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教育部发文推进本科课程改革

2019-11-01 19:37:40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教育部发文推进本科课程改革,实施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

打造万门左右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31日,教育部发布《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用三年时间建成万门左右国家级和万门左右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简称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表示,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把教学改革成果落实到课程建设上,加大学生学习投入,科学“增负”,让学生体验“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学习挑战。

■ 关注

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分别建成万门左右

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的总体目标中提到,要严格课程管理,立起教授上课、消灭“水课”、取消“清考”等硬规矩。经过三年左右时间,建成万门左右国家级和万门左右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简称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

“双万”中的“一万”,是指认定万门左右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从2019年到2021年,认定4000门左右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000门左右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6000门左右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1500门左右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1000门左右国家级社会实践一流课程。

“双万”中的另“一万”,是指认定万门左右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具体组织实施,并报教育部备案。

杜绝“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现象

认定范围包括哪些学科?根据推荐认定办法,普通本科高校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且设置学分的本科课程均可推荐,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以及通识课等独立设置的本科理论课程、实验课程和社会实践课程等。

《意见》称,要建设一批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课程,一批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一流本科课程,以及一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流本科课程。“优化重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破除课程千校一面,杜绝必修课因人设课,淘汰‘水课’,立起课程建设新标杆。”

在教学方法上,强化课堂设计,杜绝单纯知识传递、忽视能力素质培养的现象,杜绝信息技术应用的简单化、形式化,杜绝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现象。

此外,《意见》提到,要完善过程评价制度。加强对学生课堂内外、线上线下学习的评价,强化阅读量和阅读能力考查,提升课程学习的广度。加强研究型、项目式学习,丰富探究式、论文式、报告答辩式等作业评价方式,提升课程学习的深度。

对出现师德问题的课程实行一票否决

认定方式上,推荐课程须至少经过两个学期或两个教学周期的建设和完善,还需在教学理念、教学成果、教学设计等多个方面具备实质性创新。

除线上一流课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继续按有关文件实施外,线下一流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和社会实践一流课程,推荐材料包括申报书、时长10分钟内的说课视频(包括教学理念、课程设计、课程实施、改革成效等)和其他佐证材料。

教育部将分年度组织专家对推荐课程进行认定,经公示后向社会发布。对课程团队成员存在师德师风问题、学术不端问题、五年内出现过重大教学事故,课程内容存在思想性科学性问题的,实行一票否决。

教育部称,将对认定的国家级一流课程实施动态管理,认定为国家级一流课程的课程须继续建设五年,对于未持续更新完善、出现严重质量问题、课程团队成员出现师德师风等问题的课程,将予以撤销。

■ 焦点

连续三年不给本科生上课 高校教授将被转出教师系列

《意见》提到,高等学校要严格执行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制度,连续三年不承担本科课程的教授、副教授,转出教师系列。对此,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表示,“教书育人是一个老师的天职。”

《意见》还提到,应严格执行国家对高校的生师比要求,完备师资队伍。同时加大优秀课程和教师的奖励力度,加大教学业绩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中的权重。

根据教育部做的初步统计,一年半以来,很多学校教授上讲台给本科生上课的比例从50%提高到80%多,甚至有的学校提高到90%多,幅度有较大的提升。在10月31日教育部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吴岩表示,“其实不是简单的教授给本科生上讲台讲课,而是让高校老师明确,第一身份是教师、第一职责是上课,如果不教书、培养学生,就不能属于教师系列。”

吴岩称,学生报考一个学校,是因为这个学校有名家、大家、专家。“而一个学生上了四年学都没见过这些名家、大家、专家,这个学校的职业良心在哪?怎么能够是一个好学校?”

高等学校有三大基本职能——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但人才培养是第一职责。自从有大学起,大学就要培养人,同样地,教书育人也是一个老师的天职。“所以我们要一直抓下去,直到每个教师把教书当成自然而然的工作习惯才可以。”

9月23日,吴岩出席活动时曾表示,为了让中国的高等教育追上世界上最强的国家,必须让大学的“金专、金课、金师”随处可见,让“水专、水课、水师”无处安身。

■ 背景

教授给本科生上课并非第一次被提及

实际上,关于“教授给本科生上课”并非第一次被提及。早在2005年,教育部就曾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高等学校要把教授、副教授为本科学生上课作为一项基本制度,教授、副教授每学年至少要为本科学生讲授一门课程,连续两年不讲授本科课程的,不再聘任其担任教授、副教授职务。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就曾提到,深入推进高等学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突出教育教学业绩和师德考核,将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作为基本制度。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曾指出,在以往很长一段时间里,有些学校特别重视学术研究成果,强调教授的论文、成果产出,人才培养却被忽略。以前虽然教育部门一再强调要建立“教授给本科生上课”制度,但缺乏明确的处理规定,制度也动辄被束之高阁。

我们去年也说过,要让一部分学生天天打游戏、天天睡大觉、谈恋爱这样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在全世界来看,高等学校的毕业率很低,中国相对较高,但我们有自己的国情,不能简单对比。但让所有的学生进了学校就进了安全箱,然后一定能毕业,这个一定要改变。有学生不对自己负责,不对家庭负责,不对社会负责,就要付出应该付出的代价。——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记者 冯琪)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