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刘春台:干部工作有退休,党员服务无退休

2019-08-11 18:59:00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干部工作有退休,党员服务无退休”——记省科技厅退休干部刘春台

  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打复印一体机,这是85岁老党员、省科技厅退休干部刘春台如今离不开的“三件宝”。

  “都是我的‘老伙计’了,联系棉农、制作免费送给农民看的宣传册,哪个‘撂挑子’,工作都没法干。”8月5日,在河间市国欣农村技术服务总会安排的一间“宿舍”里,刘春台正伏在电脑前,一边为宣传册排版,一边跟记者聊起了他的“退休故事”。

  刘春台大学上的是农业院校,期间曾参与学校农场的棉花管理,毕业后留校,当上了附属农场的技术员。再往后,他又到省科技厅从事农业科技管理工作,一直也断不了接触棉花。

  1994年,刘春台从省科技厅副总农艺师的岗位上退下来,每天养养花、唱唱戏,日子挺悠闲,“但总觉得浑身有劲儿没处使,憋得慌。”

  2002年,“憋不住”的刘春台主动联系了自己的老朋友——河间市国欣农村技术服务总会的负责人卢国欣,并提出“求职”申请:“干部工作有退休,党员服务无退休。我打算到你那‘义务’工作,把这点‘余热’都温暖了棉农。”

  就这样,回到棉田、回到棉农身边,刘春台的退休人生翻开了新一页。

  棉花生长期长、病虫害多、受天气影响大。过去,农民种棉盲目性大,再加上不了解、不会用新技术,棉花产量和效益普遍较低。怎么办?

  揪住问题不放,刘春台刚“上班”,就在国欣总会的支持下创办了吴桥棉花技术服务站,通过进村讲课、现场指导、信息咨询、交流研讨等方式,向农民传播科学种棉知识。为把产量和效益提上去,他把岁数抛到了脑后,从早到晚蹲在棉田里想对策,这才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增施钾肥、治盲蝽蟓和缩节胺化控三大技术措施。推广实践后,亩增籽棉可达50公斤。

  “现在还经常往棉田里跑吗?”望着眼前略显佝偻的身影,记者问。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刘春台说,“对科技工作者来说,不到田间地头去,你永远不知道农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点开刘春台存在电脑里的《下乡看棉纪实》,就在上个月,他还和同事到东光县、吴桥县、南宫市和南皮县的几处国欣棉新品种(系)示范田察看了棉花长势,并把发现的问题给农民逐一作了提醒——

  “个别地块发现有残存的零星蓟马、蚜虫、粉虱等害虫活动,大家千万不能大意”“对各种害虫要继续加强监测,尤其注意棉铃虫卵的动态,在已经用过五次‘农药+新型助剂’基础上,必要时还要继续用药”“缺苗地段在‘促’的同时,也要防未来半月雨水大、上部旺长,注意及时化控”……

  有相熟的人帮刘春台总结了一份“成绩单”:十多年来,他平均每年下乡服务都在100天以上,足迹遍及冀、鲁、津、晋、陕、豫、苏、鄂八省市,加上来国欣总会参观培训的,直接受益群众累计达10余万人次。

  聊到兴起处,刘春台指了指记者坐的小马扎,语带骄傲地说:“这是我到曲周去讲课,一个农民见我站得久了,就把他的马扎送给了我。瞧,马扎腿上还有‘落款’呢。”

  虽然总想着为棉农“再多做点什么”,但这几年,刘春台却不得不服老,“眼睛有白内障,看东西越来越模糊,走路也习惯弓着身子,就怕摔跤。”

  “想过何时再‘退休’吗?”记者问。

  “我1956年入党,不忘初心,积极工作,我要把自己的‘光’和‘热’燃到极致,不辜负党对我的教育培养。”刘春台说。(记者 张怀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