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单字10万”征集将截止:甲骨文为啥难辨认?

2019-10-26 03:57:57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今年,是甲骨文发现120周年。从1899年被发现之初开始,无数学者就为破译甲骨文殚精竭虑,但到目前为止,相对能够确定含义的单字只有1500个左右。

  此前,中国文字博物馆发布的一篇“悬赏公告”曾引发关注:破译未释读的甲骨文并经专家委员会鉴定通过的研究成果,单字奖励10万元。如今,征集评选第二批甲骨文释读优秀成果的日期也即将截止,许多人感叹破译难度之大、奖金之高。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北京国家典籍博物馆展出馆藏的甲骨文珍品四方风。中新社记者 苏丹 摄

  那么,甲骨文为啥会这么难以辨认?

  甲骨文的发现之旅

  所谓甲骨文,是指商代晚期商王室及其他商人贵族在龟甲、兽骨等占卜材料上记录与占卜有关事项的文字,也包括少数刻在甲骨上的记事文字。

  一般认为,甲骨文发现于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偶然间,金石学家王懿荣发现了甲骨文,也是从这一年开始,他开始搜求甲骨。

  1903年,清末小说家刘鹗出版了第一部甲骨文著录《铁云藏龟》,并在该书自序中明确指出甲骨文是“殷人刀笔文字”。1910年,罗振玉则在《殷商贞卜文字考》自序中指出,小屯甲骨“实为殷室王朝之遗物”。

  1928年秋,确定甲骨出土地点后,在著名考古学家董作宾等人先后主持下,一群考古人在小屯村一带进行了长达10年的15次考古发掘。据称,先后发现了总计24900多片甲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科学院等部门继续开展甲骨发掘工作。此外,郑州二里岗、山东济南大辛庄等地的商代遗址也有商代有字甲骨出土。

  为啥它们这么难辨认?

  不过,甲骨文发现之初,学界对它们具体含义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解读成果。1904年,孙诒让著《契文举例》考释出甲骨文字185字。

点击进入下一页

  土方征涂朱卜骨刻辞,商,长22.5厘米,宽19厘米,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国家博物馆供图

  上世纪三十年代,唐兰成功考释出“屯”、“秋”等74个字。四十年代,于省吾考释出“气”、“岁”等几十个字词。此后对于甲骨文的释读已颇为不易。

  经过学者们的努力,目前在已发现的5000个甲骨文单字中,经考释能够确认含义的甲骨文单字大约有1000多个。

  甲骨文为啥难辨认?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青年研究员蒋玉斌表示,主要是因为时间久远,文字的形态和使用情况发生不少变化,“我们对当时的语言文字状况和历史文化面貌了解还很不充分,现在发现的文字材料也只是极小的一部分。”

  “另外,甲骨文中异体字很多,一个字可能会有好几种写法。例如‘孕’字就有好几种写法,腹中胎儿可以用写得比较小的‘人’表示,也可以用‘子’表示。另一方面,不同形体间只有很细微的差别,却可能是不同的字。”蒋玉斌举例道。

  他说,这都会给释读带来困难,“目前对甲骨文已识字数目的统计,因为统计方法、考释意见不完全一致,所以会有不同。综合考虑,认为已识字在1200个左右、不到单字总数?的说法可能比较合适。”

  破译单字奖励10万

  2016年11月,中国文字博物馆发布了《征集评选甲骨文释读优秀成果的奖励公告》,很快引发关注。

点击进入下一页

  图片来源:中国文字博物馆网站截图

  在这份公告中,馆方宣布对破译未释读甲骨文并经专家委员会鉴定通过的研究成果,单字奖励10万元;对存争议甲骨文作出新的释读并经专家委员会鉴定通过的研究成果,单字奖励5万元。

  此外,对破译未释读甲骨文并经专家委员会鉴定通过的研究成果,经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审核后,可认定为承担1项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

  据中国文字博物馆馆长黄德宽介绍,经甲骨文释读专家委员会评审,入选首批征集甲骨文释读优秀成果的共2项。

  其中,蒋玉斌提交的论证报告《释甲骨金文的“蠢”—兼论相关问题》,被评为一等奖;首都师范大学王子杨提交的论证报告《释甲骨文中的“阱”字》,被评为二等奖。

  甲骨文关键字破译意义何在?

  2019年5月,中国文字博物馆又发布了《征集评选第二批甲骨文释读优秀成果的奖励公告》,重申上述奖励措施。而本次征集成果截止的时间为2019年10月31日,逾期不予受理。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武汉一高校教师采用甲骨文教学,图为学生临摹甲骨文的作业。王文 摄

  24日,中国文字博物馆一名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目前征集工作即将截止,收到的稿件具体数量暂时还未统计,但应该不会太多,“毕竟甲骨文比较小众。”

  对甲骨文的破译问题,中国文字博物馆馆长黄德宽表示,一个甲骨文文字的考证,往往会牵涉到许多方面的问题,释读也是在前人基础上论证出来的,甲骨文考证需要一代代学者努力。

  “虽然未识字很多,但是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人名地名等,或者是出现次数很少的字。”蒋玉斌说,其中有一些是比较常用的、对理解文辞有重要影响的关键字词,“这些关键字如果考释出来,对研究文字、语言和历史文化的作用就很大。”(记者上官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