,迅速扩大优质的学前教育资源。

  去年,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学前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情况时介绍,全国已有505所高校设置学前教育专业,本专科招生规模超过20万人。到2018年底,全国共有幼儿园园长和专任教师287万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占82%。(记者 樊未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