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艾娱乐:《小欢喜》展现高考“浮世绘” 源自生活点滴

2019-08-06 16:49:57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聚焦教育题材的电视剧作品不少,但真正深入直面教育现状的优质作品不多。这几天,黄磊和海清主演的新剧《小欢喜》刷屏了。三个不同家庭备战高考的故事,描摹出一幅中国式家庭“浮世绘”。《小欢喜》没有让观众失望,目前得到了豆瓣评分8分的成绩,很多观众评价“剧情太真实,就是当年的我家”。在该剧制片人徐晓鸥看来,这种真实,并不是追求极致的戏剧矛盾,也非渲染焦虑,而是来自生活的点滴。

  《小欢喜》设置了三个高三考生家庭,都极具代表性。剧中“摩登家庭”的父亲方圆、母亲童文洁与儿子方一凡、外甥林磊儿的关系开明而和睦;拒绝前夫乔卫东的单亲母亲宋倩,则对女儿乔英子展开了“全包围”式的关切;而留守少年季杨杨,面对“空降父母”季胜利、刘静的突然关怀,显得无所适从。徐晓鸥说,希望方圆和童文洁的名字成为中国万千普通家庭的一个代表符号,另外几个真实鲜活的家庭,也均是中国家长的镜像缩影。这几个不同家庭面临的亲子关系、婚姻、家庭问题,组成了当代都市生活的“浮世绘”。

  《小欢喜》的原著是“命题作文”。做完三年前的《小别离》后,徐晓鸥和黄磊找作者鲁引弓写聚焦高考的新作时,黄磊替他起了“小欢喜”这个书名兼剧名。黄磊的解释是:中国家庭的欢喜来自于“熬着”,过一关就开心一下——中考算过了个小关,高考就过了个大关。鲁引弓补充道,“小欢喜”对应的是“大焦虑”,这个焦虑来自每个家庭的未来——孩子。而在徐晓鸥眼中,高考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更能够展现社会生活、社会发展的独特变迁,具有普世价值。高考是一个家庭需要交出的一份答卷,既是所有人的共同回忆,又承载了时代的烙印。

  鲁引弓曾用了两年时间在浙江和宁波的高中进行调查,期间接触到很多发生在高三学段真实的故事。有的家长过于担心孩子,在学校门口租个房子,全职陪孩子读书。孩子觉得妈妈盯得太紧,什么都替他拿主意,开始怀疑自我价值,严重到一个月都不跟妈妈说话。妈妈紧张,配了治抑郁症的药,但又不敢给孩子吃,就让老公先试药……剧中被“全包围”式关心的女儿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原型,她曾对鲁引弓说:“妈妈以上海为圆心,上海到杭州为半径画了一个圆,让我报大学不能离开长三角。可妈妈当年自己考那么远,我为什么不能去北京呢?”

  许多观众发现,双视角的设置带给《小欢喜》引人深思的效果:屏幕前的观众成了第三方,旁观来自剧中父母和孩子的两个角度,无论现实生活中身处什么位置,都能换位思考。徐晓鸥举了一个例子:高三处于叛逆期的孩子和父母起了冲突,摔门而去,会不会想到门后的父母是一副怎样的神情?

  《小欢喜》聚焦的是高考,而更深层的落点是教育和亲子关系,这也是从《小别离》到《小欢喜》一脉相承的地方。在徐晓鸥看来,在现实生活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平等和尊重还是有的,但是两代人之间的思想差异、冲突,在高三这个年龄段会表现得更为激烈和具体,“因为到了高考这个关口上,问题都会被放大,变得更加尖锐。”她介绍,剧中更多地讲到两代人的矛盾点,既让观众清晰了解问题的所在,也给予了相应的解决之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