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大漠深处四个“文保男”的荒野生活

2019-10-18 18:53:17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楼兰文物保护站工作人员麦麦提江·麦麦提明在楼兰古城遗迹前巡查(8月13日摄)。(记者赵戈摄)

李鹏飞

玉米提江·吐逊

牛得草

在楼兰保护站的十来年时间里,李鹏飞跑遍了古墓群中的每一个古墓。“里面有没有东西、有什么东西,情况我都知道,来考古的专家都没有我清楚。”

他的同事麦麦提江笑着说,有时候他们两个人待腻了,就去附近走走,找干尸们聊聊天,说说心里话。有一次指李鹏飞喝多了,躺到古墓棺材里,和干尸睡了一晚上。

“大伙的生活都很枯燥,时间长了,话越来越少,外面世界的人无法体会这种感觉。”楼兰文物保护站上年龄最小、年仅22岁的玉米提江·吐逊,也已在这片荒凉中度过3个年头。

楼兰文物保护站,位于新疆若羌县城东北方向300公里的地方。10多年来,它孤独地矗立在“生命禁区”罗布泊里。这个由3排20多间平房组成的院落里,住着4个男人。与他们相依为命的,还有5条狗和18只鸡。

到保护站工作,几乎等于告别现代生活。这里没有草木和人烟,吃喝要靠外面送;也没有网络和信号,很难与外界联系。

从保护站屋顶向四周眺望,饱经沧桑的雅丹(维吾尔语,意为“险峻的土丘”)和干枯开裂的盐壳一望无际。守在这里的人,不得不在死寂般的荒芜中过着与世隔绝的“荒野生活”。

住在古墓群里

楼兰保护站周边纵横交错的雅丹,其实是一片古墓群。

据巴州博物馆的负责人焦迎新介绍,这些雅丹千年前原本是罗布泊的小岛,那时人们去世后都会被运到小岛埋葬。湖水干涸后,小岛完全显露,再经过多年风沙侵蚀,便成了现在的模样。

目前得知的古墓一共有150多座,保护站就建在古墓群的中心。“这个位置,不仅可以遍览整个古墓群的动静,还把守着进入楼兰古城的必经之道。”工作人员麦麦提江·麦麦提明说。

1979年出生的麦麦提江,已是第二次到楼兰文物保护站工作。1997年,若羌县文物管理所(文物局前身)开始在罗布泊筹建楼兰文物保护站,高中毕业的他成了站上的第一批职工。

那时候,没有固定的住所,麦麦提江先是住帐篷,离开时住的是自己挖的地窝子。

直到2008年,保护站才盖平房。“2016年重新回来时,感觉像住进了豪宅。”

罗布泊的夏天温差很大。白天温度可高达50摄氏度,夜里的阵阵凉风则会带来一丝寒意。

胆子大的麦麦提江在院子里摆了一张木床,晚上就躺在那里睡。

他说,看看头顶的星星和银河,能忘掉烦心事。“就是太安静,有时候会孤单,特别想回家。”

现在,楼兰文物保护站里共有4名工作人员。他们两人一组,每月轮换驻站。平常时间,每组在保护站值守满一个月,便回县城的博物馆上班。

和麦麦提江分到同一组的叫李鹏飞。2008年至今,他一直在保护站工作,现在是保护站的站长。

李鹏飞喜欢没人的地方。他小时候没有上过学,就在山里面跑,放羊,一进去两个月不出来。

性格耿直的李鹏飞,也曾耍性子离开过保护站。

有一次,他自己一个人守在站上,不小心感冒了,嗓子疼得难受,连水都咽不下去。一周后,出去办事的搭档才回来。他当时很生气,心想这些人怎么说话不算数,一怒之下跑到工地去修路了。

县文物局的驾驶员后来劝他回去干,他犹豫了一下答应了。“当时看到壁画墓被盗墓贼破坏成那样,又看了博物馆的干尸,太可惜。我没啥本事,但骑着摩托到处巡逻还是可以的。”

那一年,李鹏飞在保护站一住就是7个月零8天。

水比油珍贵

外卖小哥牛得草今年才到保护站上班。由于李鹏飞的手指受伤,他已连续在站上待了3个月。

“想不到环境这么恶劣,现在还不太适应。”牛得草告诉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楼兰文物保护站周边的风特别大,几个人抬不动的铁桶都能被吹着跑。沙尘暴来之后,白天像晚上一样。站里的窗户密封也不好,风过后,楼道里的沙子能没过脚面。

若羌县文物局曾想多招一些人来保护站,可是报名的人很少。有的人报了名,忍受不了那里的环境和孤独,换班的时候再也不愿意去。

麦麦提江说,保护站现在的条件好了很多。铁丝网围起来的院子里,盖了3座平房,有20多个房间,太阳板通电后,电冰箱、电视机也可以带起来了。

在这里,水是最宝贵的东西。洗菜的水用来洗锅,然后用纱布过滤,再用来喂狗和鸡。洗脸的时候,把水装进矿泉水瓶里,戳一个小小的孔,然后慢慢洗,通常一个人一天只能洗一次脸。

大家一个月穿一套衣服,在若羌县的家里洗好拿过来。站里从不洗碗,吃完用纸巾擦干净就行。洗澡更不可能,实在难受,就用桶里的水简单抹一下。

李鹏飞听之前的同事说,以前站里配了两个容量为180公斤左右的水桶,所有人和动物一个月只能用这些水。有一次,道路被洪水冲毁,运送补给的车进不来,一桶水用了几个月,最后像胶水一样黏得拉丝了还在喝。

“不开玩笑地说,要一碗清油我给,要一碗水不给。”

保护站2008年盖平房的时候,他们让施工队就地挖了一个坑,弄了个水窖。每次拉来的水,全部灌在水窖里。现在运水车一次拉30方水,用半年左右。不过,费用要5000多块,“高得吓人”。

食物每个月送一次,换班的时候从300公里外的县城送过来。虽然现在有冰箱,但蔬菜还是存不住,大家只能哪个东西坏得快,先吃哪个,土豆白菜放后面吃。有的时候也会来人,只要来人都会带东西给他们。

驻站期间,打电话是最棘手的问题。原本站里有一台卫星电话,紧急情况时可以和文物局联系,家里有事也可以通过单位的人转达。

但牛得草说,这部老旧的电话已坏了两三个月,唯一与外界联络的渠道断了。现在要骑摩托车六七十公里,到有手机信号的地方,给文物局和家里报平安。

守护古老文明

罗布泊是地球上最荒凉的地方之一,却埋藏着无数文物古迹。千年的古老文明和神秘的楼兰传说,引来无数人关注和猜想,也让盗墓者趋之若鹜,以身涉险。

建于古墓群中的楼兰文物保护站,把守着进入楼兰古城的必经之路。李鹏飞等4人的任务,就是不让游客、盗墓者进入楼兰古城和附近的墓葬群。

他们每天都要骑着摩托车巡逻,时间通常是早上六七点,或下午五六点。出去必须两个人同行,有个照应。巡逻一次大概两个小时,一般都背着一个包,里面装上两瓶水和一块馕。

一到夏天,非法旅游进来的人很多。今年7月,8个人偷偷进来,在余纯顺墓地被发现。见李鹏飞和麦麦提江亮出执法证,这些人非但不怕,还拿出钢管、火枪吓唬他俩。“小李子出去打电话报警,公安局过来带走了,搜查后发现他们盗走了磨刀石等文物。当中有4个人,被判刑8年。”

对于非法进入楼兰的游客,只要没有破坏和偷盗文物,保护站还是以劝离为主。

麦麦提江说,今年一名从陕西来的游客,被发现时正骑着摩托车想进入楼兰古城。这个人已是第三次非法进来。“第一次巡逻时发现他后,他谎称迷路,于是就骑着车把他带出去。第二天他又进来了,那天刮大风走不了,自己和牛得草还给了食物和水,留他住了一晚。”

“没想到今天又来了,事不过三,不能再给机会了。”麦麦提江扣了他的身份证,检查了车和行李,送到了县公安局。

保护站上年龄最小的玉米提江·吐逊,也亲眼见识过工作的惊险。有一次,他和同事巡逻时发现偷偷进入楼兰的车,于是两个人开始追,他的同事不小心碰到一个沙包,人从车上飞出去30多米,拉到医院缝了40多针。

2009年12月,李鹏飞、麦麦提江配合当地公安部门抓了4个盗墓贼。他们说,当时整整追了5天,找就找了两天,第3天找到他们的摩托车、棉衣、汽油、羊肉、馕,都在一个坑里放着,但没有找到人。于是,他们两个人就把这些烧了,还用钢筋把3辆摩托车的车胎戳烂了。

紧接着,他们想办法给公安局报了案。后来,公安局和文物局派人进来,又找了3天才找到这些盗墓贼。

事后了解到,这些盗墓贼每隔五六公里就埋一些给养,摩托车没气了还在骑。12月的天气特别冷,因为衣服被烧,发现时他们只穿着单单的秋裤,晚上就点红柳取暖,哭了两晚上。

4个人中,3个判了12年,一个判了15年。“开始有点害怕他们出来找我,后来想想,有政府管我呢。他们走的弯路,我走的正路,我怕啥?”李鹏飞说。

最忠实的伙伴

在楼兰文物保护站里,还养着5条狗和18只鸡。它们是最忠实的伙伴,与4个男人相依为命,共同在“生命禁区”守护文物。

大黄和小不点是“两口子”,另外3条狗是它们的孩子。玉米提江告诉记者,狗在这里很有用,一两公里外有情况他们就会叫。尤其是大黄,耳朵很灵,很远有人来它就会叫。

冬天它们跟着一起去巡逻,“我们摩托车前面跑,他们后面跑,一瓶水分给他们喝,也是个伴,也可以发现情况。”

大黄已经十几岁了,它的爸爸妈妈都死在了这里。李鹏飞说,“只要别人惹我们,推一下我们,它就要冲上去咬。”

这些年,大黄和小不点生了好几窝狗崽,站里都送了人。“其实也很舍不得,但放在这里根本养不起。”

有一次,一条小狗要被送出去了,被绳子拴着,一直很委屈地叫。它不知道自己马上要出去享福了。

当过厨师的麦麦提江手脚很勤快。之前他养了20多只鸽子,后来发现鸽子吃得比鸡多,而且鸡蛋可以吃,就改养鸡了。

大家在院里搭了个鸡窝,因为常年啄盐碱,这些鸡生的蛋都是咸的,比外面鸡蛋好吃多了。“之前狗还咬死了8只鸡,被我狠狠揍了一顿,现在它们相处得很好。”

麦麦提江还特意从外面买了8盆绿箩,用嘴里省下来的水小心养着。心情烦闷的时候,他们就想看点绿色。这是罗布泊里仅有的绿色。

暑假期间,麦麦提江没有同意儿子和女儿过来,主要是担心孩子生病没法及时送出去治疗。

提到孩子,他一脸骄傲,“两个人学习都很努力,我希望他们考到内地上大学,在大城市工作。”

李鹏飞现在还是单身,他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找个老婆。“起初还有好多人给我介绍,但是一见面就不行。我的工作一个月在家一个月不在家,一听她们就不同意了。”(记者 何军 白佳丽 赵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