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艾体育:孤独、苦难、慰藉 一位体育拓荒者的“朝圣”历程

2019-08-13 17:07:13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新华社北京8月12日电(记者 马邦杰)大凡身处逆境不甘屈服、砥砺前行者,往往有过人之节。在中国民族原创体育领域,就有一位坚韧过人的拓荒者——吴彦达。令人钦佩的胆识与超常的毅力,以及13年的坚守,终于化作人生升华和事有所成。

  54岁吴彦达沉默已久,但一直在默默耕耘。8月12日,他立起了人生道路的又一座里程碑。这天,他在北京脚斗士协会成立大会上当选会长。这是中国大陆第一个在民政部门注册的脚斗士协会。由此,脚斗士运动进入协会化管理的社会公益体育阶段。“我感谢北京体育局和民政部门,批准我们脚斗士协会的成立,这对他们来说或许是小事一桩,却是我们脚斗士在发展道路上往前迈出的质变的一步。”

  此前,脚斗士体育一直由吴彦达的公司运营。

  2006年,身家亿万的商人吴彦达转行做体育产业。那时,他更多是从商业的角度来看待体育。“那时,我在中国体育里看到的是巨大的商机。”他说。

  当时,他去美国考察,深为美国体育产业之盛而震撼:“你看玫瑰碗比赛,每年都是万人空巷,当时一张最便宜的票也要1800美金,贵宾票要3.8万美元。一个三十秒的广告,都要好几百万美元。”

  体育产业对于不熟内情的吴彦达来说,是个遍地黄金的领域。虽然有业内人士一再劝告他谨慎从事、“免得头破血流”,他毅然决然投身其中。

  经历过商海沉浮、生死劫难的吴彦达,并不认为做体育产业是件多么困难的事情。他选择开发名叫“撞拐”或“斗鸡”的这一古老而又流行的民间游戏,正式命名为“脚斗士”,在118个国家和地区注册了版权保护,在美国成立了国际脚斗士联合会。起初,虽然也有波折,但总体运作看上去比较顺利。

  君以为易,其难也将至矣。

  在开始脚斗士体育本身竞技内容的开发时,吴彦达和他的团队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

  “有时为了一条规则,我们需要用上千场比赛进行检验,需要收集大量的数据进行论证。”他说,“比如,对于比赛台的面积尺寸,我们之间存在争议,互相又是拍桌子,又是吹胡子瞪眼,争论了一年半,才有定论。”

  脚斗士赛台的尺寸最后确定为长宽各6米,面积36平方米。

  “有人坚持要使用5X5米等于25平方米的赛台。有人认为,那样面积太小,利于大个子选手控制比赛,小个子选手闪展腾挪的空间不够。经过大量的比赛检验,我们发现使用36平方米赛台的比赛更精彩。”吴彦达说。

  如此,他和团队潜心进行了10年的基础研究,收集了海量的原始数据。对这些数据的研究和提炼,升华为脚斗士体育的标准。

  在吴彦达的办公桌上摆着一本83页的小册子,名为《脚斗士运动规则·裁判法·竞赛组织》,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涉及脚斗士比赛的种种细节。吴彦达说,这是他们制定的标准的一部分。

  仅仅进行基础研究和建立标准还不够,吴彦达发现他还要建立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其中包括运动员系统、教练员系统、裁判员系统和赛事推广系统等等。

  “这涉及海量的工作,但又不能不做。”他说。

  仅在2006至2016年间,吴彦达和他的团队就在全国范围内举办了20多期脚斗士运动项目培训班,培训了3000多名教练员、裁判员,建立了16家俱乐部培训基地,注册了20000多名脚斗士运动员,举办了50000多场比赛。

  各个系统框架基本搭建完毕,吴彦达随后发现,他们还需要培养消费人群。仅仅自上而下做顶层设计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要打好基础,自下而上接通地气。

  这时,埋头苦干十年的吴彦达突然有了一种老虎啃天无处下口的茫然。“做体育产业真是不易,如果方法不对,可能你几百亿人民币砸下去,都会如同泥牛入海,无踪无影。”他说。

  君以为难,其易也将至矣。

  三年前,吴彦达上马“中华脚斗娃”项目,在北京、黑龙江、福建、山西等地进行试点。他们对孩子们“脚斗”进行正式的培训,目的在于“提升孩子们对运动的热爱”。结果,他们发现孩子和家长对此非常欢迎,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

  孩子们的一张张笑脸和运动热情感染了吴彦达。一天,站在孩子们的训练场边,吴彦达感觉自己突然顿悟:“我开发脚斗士体育的目的难道不该是为了让大家快乐吗?现在,我的目的正在达到。”

  作为一名律师和成功的商人,吴彦达积累了足够的财富,30多岁时已是亿万富翁。他发现,当年自己带着强烈的功利心进入体育产业时,对体育的认识有些肤浅。

  “我再次思考了美国玫瑰碗比赛的现象,那仅仅是一种体育经济现象吗?绝对不是,那背后是民族健康,是精神文化。”他说,“我认为,体育不仅仅是金牌和全民健身,应该从更高更大的层面来看待体育:体育是民族信仰,是国家的精神支柱、经济支柱和健康支柱。”

  由此,吴彦达对体育由衷产生一种敬畏。

  “我做体育产业就像唐僧西天取经,一度非常孤独,非常苦难,但现在我内心充满了慰藉和感激,一种宗徒的虔诚感。”他说。

  吴彦达感觉自己的体育情怀又回归了8岁的时候。那时他上小学二年级,是孩子王,学习也很优秀,却不是班干部和三好学生。但在体育赛场上,他可以拿第一,证明自己的优秀。

  他说:“那时我就觉得在体育那里可以找到生活中缺少的公平。从小时候,我就是体育的信徒。现在,我要用我们自己民族的原创体育培养更多信徒。我要做的是体育公益事业。”

  伴随理念的转变,他苦心经营十多年的脚斗士事业也终于迎来了厚积薄发的迹象。

  不久前,福建南平市专门出台文件,决定在下属10个县市内推广脚斗士。其中,武夷山市选4所小学和4所中学、其他县市各选一所小学和中学开展脚斗士运动,并将脚斗士写入校本课程。脚斗士也将成为福建下届省运会的比赛项目。目前已有多家商家与吴彦达建立合作,负责在国内推广脚斗士运动。

  日本、韩国、印度、乌克兰等地不断有人慕名找到吴彦达,探讨合作意向。这时,吴彦达却不愿急于求成了。

  “我做的是可以代代传承的体育产业,必须要有一种‘功成不必在我’的心态,真的急不得。我需要先把国内的事情做好。”他说。

  在体育产业领域拼搏了13年的吴彦达,看惯花开花落、云卷云舒。他把体育产业形象地称作“引无数大佬竞折腰的大蛋糕”。

  “很多人折在这里了。他们没有看清体育产业的本质,不想做基础工作,想赚快钱。这在体育里行不通。在这里,只有踏踏实实地做事。”他说。

  吴彦达不想花钱购买国外现成的体育产品,比如欧洲五大足球联赛和美国职业篮球联赛。他不反对外国体育进入中国,但觉得中国该有自己的民族原创体育项目,该向国外输出自己的原创体育产品。

  在很多人眼里,吴彦达是一朵商界奇葩。他老本行是数学老师,后来当过律师、商人,学过MBA,也是电影专业的硕士。从40岁开始,他潜心开发民族原创体育脚斗士,一晃已经13年。

  “他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老是操心他不该操心的事情。”他爱人说。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吴彦达不缺时运,现在国家大力倡导发展体育产业,他在等待志同道合的知己,等待同心协力推动民族原创体育九转丹成的时刻。

  “关于脚斗士的研发,基础和框架都搭好了,我们已经完成从0到1这个最困难的阶段,至于后面能加上多少个0,更多取决于我们未来的合作伙伴。”吴彦达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