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从“光说不练”到“真抓实干”

2019-12-12 17:09:33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新华社广州12月11日电  题:从“光说不练”到“真抓实干”,“污染典型”能否变“治污典范”?——广东练江污染治理追踪

新华社记者高敬

“水体污染触目惊心”“垃圾遍地令人震惊”“整改任务严重滞后”……这是2018年6月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对广东省练江污染整改情况开展“回头看”后发出的通报。督察组称当地治污“光说不练”,提出让汕头市领导去黑臭河边“住一住”,直到水“不黑不臭”。

一年多后,这条曾经被督察组点名批评的“污染典型”整改情况如何?记者近日赴当地调研发现,曾经“光说不练”的汕头市开始真抓实干,练江水质正呈现好转态势。

变化:多少年来终于出现“V类水”

“7.4毫克/升”。12月4日上午,工作人员从谷饶溪里取水样,现场检测水中溶解氧含量。

这个数据让现场人员都感到欣喜,要知道2018年6月,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曾在同一地点取样检测,当时溶解氧仅为0.05毫克/升。

谷饶溪是练江流域的一条小河,从人口密集的谷饶镇穿过,最终汇入练江。练江,粤东地区第三大河流,是汕头、揭阳两市的母亲河。近二十年来,练江流域纺织、印染、电子拆解等行业迅猛发展,加之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污染问题不断加剧。

“以前我们都不敢开窗户。”溪美村支部书记张楚镇说。他工作的村党群服务中心就在溪边,夏天溪水臭味难当,村民纷纷跟他抱怨,他也无计可施。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水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曾凡棠说,以前练江水质别说是“劣五类”,“劣十类”都有了!河面上铺满水葫芦,看上去倒像是草原!

其实,练江污染问题很早就被督察组盯上了。早在2016年11月,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就指出练江治理计划年年落空,一些早该建成的环保基础设施迟迟未能建成使用,每天数十万吨生活污水直排练江。

2018年6月,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再次督察练江。督察组随机检查谷饶溪、北港河等,水体均严重黑臭。督察所到之处,水里、田里、岸边、路边、屋边随处可见垃圾。

“我们知耻后勇,迎难而上,全面加快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开展五大专项整治行动,中央环保督察各项整改要求加速落地,练江水质逐步好转。”汕头市市长郑剑戈说。

“数据显示,今年10月、11月海门湾桥闸国考断面水质已达到V类。”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主任赖海滨说。

阵痛:以非常之举攻克工业污染

督察“回头看”时,督察组副组长翟青提出,建议汕头市领导带头住到练江边,“和沿河老百姓住在一起,直到水不黑不臭”。

市委书记马文田的驻点就在练江重要支流——峡山大溪旁几米远的一座小楼上。驻点工作情况登记表显示,今年5月15日,他刚上任几天后就带队来这里驻点,督导练江流域综合整治进展情况。

截至今年11月底,汕头市四套班子成员带头驻点居住193人次,现场办公,督促各项整治工作落实。

住在江边,是为更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当地认为,印染企业是练江污染的主要工业污染源。

今年1月1日起,汕头市对练江流域183家印染企业持有的排污许可证依法不予延续。这意味着,企业全都停产,等待进入工业园区后才能复产。

“这一年是很痛苦的,但我们对搬入园区非常积极。”丰城织染的负责人钟进丰告诉记者。企业以前用老工艺,染一吨布要产生100至130吨污水。若采用新设备,一吨布只排放30吨污水。

他说,搬入园区也是一次机遇,企业已经引入4000多万元的新设备,将瞄准附加值更高的产品,相信3到5年就能收回成本开始盈利。

“治污不是要让企业死掉,而是要让企业活得更好,实现高质量发展。”郑剑戈说。

为留住印染产业,汕头市在技术改造升级补助、服务外包运输补助、金融支持、标准厂房建设和使用、职工就业帮扶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切实解决印染企业在入园过渡期间及转型升级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目前,汕头市2个印染园区正加紧推进,预计2020年底所有企业可以投产。

期待:练江如何实现“长治久清”

污染容易治理难。积累20多年的污染问题,不会一朝一夕就彻底解决。练江如何实现“长治久清”?

汕头市有关领导认为,攻下印染企业这座“山头”,是练江水质能在一年多时间内实现好转的原因之一。同时,汕头市还将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断然之策,向垃圾焚烧厂、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两个“山头”攻坚。

汕头市练江流域10座生活污水处理厂二、三期及配套管网项目于2018年8月16日全面动工建设,截至目前,10座污水处理厂已通水试运行。练江流域生活污水处理能力已建成74万吨/日,新建配套管网840.13公里,污水直排问题大大缓解。

汕头市潮阳区、潮南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一期均已建成投入使用,实现了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垃圾不再“河边堆、水上漂、大风吹”。河道里难觅垃圾的踪迹,不时有工作人员驾着小船打捞河道里的垃圾,做日常维护。

过去较长一段时间里,从政府官员到当地百姓,一些人认为练江“没法治”“没必要治”,甚至想放弃治理。如今人们对练江治理越来越有信心。信心从哪里来?

“当前无论是地方党委政府还是企业百姓,保护环境的意识都有了很大转变。”赖海滨认为,这是中央环保督察给练江整治带来的最大、最根本的变化。

当地党委政府从过去“等靠要”“光说不练”到现在领导驻点包干治污;群众从过去“事不关己”“抱怨埋怨”向现在主动参与、积极建设转变;企业投资建厂首先会考虑是否符合环保要求,许多乡贤还捐资治理练江。一个政府、企业、社会共治的局面正在形成。

今年10月底,汕头在全市1157个自然村铺开“源头截污、雨污分流”工程建设,2020年6月底完成。潮南区峡山街道桃陈社区已经实施了改造,村里每家每户分别接入雨水、污水管网,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雨水收集后排入河道。

“现在路过村口的桃陈小溪几乎闻不到臭味儿了,有时还能看到白鹭。”村民陈迎辉说,“希望小时候能游泳的河水能早日重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