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托坪村“搬”出的幸福

2019-09-22 02:32:25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新华社昆明9月21日电 题:托坪村“搬”出的幸福

  新华社记者王长山 杨静 姚兵

  如果告诉你,你手中小小的“棒球”有可能是怒江大峡谷里一些农村妇女缝制的,你会相信吗?对于正在车间里和同事们一道生产“棒球”的花六妹来说,能鼓捣出以前没听说过的“棒球”可谓是种跨越:搬迁让自己和村民们过上了以前不敢想的生活。

  28岁的花六妹是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匹河乡托坪村村民,也是村里棒球缝制车间的质检员。现在,看着村里的妇女们手脚麻利地缝制着棒球,她的思绪不经意间就回到了过去。

  山高谷深,江水滔滔。就像“托坪”二字的谐音“脱贫”一样,在托坪村,多年来的贫困和村民如影相随,脱贫过上好日子成为大家的梦想。

  全村167户中有125户是贫困户;4个片区中最偏远的是色德小组,从村委会出发需步行四五个小时;2008年前要靠溜索过江,一些村民打工赚了钱,买了拖拉机和小汽车,只能停在江东,无法过江开到家门口……

  “那时候真是穷啊,这方水土养活我们难啊!不搬不行!”托坪村党总支书记和建才对贫穷的过去记忆犹新,也对改变村民命运的搬迁感叹不已。

  改变从2016年安置点启动规划开始,但村民故土难离,搬迁着实不易。和建才说,村民种地靠天吃饭,天晴出去干农活,下雨在家喝苞谷酒,收入来源单一,但一些村民却很安于现状,“幸福感”很强。

  “别来了,我们知道你们想干什么。”一开始动员大家搬迁时,村干部就遇到难题:群众非常抵触搬迁,而是希望把公路修到村里。

  住在土坯房里,交通也极不方便,但毕竟祖辈都生活在那里,怎么舍得搬?怒族贫困户阿花妹就担心搬迁后没经济来源,而在山上至少还能种点苞谷和蔬菜,能满足最基本的温饱。这也成为大多数村民难以解开的“心结”。

  面对村民的不理解和抵触,村干部和扶贫队员一遍遍地上门,与一个个村民面对面解释,还把最不愿搬迁的村民带到周边乡镇安置点参观。眼见为实!看着搬迁群众过的好日子,托坪村村民动心了。托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启动建设后,村民还隔三差五地到工地上看新家的建设进展情况。

  一栋栋小楼耸立在怒江边上,群众活动广场、医院、幼儿园等配套公共设施齐全。政府部门还为搬迁的贫困家庭发放了家具、电热水器等用品。去年底,托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竣工后,贫困户实现“拎包入住”,过上了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为了让搬迁的群众有稳定收入,政府部门在组织劳务输出的同时,还建了草果编、棒球缝制、竹编等扶贫车间,聘请专业人员对大家进行技能培训,解决不能外出务工村民的收入问题。目前,56人在扶贫车间实现就业,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就业302人。

  “没想到下山后自己能赚到这么多钱,生活也越来越好,以前的担心真是多余了。”今年春节,阿花妹一家搬离了老家,住进了宽敞的新房。她还有了做草果编的“工作”,做个草果编最多有80元收入,管理扶贫车间每月有2000元。在安置点里,像阿花妹一样不能外出务工的妇女都已接受草果编织技术培训,一些人通过培训后,编织出产品,有了收入。

  滔滔江水奔流不息,横跨怒江的托坪汽车吊桥将于今年底通车,这将更好解决托坪村的交通问题。和建才说,今年我们村将申请脱贫出列。

  曾经封闭的村子已经开始拥抱峡谷外面的世界,新鲜事物也不断涌入村里。“棒球”这个很多村民以前没听过的东西,如今在村里棒球缝制车间就能生产,1.5万粒棒球已从车间打包,销往东部地区。

  交通方便,住楼房,在楼下就能上班,还成为质检员……花六妹对现在的生活充满幸福感,也对一些运动员将能用上自己和村民们缝制的棒球而感到自豪。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