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实探健康“样板城市”上海如何为健康行动

2019-10-13 04:04:51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新华网上海10月12日电 题:实探健康“样板城市”上海如何为健康行动

  新华网 王坤朔

  有这样一座城市,倡导“健康融入万策”,被世卫组织称为“健康城市工作的样板城市”;这座城市连续12年为市民发放包含健康小工具和健康读本的健康大礼包,让健康知识和理念走进千家万户;近来,这座城市更是出台了全国首个省级中长期健康行动方案,成为全国关注的热点。

  这座城市就是上海。

  今年9月,《健康上海行动(2019-2030年)》发布,在对照国家15个行动任务的基础上,增加了健康服务体系优化和长三角健康一体化、健康信息化、健康国际化等内容,最终形成18个重大专项行动,体现了上海特色。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司长毛群安率中央媒体组到上海实地采访调研,深入观察上海如何为健康“行动”。

帮全体市民“管住嘴、迈开腿”

  “管住嘴、迈开腿”是被奉为经典的健康生活方式准则,但如何在丰富的食物中选择最合理的搭配,如何在车水马龙的大都市里找到健身的好去处?上海为市民提出了解决办法。

  限盐勺、控油壶、膳食宝塔冰箱贴、健康知识读本……连续12年,上海的家庭都会收到这样一份包含着健康小工具和健康读本的“大礼包”,收获健康知识和理念。

上海市为居民家庭发放的健康大礼包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健康促进处处长王彤介绍,上海采用广覆盖、低成本的策略,用几元钱成本的健康大礼包把健康促进知识带进千家万户,覆盖了全市800多万户家庭和2400多万市民,共发放健康礼包近9000万份。

  “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要做到知行合一,能够行动起来的前提是知晓健康知识。健康大礼包深受市民喜爱,帮助健康知识走进千家万户。”王彤说,在2018年,上海市民的总体健康素养水平达到了28.38%,连续保持上升趋势和全国领先水平。

  记者探访当日,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桥镇的居民健康自我管理小组正在上一堂关于秋季健康饮食的课,老师熟悉地叫出听讲居民的名字,大家一起讨论如何运用平衡膳食盘来搭配营养、健康的早餐。

  这样的健康自我管理小组在全上海有2.8万余个,55万人参与,覆盖全市100%居村委(数据截至2018年底),是面向公众推广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渠道和平台。参与健康小组的大多数是老年人,从定期测量血压血糖、正确按时服药,到家庭饮食起居、膳食营养、体育锻炼、卫生防御、常见病判断与治理、药理常识等多个方面,迎合了民众的健康需要。

  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穿梭在钢筋水泥、车水马龙之中的居民,除了封闭的健身房,还能去哪里运动呢?如今,上海将曾经码头、工厂林立的黄浦江两岸核心段45公里岸线贯通开放,开辟出了1300余条健身步道。王彤介绍,黄浦江是上海的母亲河,开放两岸沿线是生产岸线对生活岸线的让步,实现了“还江于民”,很多景色怡人的地点成了“网红打卡地”。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邬惊雷 陈浩摄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邬惊雷表示,在健康促进的路上,要突破既往传统的卫生观念,从健康城市建设的角度来思考,推动社会共识和社会共治,全盘考虑、统筹和干预影响健康的因素,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在地铁公交里建医学院、上健康课

  如果乘坐地铁前往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要从上海地铁12号线顾戴路下车。在站内,一块占地50多平方米的空间被开发为“梦想医学院——儿童医学体验馆”,这里堪比儿童乐园:小朋友们身穿白大褂,不但可以学习健康知识,还可以扮演一位“小医生”,通过高仿真医学器材,实际体验模拟的B超、X光、手术操作等,真实接触医学。

  这家“梦想医学院”由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与上海地铁共同建设,于2018年8月正式运营,每周二、周四下午开放,全程学习、体验需两小时。儿童医学体验馆高度还原了真实医疗场域,引入高仿真医学器材,开发出多款医疗游戏,搭建医学科普体验平台,孩子们还可以在场馆内参与互动体验、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和实景学习。

小朋友在儿童医学体验馆

  在站内通往儿科医院方向的长廊两侧,绘有一个小男孩从害怕看病到配合医生、最后立志成为医生的漫画故事。“很多孩子通过医疗游戏模拟就医的过程,获得医学科普知识,也更加了解自己的身体,不但不再恐惧看病,还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社工部主任傅丽丽说。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党委书记徐虹说,要让每个孩子意识到自己是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要给孩子们科普伤害预防、疾病预防的知识,让孩子和家长建立对健康的认知,体会生命的珍贵。

地铁站通往儿科医院方向走廊上的漫画 新华网 王坤朔摄

  一位等候孩子在梦想医学院体验的家长告诉记者,她一直都有教孩子医学、健康知识的想法,但却无从下手,梦想医学院寓教于乐,让孩子在玩耍中学到了知识,也不再抵触去医院,还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地铁里不仅有“医学院”,还能上“健康课”。在上海乘坐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出行,在楼宇中等候电梯时,就能看到由青年医生主持的健康脱口秀栏目——《健康公开课》,利用人们“在路上”的碎片化时间,传播健康知识,用轻松风趣的风格解读日常生活中的健康误区。

  据介绍,自2019年元旦起,《健康公开课》每天在上海全市的地铁电视、公交电视、部分楼宇电视等6万多个屏幕每天滚动播放多次,日均覆盖出行人群约2000万人次。

  在上海的健康工作策略中,充分挖掘、调动、发挥了医院、医生在预防医学领域的重要作用,让健康知识融入人们在日常中每一次驻足与等待之间。

送健康数据入“云” 联通线上线上服务

  作为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国际化都市,上海哪个行业的服务质量最令公众满意呢?答案是社区卫生服务。连续三年,社区卫生服务位列“上海市十大行业服务质量测评”之首。

  邬惊雷表示,上海在健康促进工作中特别看重健康服务体系的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真正地把老年人、慢性病和儿童的健康管好,是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一环。

  自1997年起,上海通过连续13年建设,建起了覆盖全市的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上海也是率先启动家庭医生制度的试点城市,通过“1+1+1”医疗机构组合签约,即居民可自愿选择一名家庭医生、一家区级医院、一家市级医院进行签约等举措,推动居民就诊下沉,能在家门口看病。

  据上海浦东新区金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崔凯铭介绍,居民在手机上通过手机app就可以签约家庭医生,老年人、慢病患者优先。他与签约居民建立了微信群,健康问题可以随时咨询,因为相熟,老人们也更愿意听他的建议。对于老年人常见的阿尔茨海默症,家庭医生可以给老人做量表评估,进行初步筛查,怀疑患病就到大医院去做诊断、治疗,再回归社区进行长期管理。

  而签约家庭医生所用的手机App,就是“健康云”App,已经实现了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服务信息的互联互通互认,可以为市民提供一站式、精准化的健康教育、健康管理和健康服务。除了线上签约家庭医生,还有健康档案、预约挂号、预约接种、慢病管理、亲情账户等功能。“健康云”是上海市“互联网+医疗健康”公共服务的统一入口,目前注册用户超过450万,将健康服务和健康数据都送上“云”,实现线上线下服务的融合,让市民少排队、多省钱、治好病。

智慧健康小屋中可以自助测身体指标的健康云平台 王彤摄

  除了在社区医院出门诊,崔凯铭每周还会到社区智慧健康小屋做健康宣讲。智慧健康小屋坐落分布在社区卫生机构中心、站点,以及为老服务中心、社区文化中心、邻里汇、市民中心以及企业楼宇等地,真正实现了“智慧”与“健康”两者的融合:通过智能化设备,运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为社区居民提供自助健康检测、健康自我评估与健康指导干预。2019年,上海市将完成首批80家标准化智慧健康小屋建设。

  刘大爷老两口住在上海市浦东金桥镇,他们经常一大早就来到智慧健康小屋里,听健康讲座、做电子理疗、自助检测身体指标,还能跟老伙伴们喝茶、聊天。“这里不但能帮我们管理健康,对我们老年人来说还是社交场所。”刘大爷说。

  从几元钱成本的健康礼包,到千条滨江健步道,从健康自我管理,到健康数据“入云”,从孩子们的梦想医学院,到老年人的智慧健康小屋,上海这座健康之城的建设,强化了政府主导、社会共治,体现的正是“人人参与、人人受益”和“健康融入万策”的理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