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老中医刘翔告诉你
沈阳泽润肥业有限公司
吉美家,装饰你美丽的家
中秋送礼就送酒搭档
北京丰亮君发建筑工程
天堂寨深秋
豪澤格芮酒店礼遇非凡旅途的等待
体验盛唐文化和历史
在鼓浪屿文艺地慢生活
冬季国内最佳温泉去处
难以抗拒的秋色诱惑
甘肃 为什么是你
紫金绿茶红茶获殊荣
潍坊滨海建设生态绿色
花海是最深沉的幻觉
世界上最美的工作
宁夏观光夜市正式开业
山东荣成:天鹅舞朝晖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文化建设成就述评
2019-09-20 08:24:55
信息来源:
发布者:艾森新闻网
点击量:
新华社北京9月19日电 题: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文化建设成就述评
新华社记者周玮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华文化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练、峥嵘岁月的磨砺、伟大实践的锻造,凝聚亿万人民为新中国发展不懈奋斗。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加自信地行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之路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积蕴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黄河之滨、草原戈壁,城市社区、乡镇广场,田间地头、农家小院……在内蒙古的广袤土地上,“乌兰牧骑+”综合服务小分队开展着丰富多彩的惠民服务,助力乡村振兴、脱贫攻坚。
人民在哪里,哪里就是中心;生活在哪里,哪里就是舞台——60多年来,一代代乌兰牧骑队员迎风雪、冒寒暑,在戈壁草原上辗转跋涉,传递党的声音和关怀,为广大农牧民送去欢乐,成为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
为人民大众服务,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文化发展的价值取向。
广大文艺工作者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努力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影视剧《红海行动》《鸡毛飞上天》,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永远在路上》,戏剧《挑山女人》《谷文昌》,图书《抗日战争》《云中记》等,深刻反映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深切感应时代主题和人民心声。
70年来,我们党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穷二白迈入大繁荣大发展的新时代,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1949年,全国公共图书馆仅有55个,文化馆站896个,博物馆21个;2018年底,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176个,文化馆站44464个,博物馆4918个。目前,中国电视剧和图书年产量稳居世界第一,电影产量高居世界第二;2018年,全国电影总票房达到609.76亿元。
进入新时代,随着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人民对文化产品的质量、品位、风格等的要求越来越高。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说,要坚持守正创新,着眼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大力推动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旗帜,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力
故宫,这座近600岁的皇家宫殿,而今正以层出不穷的文化创意创造着新价值。
2019年春节,从“紫禁城里过大年”到赏灯“上元之夜”,以故宫为代表的文博场所“花样百出”,让本是参观“淡季”的寒冬变成“旺季”。
“博物馆里过大年”渐成新年俗,是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的鲜活案例,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写照。
2018年10月至12月,戏曲百戏盛典在昆山举办,近百万人通过网络直播观看,新浪微博阅读量超过1.1亿;用传统文化滋养文艺创作、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剧《手艺》、纪录片《秘境神草》等一大批底蕴深厚、涵育人心的优秀文艺作品涌现……近年来,优秀传统文化更好更多地融入生产生活各方面,人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局面正在形成。
刚过去的2019年暑期,红色旅游成为关键词之一,且越来越多年轻人参与其中。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了新中国付出了毕生心血,看着他们走过的路、种过的地、住过的房间,让我无比真实地感受到了他们曾经的生活。”一位参观完延安革命纪念馆的刚毕业的大学生说。
嘉兴、井冈山、遵义、西柏坡……当人们来到革命圣地,亲身体会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为代表的革命文化,唤醒沉淀在灵魂深处的红色基因,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8位老教授回信,就做好美育工作,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提出殷切期望。
总书记的嘱托,为这所百年学府的师生增添了与时代同行、做新时代美育实践者的信心与动能。
若尔盖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多年前,这里曾见证当地藏族、羌族青年与红军血与火的情谊。今天,这里成为中央美院教师种下艺术种子、启迪美好心灵的教学基地。老师们为这里从未上过美术课的藏区少年开设美术课。《若尔盖草原的战马》《我永远爱红军叔叔》……一幅幅画作展现出孩子们令人惊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持大爱之心,研大美之艺,我们使命在肩。”中央美院院长范迪安说。
坚定文化自信,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甘肃考察首站来到敦煌莫高窟,探寻古丝绸之路的奥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敦煌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只有充满自信的文明才能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同时包容、借鉴、吸收各种文明的优秀成果。要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的支持和扶持,保护好我们的国粹。
历经千年岁月沧桑的敦煌莫高窟,见证着多元文化的交汇融合和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互鉴。
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说,新时代,讲好敦煌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坚定文化自信,我们责无旁贷。
作为实证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的圣地,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迄今,中国已拥有55项世界遗产,40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居世界前列;截至2018年12月,我国已设立海外中国文化中心37个,积极配合国家战略,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彰显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体现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中国故事引来八方喝彩。
新时代,中华文化的精华滋养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华文化的丰富智慧提振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力量。
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西藏拉萨尼木县、广西崇左龙州县、贵州黔东南雷山县等地,传承千年的文化遗产正为脱贫致富带来新生机。“非遗+扶贫”,让很多拥有刺绣技艺的外出打工妈妈实现了“守着娃,绣着花,养活自己又养家”。在奔小康的路上,文化自信留住了乡愁。
近年来,中国图书在全世界刮起“中国风”,中国主题图书磁石般吸引着海外读者。其中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文种版自2014年10月在法兰克福国际书展首发以来,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持续热销,被认为是了解当代中国发展的“密匙”。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肩负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精神力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