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河北梨果市场调查:普通梨果今年价格为何升高

2019-07-30 19:39:47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眼下,霍林锋每天都在梨园忙活,瞅着梨果日渐成熟,他不敢有一丝懈怠,“再过一个月,这片梨园的有机产品认证证书就办下来了,梨的销路一定会越来越好。”

  霍林锋是宁晋县雨佳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经营梨果购销30多年。在他看来,今年梨果价格之所以上涨,主要原因是市场供需失衡。随着新果上市,涨价态势难以持续,将很快回归理性。

  河北省作为梨主产地之一,这轮梨果涨价会带来什么影响?连日来,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梨价呈攀升态势

  最近几个月,梨果等水果价格居高不下。进入7月份以来,记者走访邢台市区几家大型商超发现,每公斤梨的售价大都在20元以上。“去年同期每公斤才十一二元,今年涨幅确实不小。”一家超市的导购说,超市刚上了一种新梨,属于早熟品种,每公斤14元左右。

  零售价高,批发价也不低。宁晋现有梨树面积11万亩,年产量30万吨。霍林锋在宁晋建有一个能容纳3000吨梨的冷库,另外还租了一个冷库,能储存2000吨。“5月份时,冷库里的5000吨梨就全卖完了,一件净重12.5公斤,批发价200元。”霍林锋说,2018年一件梨果价格才三四十元,尽管早有预感,但仍没料到能卖这么高的价。

  和霍林锋感触一样,肃宁县果农彭晓光说,他种梨卖梨20年了,从没想到一件净重12.5公斤的皇冠梨批发价能卖到200多元。彭晓光把梨价攀升的原因归结为物以稀为贵。

  彭晓光介绍,购销商收储的皇冠梨,一箱梨的成本也就50多元,去年冬天的价格是七八十元一箱,到今年4月份涨到120多元一箱时,大部分购销商收储的梨就卖光了。之后,同样的货就一路飙涨,150元、170元……直至220元。

  供需失衡是主因

  深州市庄火头村是鸭梨种植专业村,年产鸭梨万吨以上。

  2018年,庄火头村的马云欢承包了3亩多梨园。这是他第一次种植鸭梨,没想到赶上了罕见的冰雹。“当时,鸭梨已经坐果,冰雹过后,地上的果子落了一层。”回忆起当时一幕,马云欢用一个“惨”字来形容。与马云欢家的梨园一样,全村梨园无一幸免,减产近三分之二。

  除了雹灾,还有倒春寒。霍林锋说,去年4月份,果树刚坐果不久,一场冻害袭来,尽管采取了一些应急措施,损失仍然不小。“至少减产35%以上”,霍林锋说,产量低,收储不足,到今年新果还没下来,梨就断档了,供需不平衡,零售价自然就高。

  那场冻害范围波及甚广。彭晓光曾到全国果品主要产区考察过,在山西、陕西、甘肃、安徽等地转了一圈,感觉倒春寒是一个普遍现象。特别是在陕西,有的一棵树只剩下二三十个果,因为损失大,有些果农都不再管理,直接放弃了。

  虽然产量减少了,但因价格高,果农反而赚了一笔。马云欢存下的鸭梨全部售完,算了一笔账,不但没有赔本,一亩地还赚了3000元左右。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梨果,大都来自福建、新疆等地,本地梨果难觅踪影。“外地梨路途远,物流成本加上收储成本以及商超的利润,价格肯定高。”霍林锋说。

  果品提质才是方向

  马云欢说,他的梨果除了客商收购一部分外,剩下的梨基本都放到了冷库。“冷库的梨能保鲜到下一年新梨上市。但是,多年以来,因为产量太大,梨价格始终被压得很低。”马云欢说。

  霍林锋也有这种感觉。传统鸭梨、皇冠梨市场不好做,十年有七年赔钱。一亩果园,最高时能产5000多公斤,刨去人工、肥料等支出,基本没啥利润。此外,一些果农一味追求高产,口感、卖相相对较差,低价销售,多年来市场价格升不起来。

  “我们以各种补贴方式,让合作社的果农降低产量,保证品质。”前几年,霍林锋放弃了种植传统鸭梨、雪花梨,而选用华山、袖珍香梨、玉露香等中高档品种,亩产量控制在2000公斤以内,人工少了,成本低了,由于品质好,尽管价格比普通梨贵出两倍,依然抢手。

  “以往是年前保本,年后赔钱。我们是订单式发货,受到的影响较小,利润稳中有升。”泊头市一家果品公司的经理寇彬说,现在,他们正为今年新梨收储做准备,还忙着建新冷库,扩大规模。

  泊头一家大型果品贸易公司的副总经理于立祥说,他们主要经营鸭梨、皇冠梨、新梨7号、秋月梨等,产品主要出口欧美、东南亚等地,在国内,他们也与一些高档超市进行了合作。4年前,这家公司开始与电商平台联手,销售额逐年递增。今年,仅为电商平台就提供了30多万箱的梨。

  此外,这家公司还管理着一片3000亩的果园,并建立了完备的质量追溯体系。在做好传统鸭梨品质提升的同时,还引进了优新品种,实现了早、中、晚熟品种结构的优化。

  在宁晋,县财政每年拨付专项资金,组织果品品牌企业参加交易会,提高品牌知名度。自2015年始,对新发展50至100亩的梨果基地,县财政进行1至3年每年500元补贴。

  在威县,按照“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品牌化销售,产业化发展”的思路,大力发展秋月梨、雪青梨、新梨七号、红香酥梨四大新品种,注册了翠威、洺水果品、威梨等商标,并规划到2020年梨树种植规模达到35万亩,规划区梨农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

  在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消费者的消费理念悄然变化,对一些中高端水果的接受度也在提升。“这也倒逼果品种植行业不断转型升级。”邢台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记者邢云 张岚山 焦磊 王雅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