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谁说农民不浪漫?看看秦巴深山农民的诗意人生

2019-11-01 20:54:22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一群秦巴山里的农民平日里忙完活计,不喜打牌,而爱吟诗写作,他们成立稻香诗社,展现扎根泥土的力量,歌颂身边的别样美好。

  “诗社第一次聚会,这辈子第一次野炊”

  “我要成立诗社!”“你还吃不吃饭了?”今年58岁的湖北十堰市竹山得胜镇大桥村村民陈欣荣,说起当年成立诗社被老婆骂过一顿。

  从小就爱舞文弄墨的陈欣荣,这几年对诗歌愈发上瘾,2012年找到得胜中学退休教师胡传宗以诗会友。2014年,胡传宗迁居江苏,陈欣荣又慕名找到70岁的退休教师夏启军探讨诗词。“最初的想法,就是组织志同道合的人,搞点儿文的,不能没事打牌喝酒。”陈欣荣说,几年积累下来,村上文友越来越多。

  2016年6月13日,这一天陈欣荣印象最深:他和70岁的夏启军、62岁的袁寿康、61岁的蔡金朝等人,组织一生中第一次野炊,也是诗社的启动仪式。有人拾柴生火,有人搭灶安锅,有人淘米做饭,忙得不亦乐乎。蓝天白云下,欢声笑语,吟诗作对,连同锅碗瓢盆的撞击声,交织成美好欢快的野炊交响曲。

  “大家像小孩子一样,站在山顶上,仿佛手可摸着天。”夏启军回想起来满脸笑容。这次野炊,大家纷纷抒怀,夏启军更是一口气写下八首七言古体诗。其中,一首绝句记录了这次野炊的不易:“少小不屑天柱高,老来方畏路迢遥。攀藤附葛岂易事,难比同行胆气豪。”

  几人老来疯狂的举动,在村里村外传开来。他们把诗歌印刷出来,一时间村民争相传看。

陈欣荣在介绍诗社刊物 李伟 摄

  “诗歌网友聊了三年,终于相见”

  引发轰动后,陈欣荣想“把事情搞大”。

  写下香甜咏菊诗句的粗糙汉子姜奎,如今给诗社投入几千元,并自愿成为诗社责编,修理摩托车之余,学着电脑为诗集排版。

  网名“淡抹初夏”的王璐,过去始终不露庐山真面目。每当陈欣荣等人有新作发表在QQ空间,她都会留言点评一番,也偶尔自创散文作品。这让陈欣荣看在眼里,总想拉她入伙,却因不知是谁,让陈欣荣等人猜了3年。诗社成立后一次偶然机会,“淡抹初夏”终于鼓足勇气正式亮相。原来,王璐正读初中的儿子也爱诗歌,为了给儿子树立榜样,王璐远离麻将,农闲就读读书,写写散文诗歌。

  另一位女性社友美编杨慧,则以歌颂春燕的诗句为诗社增添了不少阴柔之美:“暮春花落枝头翠,雏燕毛齐梁上欢。满纸春情付流水,一腔燕志寄长空。”在镇上客运站工作的朱志安,是一名党员,如今52岁的他担负起诗歌内容审定等工作。

  诗社影响力越来越大,诗集每期印数达到200本。从今年开始,镇上开始为诗社解决打印印刷问题,村上在村委会为诗社提供活动办公室,这让陈欣荣等人高兴之余,也有了压力。

  诗歌为时代之声,注入乡村振兴正能量

  得胜镇毗邻陕西,是古代“朝秦暮楚”之地,素有文化古镇的美誉。用得胜镇镇长汪金午的话来说,得胜有着崇文重教的深厚社会基础,这几年脱贫攻坚步伐加快,为稻香诗社的诞生,加了一把火。

  过去,陈欣荣等人忙于生计,把对诗歌的爱好藏在心底。如今,吃穿不愁步入小康的陈欣荣们,又把对诗歌的爱好掏了出来。

  《插秧》《晒谷子》《登山》《乡下人家》《送闺女一中求学》……从诗作的标题就可以看出来,诗社作品关注乡村生活、节气物候和个人心绪,富有浓厚的烟火气和朴实感,浓缩着这群秦巴深山儿女们茁壮向上的独特浪漫。

  如今,诗社成员琢磨格律,表示要远离“自由体”“顺口溜”。据不完全统计,诗社成员和积极分子创作古体诗词和现代诗歌1500余首,部分作品刊发在公开刊物。

  为给当地脱贫攻坚注入正能量,发挥诗歌扶志作用,诗社还出了《脱贫扶志我先行》宣传特辑,大家把自创的“恶劳好逸堪称懒,终日悠闲咋起家。纵有金银堆眼底,不驮不捡穷难发”等诗歌用毛笔写下来,在村庄张贴宣传。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大家虽然都是基层劳动者,但对生活都有自己的诗意追求。”夏启军的话最能代表这群人的心声。(记者 李伟)

  来源:2019年第20期《半月谈》

  原标题:《稻香诗社:秦巴深山里,农民找浪漫》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