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榜样丨扎根基层的“黑面”书记

2019-12-01 21:52:57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扎根基层的“黑面”书记

——记甘肃省古浪县黑松驿镇黑松驿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张开青

图为张开青走访贫困户,了解生产生活情况。王彬 摄

一件灰色的夹克上衣,一双沾满泥土的运动鞋,一个破旧的文件袋,一副黑框眼镜。即使相隔老远,黑松驿村的村民们也知道,那是他们的“黑面”书记来了。

2017年8月,甘肃省古浪县黑松驿镇黑松驿村来了一名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甘肃省纪委监委干部张开青。

驻村两年多,张开青扎根在黑松驿村,走村入户、完善制度、制定脱贫计划、培育发展产业、改善村民生活环境、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困难……黑松驿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发展之路,甘肃省纪委监委同事记忆里的“白面书生”也变成了黑松驿村村民眼里的“黑面”书记。

把建强党组织作为帮扶突破口

2017年8月,张开青来到了黑松驿村,“穷”是他对黑松驿村的第一印象——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口共245户1046人,他到任时仍有130户511人未能实现脱贫。

“党建落后”是张开青对黑松驿村的第二印象——村“两委”班子凝聚力不足,组织生活不规范,党员干部的学习流于形式,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强、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明显。

“要有一个强有力的党组织,才有战斗力和号召力。”“新官”上任第一步,就是找准帮扶工作的突破口。张开青选择了建强党组织、狠抓村党组织建设。“党组织是‘领头雁’,只有带领老百姓脱贫致富才有权威,才能得到大家拥护。”

张开青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党员结对帮扶”等制度为抓手,一项一项严格落实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很快,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按时召开了,政策理论学习和培训抓实了。结合村里的脱贫攻坚大讲堂,群众知情会开到了田间地头和街头巷尾。

如果说村级党组织是脱贫攻坚的“领头雁”,那么完善的规章制度就是脱贫攻坚工作的基础和保障。

张开青从干部作风入手,着力整顿村“两委”和驻村工作力量的同时,严格制定落实多项制度。围绕脱贫目标,结合村“两委”和工作队队员个人特点,对任务明确分工,制定了工作队、包村工作组和村“两委”班子成员联席例会制度,每周二都可以在村里看到大家集中学习的身影,且每月进行小结查漏补缺,保证了集体学习谋事的常态化和规范化。制定“工作队、包村工作组和村‘两委’划片联组包户制度”,并完善了党务村务公开、低保评议、民主决策等制度,对工作计划、承诺事项等信息及时公示,倒逼村干部认真谋事、扎实干事。

在张开青的不懈努力下,黑松驿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显著增强,年驻村工作时间都在280天以上,为全村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2018年7月,有两名党员被评为古浪县优秀共产党员。2019年7月,村党支部被评为武威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产业兴村、精神富村,村民尝到实实在在甜头

张开青依然清晰地记得第一天来到黑松驿村的场景。

放眼望去,满眼的荒山野岭,高矮杂乱的住房,崎岖坎坷的山路。行路难、饮水难、就医难等突出问题深深刺痛了张开青的心。

脱贫要有符合实际可实施的计划。为了尽快了解全村情况,张开青和村干部一起爬坡上坎、日晒雨淋,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奔走,逐户走访贫困户。夜晚,他“恶补”各项惠农政策及精准扶贫政策,学习钻研农村工作方法。熟悉村情后,张开青设计制作了各类统计分析表册,理清了数据信息,做到了数据、政策“一口清”。

随后,张开青和同事在村里深入走访,组织镇村干部群众到永昌县、天祝县实地考察高原夏菜、藜麦、花卉种植及美丽乡村建设情况,并赴陕西省袁家村学习村集体经济发展经验。结合黑松驿村实际,张开青确定了“种植+养殖”的产业发展方式,通过“支部+合作社+企业(能人)+农户”模式,动员全村群众将土地入股至集体合作社,由村集体与农业企业合作,种植高原夏菜、中药材、藜麦、花卉等,构筑起“保底收入+产业务工收入+年底分红”增收模式,第一年群众每亩360元的保底收入已按时发放到户,加上产业务工收入,群众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

现在,走在黑松驿村,宽阔笔直的水泥路一直通到村里,干净卫生的自来水通到了每家每户,养老院,卫生院,幼儿园、小学和初中“三校合一”工程都已投入使用,绝大部分群众已经搬入新建的249套就近安置住房……

“这真的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生活。”村民曹岳山高兴地说。

“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良好的民风和向上的精神文化能帮助村民由内而外主动脱贫。张开青深知,黑松驿村要彻底脱贫,精神扶贫绝不能少。

张开青和工作队、村“两委”研究制定了“做文明村民、建文明家庭”实施方案,拿出了文明新风(巾帼家美)积分评价方案,设置“文明新风(巾帼家美)积分超市”。“‘造福本村、心系本村发展并付诸实际行动’可获得5分,党员干部家庭违反党规党纪者一次扣20分……”积分评价方案分门别类、细致有序。

用身边人教育身边群众。去年,村里评选出13户“五星级”文明家庭,张开青在群众大会上为获奖者授奖牌、颁证书、发奖品。没有获奖的家庭表示会向获奖家庭学习,争取来年拿奖。与此同时,“百姓大讲堂”以“领导讲政策、专家讲技术、能人讲经验、群众讲体会”为重点,村上开会集中讲,入户进组分散讲,微信平台时时讲,持续激发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

民风正在悄悄改变。“争五保、争低保、争贫困”的陋习被逐渐抛弃,2018年14户贫困户主动提交脱贫申请。

虽然没有沾亲带故,但他比亲人还亲

在张开青的办公室,放着一双黑色手工布鞋、一袋干净的地达菜。每件东西背后都有一个温情故事。

2016年,村民董福军在外打工期间不幸遭遇车祸导致左腿截肢,原本就是贫困户的他,为了治疗,不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还欠了很多债务。张开青得知后,立即带着工作队来到董福军家。一番促膝谈心,双方找出他家亟须解决的困难,并在不到两周时间找到解决办法,董福军一家脸上的笑容回来了。

“张书记来了啊!快请进!”董福军看到张开青来了,双手握住张开青的手往屋里拉。“虽然没有沾亲带故,但张书记比亲人还亲。这辈子我是遇上贵人了!”说着说着,董福军的眼眶湿了起来。

“你送的地达菜我们还没舍得吃呢。”张开青笑着说。原来,那袋干净的地达菜就是董福军为了表示感谢,专门和女儿去地里拾捡了很久送给工作队的。

“那双手工布鞋是村里的特困户王守全给我的。”张开青说道。

王守全家是典型的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家庭。王守全本人又患有哮喘病,却迟迟不肯去就医。得知情况后,张开青上门给王守全做思想工作,给他讲解医保政策,并给他资助了看病的车费。后来,张开青又给王守全的两个孙子购买了图书文具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并给王守全争取了一个公益岗位,每个月600元。

“张书记,你是个好人,是党派来的好书记,我们也没啥能感谢你的,只有老伴做的这双布鞋,请你不要嫌弃……”张开青回忆说,“我拿着布鞋时心情沉重而感动,不知如何劝说,感觉肩上的责任更重了。”

驻村以来,这样的温情故事经常发生。

“以心换心,方能换得真心。”群众的关心和支持一直是张开青工作的不懈动力。每次遇到困难和困惑,都是群众暖心的支持不断激励张开青鼓足勇气想方设法破解难题,团结带领工作队和村“两委”把工作持续不断往前推。(记者 王彬)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