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炒”Lo裙:热得快,凉得也快

2019-10-30 18:20:08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炒鞋、炒盲盒、炒Lo(Lolita)裙,时下最热的三大“炒”货着实让不少人为此尽折腰包。如果说炒鞋炒的是新潮,盲盒炒的是心跳,那炒Lo裙,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投机“凑热闹”了。

亚文化分服装产业一杯羹

Lolita洋装风格的形成,最早受到了欧洲维多利亚和洛可可风格的影响,后在日本逐渐形成风尚,近十年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很快就受到了一众“有钱有颜”小姐姐们的喜爱。从圈层文化转战服装销售市场,Lolita时尚衍生出的服装产业在淘宝、闲鱼等交易平台上,拍出了远超原本标价数十甚至数百倍的高价。

虽然是小众文化,Lo圈却有极强的身份认同感,还自成了一套专业暗语及等级分明的圈内鄙视链:在Lolita茶会也就是Lo圈的聚会活动上,穿日牌(日本品牌)的Lo娘(穿Lo裙的人)看不起国产的,穿国产的看不起山寨的。因此,经营时间久、设计制作经验更为丰富的日牌,在价格上也处于Lo裙的顶端,平均价格在千元以上。再加上最受欢迎的限量款的少量生产,时常营造出一裙难求的盛况。

国牌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品牌创建者通常兼具设计师和卖家双重身份。90后女孩“并不软的软喵子”是一名资深Lo娘,在购买了数十条Lo裙之后,她决定创建自己的Lo裙品牌。如今,她的个人微博和品牌粉丝达到近50万,店铺年销售量超过2万条。

“相较于日本代购,国牌在价格和售后方面明显更有优势,设计上也完全不输日牌。买家可以就裙子的样式直接与我们沟通,根据她们的想法我会对裙装进行更个性化的定制,以满足她们的需求。”经过6年的摸索,“并不软的软喵子”对国牌Lo裙与日牌的竞争上,显然有极高的自信。

产量大、全版照抄日牌的山寨Lo裙,则多受到学生族青睐。与此同时,也会遭到其他Lo娘的强烈鄙视。前段时间,网上一段穿山寨Lo裙的小学生街头遭到其他Lo裙粉丝辱骂的视频,就在网上引起热议。

而在Lo娘看来,那些炒Lo裙的人与“穿山甲”(穿山寨Lo装的人)一样处于Lo圈鄙视链的底端。

“炒”Lo裙,生财自有门道?

那么,炒Lo裙为何现在如此火热呢?

首先,Lo裙销售有一套有别于普通服装的贩售模式——限时限量。因为受众窄、销量小,商家会采用定金尾款制,测试市场反馈,规避商品滞销带来的亏损。定金的比例通常在全价的30%左右,一些特别火热的萌款甚至会出现全款预售的情况。

供求失衡的市场特性,让黄牛有了乘虚而入的余地。在Lo裙二手交易市场上,黄牛会抢先购置热门店铺的上新款,再以高价挂到平台上售卖,那些急于购裙又没抢到的普通消费者只好心甘情愿地做超高差价的“接盘手”,乖乖被宰。

这套穿腻了,就转手卖出去,或者交换其他心仪的Lo裙。消费者非理性的消费理念,也是Lo裙时常被拍出天价的一个原因。闲鱼上,有人甚至不惜以2万元的高价买回曾经因“年少不懂事”转出的裙子。可以说,Lo裙价格的增幅规律基本无迹可寻,完全倚靠裙款的火热度与数量多少决定。

当店家不再版,衣服就处于“绝版”的状态,数量越稀缺,价格也越炒越高。用股票原理来总结,这是个非常容易操盘控盘、囤货居奇的非标准市场。

但仍然有人从Lo裙中炒出了乐趣,在网上分享了她的炒Lo裙经验:首先要有一双“慧眼”,能发现具有潜在升值空间的萌款爆款;找准时机,果断下手,在大家未注意到以前抢先囤货;锁货后,等市场呈现供不应求的状况,再以限量的方式高价出售。

黄牛需具备一定的Lo圈背景,还要符合Lo娘的审美,如此高的炒作门槛,足以证明炒Lo裙只不过是一场价格虚高、瞄准非理性消费心理的投机“狂欢”。一旦判断失误,滞销的货款无从出手,就只能栽在自己手里,或亏本转卖。

卖“福袋”也是Lo圈销售的一大卖点。福袋类似于Lo裙的大礼包,一般包含一条或几条裙子,还有一些配套的装饰,如发夹、项链、包袋等等,价位也因福袋内的产品数量多少、价值高低而有所区别。不同于炒盲盒,商家多会在福袋的商品描述中介绍内含哪些产品,服装样式更好看的福袋,显然会遭到更多Lo娘的抢购。

一旦这些性价比更高的福袋落入黄牛手里,价格又将飙升,羊毛最后还是在买家身上薅。

乱象丛生,顶点或将成终点

谈及炒Lo裙,上班族MOR对此深恶痛绝,“那些人,一定不是真正喜欢Lolita的人,只是将别人的喜欢和爱好当成了赚钱的商机”。裙子有价,真正的喜欢却是无价的。正是抓住了Lo娘出于喜爱,不计价钱高低地购置Lo裙的消费心理,炒Lo裙的投机者从中发掘了有利可图的商机。

“并不软的软喵子”也认为炒Lo裙并非长久之计,她表示,穿Lo裙本来就是一个爱好和正常的购物需求,更何况这里面并没有太多利润,现在却变成了一条产业链,市场泡沫大,只会是“热得快,凉得也快”。

观察Lo裙的消费群体会发现,她们多为90后、00后还在上学或者初入职场的年轻女性,入坑快跳坑也快也成为了Lo圈的买家特点之一。短暂的新鲜感过后, 一点小小的理由,都有可能成为她们跳坑的原因。

刚上大一的“一锅”,在入坑Lo圈两年后,就决定跳坑了,“Lo裙太不日常了。我可能一条裙子只会穿个两三次,就再找不到合适的场合穿。闲置在衣柜占地方,卖不出去又只能自己亏钱”。

相比Lo裙,穿潮鞋的群体范围更广,即使是非收集限量款爱好的资深鞋迷,也可能因为跟风或者款式而购入限量款球鞋。但是Lo裙的受众小,Lo娘们因为Lo圈文化对入圈又有着极高的要求和极为随性的态度,因而难以形成稳定的炒作规模。

有专家指出,“炒裙子”现象背后的动因仍是资本疯狂炒作所致,无论炒什么、怎么炒,都是伴随着高风险的市场投机行为。等泡沫退去,在时尚风向和市场审美不断变化的当下,预计很快就会破裂。被裙子、球鞋“套牢”者,或将欲哭无泪。

在潮鞋市场“炒”得热火朝天的时候,有人曾泼下冷水:鞋是用来穿的不是用来炒的。Lo裙,也应是如此。(实习生 李理达 记者 刘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