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稳价保供确保群众温暖过冬

2019-11-14 17:09:44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今年以来,有关部门和企业扎实推进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围绕资源供应,一手抓国内增储上产,一手抓多元进口,保障天然气充足供应。同时,按照“以气定改”的原则有序推进煤改气,保证市场需求增加趋于平稳,确保群众安全温暖过冬——

北方采暖季已经到来。天然气供需形势如何?怎样应对保供大考?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调节局主要负责人表示,预计今年供暖季,能源需求总体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供需总体平衡,但可能受持续大范围极寒天气等因素影响,部分地区、部分品种、高峰时段供需平衡可能存在一定压力。

“通过前期的保供工作准备,以及供暖季期间针对性的调节,可以保障顺利迎峰度冬。”该负责人说。

天然气供需基本平衡

今年以来,我国天然气市场继续平稳运行。国家发展改革委运行快报统计,前三季度我国天然气产量1276.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0.4%;天然气进口量974.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9.9%;天然气表观消费量2224.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0.3%。

在11月8日召开的“2019年冬季天然气供需形势论坛”上,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天然气分公司市场营销部主任孟亚东表示,今年国内天然气市场需求增速放缓,同时“三大油”及各类燃气供应企业有序按照产供储销体系建设要求,提前准备冬季资源,积极落实各方调峰责任,稳步开展互联互通工作,预计今冬明春采暖期国内天然气市场整体供需基本平衡。

中海石油气电集团贸易公司副总经理武洪昆表示,2019年国产气上产效果显著,进口LNG保持高增速。需求方面,“煤改气”政策采取以气定改,市场需求增加将更趋于平稳。供应方面,在国家统筹下,资源更加充分,互联互通不断完善,初期准备充足,冬季保供预案逐渐完善,预计基本能够满足需求。

孟亚东分析认为,考虑价格承受力等因素,2019年采暖季国内天然气市场整体需求据预测约在1450亿立方米至1500亿立方米之间,较2018年采暖季实际消费量增长约5%至8%。高峰月需求量约330亿立方米,较去年同期实际消费量增长10%。

新奥能源控股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杨钧表示,近3年,受煤改气、清洁采暖等环保政策的持续推动,冬季用气需求持续攀升,集中体现在居民取暖及工业两方面。以北方城市燃气企业为例,冬夏季天然气用量峰谷比已超过1∶10。预计今冬采暖季高峰月出现在12月份,全国高月高日总需求量有望突破11亿立方米。

北京世创能源咨询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师杨建红表示,通过对我国天然气供应潜力分析,根据供需平衡结果可以看出,尽管全年供大于求,但是供应超出需求量占总需求不到1%,2019年年度天然气供需仍属于“紧平衡”。结合往年天然气用气规律,由于明年1月份是春节,因此今冬明春整体上保供压力不大,主要取决于高月或者局部时段。

“初步预测,今冬市场有效需求将比上个冬季增长7%左右。供需矛盾虽有所缓解,总体保供形势依然较为严峻。”中石油天然气销售分公司(昆仑能源有限公司)市场营销部副总经理李伟认为,受天气等因素影响,局部时段、局部地区可能仍会出现供应紧张局面。孟亚东也提醒,部分地区尤其是华北市场高月高日的需求仍存在一定的缺口,需重点做好面对极端气候条件及突发应急状况下的调峰保供工作。

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

今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会同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企业,持续扎实推进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供应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居民等民生用气可以得到足额保障。

围绕资源供应,一手抓国内增储上产,一手抓多元进口。预计全年国内生产天然气1700亿立方米以上,增产110亿立方米以上。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12月初投产,可增加新的资源供应;积极推进液化天然气(LNG)进口主体、来源地、运输方式多元化,进口保持较快增长。

据了解,从“三大油”的情况看,中石油加大了国内勘探开发力度,冬季国产气保持快速增长;加强进口资源统筹,密切跟踪中亚天然气资源的供气能力,按最大能力安排中缅天然气管道运行,入冬前将现货LNG资源采购到位,同时确保12月初中俄东线正常供气;中石化将持续加大资源筹措,包括增加现货采购、储气库应急采气等,做好保障供应工作。资源增量主要向北方7省市投放,占比超40%;中海油则将充分发挥进口LNG与海上生产的天然气、陆上生产的煤层气之间的互保互供优势,灵活调配资源,综合保障天然气的充足供应。

围绕运输,大力推进管网互联互通。推动重点项目按计划建成投产,今年可有效增加“南气北送”“东北入关”等通道的供气能力,增强对京津冀等北方地区资源供应保障能力。

在推进储气设施建设方面,截至2019年供暖季,全国预计可建成储气能力接近200亿立方米。推动已建成储气设施应储尽储,目前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储气设施已按计划完成注气,为冬季保供做好资源储备。

对居民用气“量价齐保”

“总的看,今年供暖季资源是有保障的,前期各项准备工作是充分的。只要各方齐心协力,把既定各项工作部署落实到位,就能够确保天然气安全稳定供应。”国家发改委上述负责人说。

今年北方清洁取暖重点省份新增“煤改气”用户接近320万户,预计供暖季期间新增用气需求超过38亿立方米。

煤改气按照“以气定改”的原则有序推进,所有“煤改气”用户必须先签订合同再实施改造。据了解,今年供暖季一半以上的新增资源供应量安排到北方清洁取暖重点地区。“在新的清洁取暖设施落实能源供应、安全稳定运行之前,决不允许拆除原有供暖设施,采取清洁煤兜底保障‘双保险’方式,守住群众安全温暖过冬的底线。”该负责人表示。

在调峰方面,做细做实3亿立方米/天的非居民可中断调峰用户清单。该负责人表示,今年力争把这项工作做得更有序、更平稳,确保民生用气需要,充分保障经济发展和企业生产需要。现在落实的资源充足,备用用户调峰能力又很充裕,可以确保民生用气需要。

按照要求,供暖季期间,各地不再调整居民用气终端销售价格。对居民用气“量价齐保”,居民用气门站价格不上浮;对学校、医院、公共交通等非居民中的民生用气“保量稳价”,在基准门站价格基础上上浮不超过20%;其他市场化气量价格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杨建红建议,应通过对气温的预测,加强对天然气供需的预测预警。重点做好12月份和明年1月份的气温预测,同时也要做好雾霾等其他极端天气的预测。

专家表示,推动天然气市场化建设,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是提高天然气保供能力的有效手段。做好冬季保供工作,需要各方协同发力、共担责任,构建保供“命运共同体”。(记者 熊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