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裸电线穿管、志愿者服务、户不生明火

2019-11-30 18:00:05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新华社昆明11月29日电 题:裸电线穿管、志愿者服务、户不生明火……大理古城“防火墙”咋筑的?

新华社记者彭韵佳

“沙大爷,我们来检查灭火器咯!”云南大理镇五华社区居委会主任杨春霞一边冲里面喊,一边迈步跨进沙家院。

这是大理古城内日常防火检查的一幕。

近年来,文物古建火灾频起,传统文化载体在大火中付之一炬,造成巨大历史文化损失。作为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大理古城保存着大量明清古建筑。进入易发生火灾的冬季,大理古城积极开展防火工作,筑起一堵“防火墙”。

走进大理古城,青瓦白墙、土木样式的矮房在两侧毗连而建。拐入巷口便是沙家院,由三面木楼和一堵照壁合围而成。

木制围合式建筑,加上过近的房屋间距,使得古城内部耐火等级很低。“如果一处起火得不到控制,就容易形成以点带片、以片成灾的局面。”大理市消防救援大队大队长蒲雄说。

不同于传统老宅,沙家院内没有一根裸露的电线。“我们对所有裸露电线做了穿管保护。”蒲雄介绍,穿管保护能有效降低电路过载引发的火灾隐患。

为调动原住民改造线路的积极性,自2015年起,大理古城实行“4+3+3”的模式,即由原住民出资40%,市古保局和社区居委会各出资30%。目前,2400户原住民已经全部完成穿管保护。

“有政府帮忙,负担轻多了。”沙大爷名叫沙庆伦,今年67岁。他说,沙家院里年轻人陆续搬走,原本住20多口人的院子,只余下七八位老人。

像这样的院子还有很多,常住户多半是上年纪的白族老人。他们很少说普通话,基本都用民族语言交流。

“这儿的老人警惕性比较高,一听不是本地话,基本不开门。”蒲雄说,“是好事儿,但不方便开展工作。”刚开始,消防救援队上门做安全宣传,时常碰壁。

为此,大理市消防救援大队与当地妇联合作,成立25支金花志愿服务队。450名本地志愿者挨家挨户登门,为住户普及木制建筑的火灾隐患和防火常识。“我们结合白族传统的大本曲,创作《金花唱消防》,把防火知识用白族语言唱给住户听。”大理市妇联主席李建梅说。

沙家院所在的五华社区有546家商户,1765家住户,常住人口约4000人。“社区成立9个居民小组,和志愿队一起,定期来住户家里检查设备。”杨春霞在沙家院檐廊下,熟练地查看灭火器上的压力表、保险销和喷嘴。

“原来不怎么注重防火,老房子嘛,能住就行。”沙大爷说,以往看到电器插头冒火花,他们就拔掉再插上,接着用。金花志愿服务队上门讲消防安全后,沙大爷才明白防火的重要性。

现在,沙大爷积极响应社区号召,逐渐淘汰“土灶台”,改用液化气罐和电磁炉,避免木柴烧火的隐患。“平时就我们几个老人,做饭基本都用电磁炉,只有儿女们回来才换煤气罐。”在沙大爷家的厨房里,原来的“土灶台”已被封上,另一侧干净的灶台上只有电磁炉和煤气灶。

古城旅游业发展迅速,高客流量也为古城防火带来挑战。

在大理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严家大院内,消防蓄水池掩于地下。“我们配备手抬机动泵,抬起石板,就可以抽水灭火。”严家大院博物馆消防管理员董锦汗说。此外,院内角落里随处可见木制箍桶,蓄满清水,以备应急。

为将火灾风险降至最低,古城内的商家不允许用明火,同时限制用电。

“鲜花饼就是卖个热乎,拆了烤箱,生意不好做。”一开始,对消防员指出的安全隐患,商家罗女士不理解。听完消防安全课后,罗女士态度有所转变,“古城有着几百年的历史,每一个生活在其中的人,都应该为保护古城贡献力量。”

大理古城从原住民到商户、从社区到政府,建起了一道密不透风的古城“防火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