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孩子经常挤眉弄眼 也可能是病

2019-12-14 18:09:07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门诊经常会遇到家长咨询:“大夫,我的孩子最近常常挤眉弄眼,就像是要打喷嚏打不出来的样子,其他人都说是孩子淘气,我在网上查了一下,不会是抽动症吧?”

  家长有这样的担心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们常常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儿童的行为表现是需要根据年龄特点和所处环境来具体分析的。比如3~6岁学龄前男童正处于活泼、好动的阶段,表现为好奇心强、贪玩、调皮、注意力易分散的情况,家长会认为孩子患有“多动症”,这是不恰当的。

  除了调皮淘气,孩子爱“挤眉弄眼”的原因还有很多,比如患有结膜炎、鼻炎、抽动障碍、癫痫等疾病,是需要医生进行鉴别诊断的。家长在发现孩子有不同于别人的表现时,往往想到的是求助于网络。如果查到有些疾病和孩子的表现相符,就先入为主地认为孩子患有某种疾病。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建议家长寻求专业的医务人员的帮助,切莫给自己孩子乱贴“标签”。

  此外,如果孩子频繁出现反常的“挤眉弄眼”行为,我们不要忽视另一种疾病——抽动障碍。这是一种起病于儿童期,以简单或复杂的不自主、重复、快速的一个或多个部位肌肉抽动和发声抽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强迫动作或其他行为症状。本病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且性别差异显著,男孩的发病率高于女孩,多见于学龄期儿童。

  抽动障碍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抽动障碍的儿童多以头面部运动抽动为首发症状,表现为眨眼、张口、皱眉、歪嘴、摇头等,而后逐步向颈部、肩部、躯干部发展,表现为点头、扭脖子、耸肩、吸肚子等。此外,孩子还常常表现为清嗓子、尖叫、吸鼻、犬吠等声音。

  本病的诊断目前尚缺乏特异性的诊断指标,临床上主要依据患儿抽动症状及伴随精神行为表现进行诊断,而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也是必需的,目的在于排除其他疾病。抽动障碍患儿常常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强迫障碍、情绪障碍和品行障碍等,增加了病情的复杂性和治疗难度。

  家长如何照顾抽动障碍患儿?

  1.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生活要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疲劳、紧张和兴奋。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切勿暴饮暴食。

  2.居室注意开窗通风,环境尽量安静,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减少噪声。

  3.由于抽动障碍儿童智力不受影响,可以正常上学,避免课业负担过重;鼓励参加社会实践和体育活动,避免过量运动以免症状加重;采用耐心说服教育的教养方式,避免打骂体罚,出现不良的行为习惯要及时制止、纠正。

  抽动障碍病因不明,目前研究认为与遗传、免疫、神经递质异常及心理社会因素有关。家长应提高儿童机体免疫力,避免诱发因素,如罹患感染性疾病、食用色素和添加剂等,加强患儿生活管理,改变教养方式,防止抽动障碍的症状加重或复发。(作者:刘雅静 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