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他答应过妻子,村里脱贫后外出打工养家……

2019-12-13 18:16:31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他答应过妻子,村里脱贫后外出打工养家……

贵州习水县桃林镇兴隆村,党支部书记马勇的死与生

“那是我第一次主持葬礼,也是我第一次见到这么多群众争相为逝者守夜。”兴隆村监委会主任周绍伦,对村民们争相为马勇守夜的场景记忆犹新。

马勇是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桃林镇兴隆村党支部书记,2019年10月30日,他因病医治无效,不幸去世,生命定格在45岁。

深山园丁

盼“良书如镜天天照”

马勇是土生土长的兴隆村人。1992年初中毕业后,他向父亲要了盘缠,只身一人到浙江打工。

但仅一年,他就回来了。“他跟我说外边的路修得好,家家门口都是马路,书也教得好,要是我们这个地方也能那样就好了。”马勇父亲马昌显回忆说。

“1992年以前,有人在村里租民房办了一间小学,但1992年春季学期结束后就停办了。”原桃林镇教工站站长陆远旭告诉记者,后来,又有人在村里办起了学校,但也只办了一年。

那之后,村里的孩子只能到邻村上学。“每天要走几公里路,对于小孩子来说是很困难的。”陆远旭说,“那时还没有营养午餐,小孩子中午在学校没有饭吃,冬天还有很多孩子受冻。”

回乡后,孩子们的遭遇,马勇看在眼里,忧在心里。“他跟我说他想教书。”马昌显说,马勇的想法得到了周围村民的支持,他们说,村里没有学校,马勇来教书是件好事。

1994年,征得桃林镇教工站同意后,马勇和父亲一起,在家对面的小山头上修了一间简易教室,办起了学校。第一年,他招到40多个学生。

随着时间推移,加上马勇对教学非常负责,逐渐有邻村的家长将孩子送到马勇的学校上学。“最多时有差不多260名学生。”陆远旭说。

学生越来越多,马勇和父亲修建的简易教室不能满足教学所需,他便租下亲戚家的房子用作教室,随后又动员家人挖土打砖,在自家地里修建四间土坯房。马勇还简单平整了剩余的空地,作为学生课余时间的活动场所。

2001年5月,桃林镇教工站组织全镇学校负责人到马勇的学校开了一次现场会。同年,桃林镇教工站从办公经费中挤出32000元,资助马勇新修学校。

“那时村里还没有通公路,建材运不进去,修学校很困难,但他坚持要干。”陆远旭说,马勇将教工站支持的32000元悉数用于购买钢筋水泥和支付师傅工资,修学校所需的石材则全部是他组织家人和当地村民上山开采的。

公路不通,马勇便和当地村民一起,靠马驮肩背,把建材运了进来。马昌显记得,那段时间,马勇白天上课,晚上就打着手电背建材。

“有一天晚上背水泥的时候,他摔倒在河沟里,小腿被石头割了一条口,手电筒也掉河里了。”马昌显数度哽咽,“他修这间学校是最辛苦的。”

最终,马勇修起了一座两层楼高,拥有六间教室、一间办公室和一间教休室的教学楼。

“2008年,我们定点招聘了一位老师到新坪小学任教,马勇对这位老师也很好,他想把这位老师留住,好好教当地的孩子。”习水县政府责任区督学朱斗谦说。

在马勇妻子唐中兰的印象中,只要有空,马勇都会到如今已经废弃的教学楼走走。教学楼二楼一间教室的门总是敞开着,那是马勇生前最常去的教室,教室黑板边上用红纸写成的半副对联依旧可见:“良书如镜天天照”。

贫村通路

“他高兴得像个吃到糖的孩子”

因生活所迫,2006年,马勇辞去代课教师,第二次外出务工。但仅8个月后,他就告诉妻子想回家了。

唐中兰心中满是不解,她嘀咕着:“难道是因为长期在村里代课,不适应外面的打工生活?”为了弄清缘由,唐中兰找到了和丈夫一起务工的弟弟,“弟弟告诉我他做得很好,刚到没多久就学会了操控机床,老板很喜欢他。”

后来,她才明白,丈夫并非不适应外面的打工生活,而是不愿。见识了外面的繁华后,改变家乡贫穷现状的想法又在马勇内心荡漾。

2007年,回乡后的马勇带着村民开始修路,他们选择了一段不用调整土地、地势还算平缓的地方,开始了第一次修路。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他和村民一起,用锄头挖出了一公里多的毛路。

“路都不通,怎么致富?”是那时的马勇最常说的一句话。

2007年兴隆村村委会换届选举,带着村民修路的马勇当选村委会副主任。2008年,马勇正式上任。

“2007年至2012年修通通村路的毛坯路,2012年至2013年修通兴隆村到官店镇三星村的公路,2013年至2014年完成兴隆村的通组路修建……”周绍伦列出了马勇的修路时间表。

路通了,兴隆村终于冲破了大山的阻隔,但马勇并不满足。“我也问过他:现在兴隆村都四通八达了,你为什么还想修路?”习水县财政局副局长熊山说。

马勇的答复是:“村里挨着桐梓县,要打通到桐梓的通道,否则我们这个地方以后就会成为一个死角,群众怎么发展?”

2017年,脱贫攻坚进入决胜阶段,习水县投入专项资金,对还未硬化的通村路和通组路进行硬化。熊山说:“马勇经常泡在工地上,问他原因,他告诉我,好不容易盼来了硬化路,一定要在工地上看着,确保质量不出半点问题。”

唐中兰回忆,公路硬化完成那天,一向话不多的马勇逢人就打招呼,高兴得像个吃到糖的孩子。

“公路修通了但还没硬化的时候,他的摩托车上随时绑着锄头和铲子,遇到涨水,他都要用铲子和锄头去疏通水流,防止公路被冲坏。”周绍伦回忆。

由死到生

“他的生是永生”

今年马勇成为兴隆村村支书。10月15日,马勇早早出了门。当天,他要和其他村干部一起,去桃林镇参加脱贫“战区”调整动员会和脱贫攻坚业务会。

当天上午,马勇晕倒在会场,同事提议送他去医院检查,被他拒绝了。后来,在同事的陪同下,马勇到桃林镇卫生院做了简单的检查,输了两瓶葡萄糖,便又继续工作了。

回到村里,在哥哥和妻子不停劝说下,马勇答应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据贵州航天医院全科主治医生陈顺明回忆,马勇到医院时的症状为头痛、头晕和没力气。

“我劝他最好住院,接受进一步检查,但他说他忙,没时间,先在门诊查查看,没问题的话还要赶回去工作。”陈顺明说。

在输液时,马勇的状况急转直下,院方随即将他转入抢救室做进一步治疗。当天下午,马勇被转入重症监护室。院方出具的病历显示:马勇有“因咳嗽、咳痰伴头晕,头痛5天”的病史,死亡原因为“急性重症肺炎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

“重症肺炎是肺组织炎症不断加重恶化所致。”贵州航天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刘东育说,“如果第一次晕倒时及时就诊,其实是可以避免发生这种情况的。”

10月30日早上6点05分,马勇因病医治无效,不幸去世。

合村并组之前,马勇家所在的原新坪村是一个六个村民小组组成的行政村。周绍伦原计划安排原新坪村红光和新建两个村民小组轮流为马勇守夜,但临近的官店镇三星村燎原组和原新坪村新田组的村民先后赶来,争相要求为马勇守夜。

“马勇生前对村民太好了,从来不会有私心,做什么事情都是为群众考虑,我们一定要来送他最后一程。”得知马勇去世的消息后,马明强和燎原组十多位村民一起,自发前来为他守夜。

“我在村里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有事找马勇’。”熊山说。

在老搭档周绍伦的印象里,马勇从来不怕苦,也不怕累。“他的想法还没来得及全部实现。”周绍伦说。

马勇曾答应妻子,等脱贫攻坚结束了,他就辞职外出打工挣钱养家。但如今,唐中兰却再也等不到他了。

“大部分人这一生走的都是一条从生到死的路,但马勇走了一条由死到生的路,这个生是永生。”朱斗谦说。(记者郑明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