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随时准备为人民服务”——郑善斋的生命状态

2019-10-15 04:18:43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战争时期,他英勇无畏,战功赫赫;和平年代,他服从安排,扎根基层;退休之后,他发挥余热,奉献不止。87岁的党员郑善斋,用一辈子的坚守,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永葆战士本色。

“是党和部队给了我生命”

  今年,10月1日。郑善斋端坐在电视机前,聚精会神地观看国庆阅兵直播,热泪盈眶。

  郑善斋1932年生于山东日照,年幼丧母,自小跟随父亲四处流亡。15岁那年,父亲外出寻找工作,郑善斋只身在辽宁丹东给人运送农产品。有一次骑毛驴扭伤脚踝无法干活,雇主便要赶他走。饥寒交迫之时,路过的人民解放军收留了他。

  郑善斋虽然参军时年纪小,但面对枪林弹雨,勇于冲锋向前。一次战斗中,他感觉肚子上热乎乎的,直到打退敌人后,才发现一块弹片赫然插在肚子上,衣服上满是血。时至今日,那里仍留着一道长长的伤疤。

  郑善斋做过卫生员、通信员,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重要战役,跟着部队从东北一直打到海南,多次立功。1948年,光荣入党。

  “是党和部队给了我生命。”郑善斋说,一拨又一拨的战友牺牲了,我活了下来,只能说是非常幸运,每次想到这里,就决心一定要为党、为国家做点事。

“我是党员,哪里需要去哪里”

  新中国成立以后,有过卫生员经历、在部队完成速成中学学业的郑善斋被调到位于广州的某野战医院,从事药物管理和制作工作。这期间,郑善斋自学了拉丁文,研究制作出局部麻醉药等各类手术麻醉药品。

  1958年,上级发出指令,野战医院整体由湖北农垦部门接收。所有人员从部队转业,随医院从广州全部搬迁到湖北省监利县大垸农场。

  “我是党员,哪里需要去哪里。”郑善斋回忆,抵达监利时,发现农场没有一条路,四周全是芦苇荡,安排的“住房”其实就是草棚,连床也是芦苇编的,许多城里来的护士当场哭了。

  当时,郑善斋负责牵头成立医院制剂室。因为从武汉购进药品路途远、成本高,他就想办法采购原料药,自己进行加工,消炎药膏、生理盐水等一大批药品被制作出来。

  渐渐地,这家在芦苇荡里建起来的医院声名远扬,不仅能够满足农场自身的医疗需求,周边老百姓也都慕名前来求诊。

  在大垸农场工作期间,郑善斋与来自上海的姑娘石茶仙结为夫妻。期间,许多来自广州、上海的同事都回去了,他们夫妻俩在这里扎下了根。

  “他总是说,我们走了,医院怎么办?”石茶仙说,许多单位都看上了他俩,但郑善斋舍不得大垸农场的父老乡亲。

“随时准备为人民服务”

  1984年,年过半百的郑善斋接到新的任务,前往武汉市汉南区人民医院工作。这一次,郑善斋没有拒绝。

  武汉市汉南区刚刚成立,区人民医院的条件甚至不如大垸农场卫生所,需要郑善斋夫妇从零开始,一个负责制剂,一个负责检验,搭起这家基层医院的架子。

  郑善斋往往干到半夜两三点,时常头晕咳嗽,后来频繁吐血。因为不愿耽误工作,他迟迟没有就医。后来检查发现,是严重肺结核,肺部已穿孔……

  在汉南区人民医院,郑善斋以制剂科主任的职务退休。退休时,他未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第一时间到社区党支部报到,积极参加党组织生活和社区活动。

  武汉市汉南区薇湖路社区党支部书记邓红说,郑善斋对社区事务十分热心,许多居民患了小病,都喜欢找他看看;他还经常举办小型讲座,向大家普及健康保健知识。

  两年前,郑善斋被诊断出患有前列腺癌,并在医院肿瘤科接受治疗。按照规定,他可以住干部病房,但他一直坚持住3人间的普通病房。

  “当年参加革命,就是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郑善斋表示,只要身体允许,就要发挥余热,“随时为人民服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