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董建华:“一国两制”的践行者和捍卫者

2019-10-20 16:55:17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题:董建华:“一国两制”的践行者和捍卫者

新华社香港10月19日电

新华社记者王旭 陆敏

9月29日,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礼兵持枪肃立,国徽熠熠生辉。

满头白发的董建华走上颁奖台,接受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颁授的“‘一国两制’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奖章,全场响起热烈掌声,向这位矢志不渝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为香港顺利回归与平稳过渡和“一国两制”成功实践做出重大历史性贡献的老人致敬。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共和国荣光·图文互动)(2)董建华:“一国两制”的践行者和捍卫者

7月31日,董建华在香港出席团结香港基金午餐会。新华社记者 李钢 摄

“这个奖不是颁给我个人的”

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香港会展中心新翼举行。董建华和国家领导人一起站在主礼台上,迎接香港的新生。忆及那神圣的时刻,董建华仍禁不住心潮激荡:“看着英国国旗降下来,中国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我一个60岁的中国人,盼望着,感动着。”

香港回归前,关于香港特区首任行政长官人选问题成为世人关注的一个焦点,因为这将是百年来,第一位肩负治理香港重大责任的中国人,也是实践“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第一人。

董建华坦言,当很多人动员他出来参选时,他考虑了很久:“我反复问自己,要不要站出来,是否有信心、有能力参选并担任第一任行政长官?”最终,是使命感、责任感让他决定参选:“我董家四代在香港,对香港有感情,我希望参选可以实现自己为香港、为国家做点事的愿望。”

1997年7月1日凌晨,董建华在就职仪式上说:“我们的信念如此坚定,不仅是因为这个构想出自一位爱国者和政治家的睿智和远见;不仅是因为这是一个伟大国家的庄严承诺;也不仅是由于香港同胞秉承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勤劳和特有的适应能力。最重要的是:‘一国两制’的事业,完全掌握在我们中国人自己手里。”

他深知,“一国两制”是一项未有先例的伟大工程,是一个不可以失败的事业。所以,他只有勉励自己:“每天、每天,努力、努力地工作。”

在国家隆重授予他国家荣誉称号之际,这位82岁的老人落泪了,他说:“很感动!感谢国家给了我这样崇高的荣誉,这个奖不是颁给我个人的。”在董建华看来,国家一直关心香港发展和落实“一国两制”,其成功实践更离不开广大港人的支持。“绝大多数港人都清楚地认识到‘一国两制’对于国家、对于香港的重要意义,并在落实过程中经常提醒自己,有了一国,才有两制,这也是‘一国两制’在香港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共和国荣光·图文互动)(3)董建华:“一国两制”的践行者和捍卫者

2017年5月24日,在香港回归祖国20年之际,董建华在香港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对香港回归那历史性一刻,他记忆犹新,称之为“人生最难忘的时刻”。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笑迎着大时代来临”

记者采访董建华时,他拿出了一张发黄的照片,是他两岁时父亲为他拍的照片。下面写着父亲题的一行字:笑迎着大时代来临。

这张照片是父亲董浩云对他爱国教诲的见证:“我父亲是爱国者,在我成长的过程中,他总是对我讲,你看着,中国会越来越好。1939年,在我两岁的时候,在位于上海建国西路的家门口拍了张照片,他给我题了一句话——笑迎着大时代来临。我不懂,然后他每年都跟我解释,经常跟我讲国家的事情,说一个大时代要来临了,你长大了有机会参与到这个大时代里,要争气啊,要争气!他觉得新时代要来了,中国人很勤奋,中国一定会好起来。”

出生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当日的董建华,自幼便在民族危亡之中接受爱国教育。浓厚的家国情怀让他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担任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期间,董建华共发表过8份施政报告,这8份报告虽各有特色,但无一例外地提倡认识祖国,鼓励以做中国人为荣。回归以来,香港社会并不平静,特别是近几年来出现了一些触及“一国两制”原则底线的事件。在这些影响香港发展的重要事件中,董建华总会第一时间站出来坚定地发声。

对香港社会出现“港独”声音,他不断重申,“香港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危害国家主权安全,如提倡香港独立等行为,决不能允许。”

在今年6月以来的香港修例风波中,董建华更一次次站出来,谴责暴力乱港,坚定支持特区政府依法止暴制乱。

“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爱国是天经地义的,也是家传的,”但这份情怀怎样才能传承下去,他对此倾注极大的心血。“一百多年殖民统治的影响,不是那么容易消除。所以,年轻人的历史传统教育就非常重要。这个过程,是需要人去做的。只有读过了历史,我们才会明白,中国最近几十年的高速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是多么了不起!”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共和国荣光·图文互动)(1)董建华:“一国两制”的践行者和捍卫者

2015年4月29日,董建华在香港会见记者。新华社记者 吕小炜 摄

“香港好,国家好;国家好,香港更好”

董建华以他对“一国两制”的践行和捍卫,赢得了香港各界、祖国内地及国际社会的普遍尊重和赞誉,他也因此成为“一国两制”实践中,团结爱国爱港力量的一面旗帜。

董建华有一句名言:“香港好,国家好;国家好,香港更好”,朴素的语言强调了香港与国家唇齿相依的关系。

董建华指出,中央自始至终着眼大局,确保“一国两制”在香港得到全面准确的落实。从国家层面上看,香港要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方面坚定不移地站在国家的立场;而香港特别行政区自治范围内的事务则由港人来处理,体现“港人治港”、高度自治。

中央政府总是在香港最困难的时候站出来给予最大支持。董建华曾多次回顾2003年的“非典”疫情,那是他做行政长官最艰难的一段日子。他动情地说:“在最最困难的时候,中央政府给我们极大的支持。当时,香港的防护服等医疗必需品都没有了。内地也很困难,但是,中央调给了我们大量的医疗物品。没有中央的支持,我们很难想象可以渡过难关。事情过后,香港经济面临巨大困难,中央政府又开放了‘个人游’,对香港经济给予巨大支持。没有中央政府的力挺,我们也过不了难关。”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2008年和2014年,董建华先后牵头创办了中美交流基金会、团结香港基金,为推动中美交流与合作、团结香港社会奔走不息。至今,他几乎仍然每天到办公室工作,始终把关注点放在国家与香港发展上。展望未来,82岁高龄的董建华仍壮心不已,“我是属牛的,牛的脾气就是这样,认准了目标就不放弃。今后一定与大家继续努力,还要比以前做得更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