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黑煤气”安全隐患大 安全液化气罐在部分农村推行受阻

2019-11-14 17:15:07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液化气已经成为农家做饭的“必需品”。记者近日在河北、辽宁、贵州等地走访发现,部分农村地区存在对液化气瓶底数不清、状况不明,对“黑煤气”站点监管流于形式,液化气瓶改造升级增加成本造成推行受阻等问题。受访者建议,实施气瓶信息化管理,建立气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切断“黑煤气”传输渠道,同时采取补贴帮助企业与消费者“换新瓶”,重点监管农村液化气价格操纵、垄断等行为,保障农村安全、稳定用气。

农村用气安全隐患大

对“黑煤气”监管不严

今年4月,贵州省市场监管局在台江县久润燃气有限公司抽查发现一批没有原始出厂资料的液化气钢瓶,该公司法定代表人邱家军承认,该批368只气瓶系从六盘水佳浩源液化气钢瓶检测有限公司购得。

经查,六盘水佳浩源液化气钢瓶检测有限公司现场无可燃气体检测仪、蒸汽吹扫装置、瓶阀气密性试验装置、气瓶内部干燥装置,检验检测仪器和设备不满足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许可条件。此外,该公司2018年8月6日以来的18681只气瓶的《检验报告》存在补签名、他人代替签名等情况,未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检验;未做容积测定、水压试验和部分外观检测等项目,而对应的检验项目结论为“合格”,明显出具虚假检验报告。

记者在河北多地走访发现,部分气站人员骑着电动三轮车,载着几个1米多高的气瓶采用“嘴对嘴”的形式为村民上门充气。部分乡镇干部称,虽然知道“黑煤气”不安全,但能方便村民生活,依然会在监管不严格时大量存在。

受访基层干部认为,由于此前河北、贵州等地气瓶未开展信息化动态管理,各地办理使用登记时均是采用象征性的电子表格或纸质登记,未建立全省或全市统一的气瓶数据库,气瓶“黑户”较多。

尽管各地在大力推行智能液化气瓶,但由于价格相对普通气瓶高且充气过程较为繁琐等,部分地区村民不太愿意接受。一些居民家的液化气瓶随意摆放,有的因家里面积较小放在公路旁做饭,有的旁边堆积木柴,有的气瓶、连接管道严重老化,成为家中的“固定危险源”。

液化气市场价偏高

经营成本增加造成推行受阻

记者调研发现,液化气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明显,但市场零售价格总体并不下降,且部分地区零售价是大宗商品价双倍之多。同时,安全升级导致液化气经营成本增高,存在增加消费者负担,在农村推行受阻的现象。

卓创资讯相关人员介绍,2019年二季度,液化气价格整体呈下跌状态。东北地区价格从4月份4136元/吨下跌到6月份3928元/吨,下跌208元;华南地区下跌幅度最大,从4月份的4408元/吨下跌到6月份的4049元/吨,下跌359元。

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黄家街道腰长河村村民张宝文搬到新家后,告别了烧柴火的生活,用上了液化气。“灌满一罐是120元,能用两个月,一年不到1000块钱。”张宝文所说的满满一罐,是指15公斤容量的常规液化气瓶,算下来零售价格8元/公斤。

在贵州,液化气的零售价格则相对偏高。安顺市关岭县一家液化气站销售负责人告诉记者,一瓶装有11公斤的液化气零售价在100元,平均每公斤9元多。

针对零售价与大宗商品价悬殊较大,沈阳一位液化气站负责人介绍,他们根据消费者采购液化气的数量不同而采取不同定价,针对需求量较小的普通群众,目前采取15公斤一罐售价120元的“标准”,即使国家发改委调价的情况下,这个零售“标准”仍然浮动不大。“如果国家定价超出8元/公斤,那我们也需要补贴这个差价。”该负责人说。

安全升级导致液化气经营成本增高是摆在经营者和消费者面前的另一个难题。

明年的7月1日起,沈阳将在全市范围内逐步推行安装智能安全阀门的液化气钢瓶,到明年10月份争取完成全部钢瓶的替换。对于这一举措,液化气站的经营者一边叫好,一边也有不少“苦水”。

“这样更安全了,我们肯定双手支持,但是成本也高了啊,以我们站为例,现在的充气枪是秤上带的,不用额外花钱,要更换成智能充气枪,一把就要四五千块钱,全部更换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沈阳市高新区笑梅液化气站负责人代恩光说,“另外,钢瓶替换也会产生一定成本,比如说,一个钢瓶的使用寿命是8年,如果要推广智能钢瓶,就意味着肯定有一部分钢瓶还没有到使用寿命就会被更换,用户也就要多支出一笔费用,这样很多用户可能会拒绝更换。”

云南中石化燃气有限公司贵州分公司党总支书记韩霸透露,由于燃气瓶等更新换代都是公司自己出钱,在财政上没有补助,更换气瓶等设备需要自掏腰包,一部分成本势必要落在用户头上,推行起来比较困难。

加强“全链条”监管

液化气瓶“转型升级”盼支持

受访者认为,加强对液化气生产、储藏、运输环节的“全链条”监管,通过信息化管理,建立气瓶生产制造、数量状况、充装使用、检验报废、流转追踪等的大数据平台库,形成气瓶有效完整的质量安全追溯链,切实做到问题可查、责任可究、处置留痕,是解决液化气瓶管理问题的有效办法。同时,各地在推行新液化气瓶时应更多考虑到村民的接受能力,给予适度财政补贴,帮助村民尽快完成液化气瓶的“转型升级”。

在一些地区,智能气瓶由于能够记录气瓶的检验周期、充装记录、谁在使用等信息,并可对各类危险情况发出警报,开始受到人们欢迎。

“最近家里新换了智能液化气瓶,尽管看着区别不大,但据说轻易不会引起爆炸,有泄漏了会发出警报。”河北易县北市村村民宿海说,现在大力推行智能气瓶让他更有安全感。

沈阳市也逐步推广安装智能安全阀门的液化气钢瓶,这些钢瓶阀门上装有“智能芯片”,相当于一个电子身份证,记录着气瓶的所有信息,不仅包括检验周期、周转次数、充装记录、报废期限,还包括气瓶谁充装、何时充装、谁在使用以及哪辆车运输等。

“贵州省气瓶安全追溯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已于7月上线,初步实现全省气瓶使用登记、充装管理、检验报废、流转定位等环节的可追溯,为燃气气瓶安全管理上了“紧箍咒”。

“通过对每只气瓶安装RFID电子标签,可记载每只气瓶的制造、登记、充装、检验、使用期限等信息。”韩霸说,消费者在使用燃气气瓶时,可用手机扫描瓶身电子标签上的二维码,查看气瓶编号、生产日期、制造单位等信息,确保使用正规厂家生产、充装的合格产品。

近期,各地加大对“黑煤气”打击力度。7月,贵州省市场监管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相关规定,吊销六盘水佳浩源液化气钢瓶检测有限公司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核准证》,对该公司处罚款人民币10万元,对该公司法定代表人梁智艺、技术负责人何争光分别处罚款人民币1万元。

河北保定5月6日起开展液化气专项整治工作,半个月时间内关闭取缔液化石油气非法经营场所1家、下达整改通知书35份、检查液化石油气运输车辆102辆等;6月14日,沈阳康平县公安局查处一起非法销售液化气案,违法当事人印某某被警方依法处以行政处罚。

液化气是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代恩光、韩霸等受访人士建议,对于液化气市场价格监管,应加强对经营者行为的规范,市场竞争较充分地区仍由市场决定,在市场竞争尚不充分、价格矛盾较突出的地区,可采取限定进销差价或适当缩小进销差率等临时措施;同时,重点监管农村液化气价格操纵,垄断等行为。(记者 蒋成 赵鸿宇 于也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