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闽西“鸭倌”罗水通脱贫记

2020-10-30 08:51:24 信息来源:发布者:isen点击量: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图文互动)(1)闽西“鸭倌”罗水通脱贫记

  福建省连城县塘前乡水源村村民罗水通(右)与水源村驻村第一书记曹杭炜交谈(10月27日摄)。 新华社记者 张华迎 摄

  新华社福州10月29日电 题:闽西“鸭倌”罗水通脱贫记

  新华社记者褚萌萌、张华迎

  “哦啰……啰啰啰……”傍晚时分,“鸭倌”罗水通嘹亮的吆喝声回荡在闽西山林间。几秒寂静之后,只听“嘎嘎……嘎嘎……”,叫声越来越大,成群白鸭从林间的水田里冒出头来,快速奔向它们的主人。

  “早上5点多把鸭子赶到山上喂食,中午11点上山喂一趟,下午5点多喂完再赶回来……”这是52岁的福建省连城县塘前乡水源村村民罗水通每天的“例行工作”。目前,他饲养了近300只白鸭,每年纯收入超过2万元。

  2016年,由于罗水通患有严重的风湿病,难以从事重体力劳动,他一家陷入贫困。“以前都在外地打工,后来因为身体实在撑不下去,就只能回到村里谋生计,养了几十只白鸭。”罗水通说。

  “乌嘴、白羽、黑脚”的白鸭是连城县特产,肉质鲜嫩,营养价值高。不过,白鸭的养殖成本较高,在一两年产蛋期停止后须得立即卖掉,否则就会压缩利润,容易亏本。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图文互动)(2)闽西“鸭倌”罗水通脱贫记

  10月27日,“鸭倌”罗水通将白鸭赶回鸭舍。 新华社记者 张华迎 摄

  四五年前刚开始养白鸭时,由于缺少本钱、难以寻到销路,罗水通只是小规模地养了几十只,收入并不理想。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福建省烟草专卖局派驻到水源村的驻村第一书记曹杭炜立刻多方奔走,联系相关企业进行帮扶。

  “罗水通遭遇的困境,在水源村普遍存在。”曹杭炜介绍,为帮助村民解决养殖白鸭的后顾之忧,他和当地村干部与多家有合作意向的企业进行了洽谈,经过再三考量,最终与一家实力较强的国有企业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

  两年多来,该企业已为罗水通免费提供了两批近600只鸭苗,以及疫苗接种等技术支持。待养殖期结束后,白鸭会以平均约90元/只的价格被保底收购,统一进行屠宰、包装、销售。“销路有了保障,养殖白鸭的底气更足了。”罗水通说。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图文互动)(3)闽西“鸭倌”罗水通脱贫记

  10月27日,“鸭倌”罗水通在喂白鸭。 新华社记者 张华迎 摄

  2018年,凭借养殖白鸭获得的收益,罗水通不仅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还在自家土坯房旁盖起了一栋2层高的楼房。去年,他还申请了一笔小额贴息贷款,修建了新的鸭舍。

  “我现在也是有‘固定’职业的人了,还多次接受过县里组织的专业培训呢。”罗水通自豪地说。

  经过多年实践,如今罗水通养殖白鸭的技术日臻娴熟,鸭苗存活率超过90%,成了远近闻名的白鸭养殖能手。

  秋风起,食鸭忙。时值一年中鸭肉最肥美的时节,一只只白鸭正从闽西山林水田“走”上人们的餐桌。“现在正准备扩大白鸭养殖规模,争取明年纯收入达到3万元。”罗水通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