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艾娱乐:《隧道尽头》 观众猜到悬念导演就输了

2019-07-30 18:49:30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近年来,西班牙惊悚悬疑片在内地越来越受欢迎,2017年《看不见的客人》在内地大卖,其后该导演新片《海市蜃楼》再次过亿,西班牙悬疑类型片似乎成了一种品质保证。今年暑期档,由罗德里戈·格兰德执导,莱昂纳多·斯巴拉格利亚、克拉拉·拉戈等演员主演的西班牙犯罪悬疑佳片《隧道尽头》已上映,至截稿前虽然因没有排片优势导致票房未过千万,但影片依旧收获了高口碑与无数好评,保持了西班牙犯罪电影一贯的制作水准,双重密闭空间的环境设定、充满悬念的“隧道”故事以及令人意想不到的反转结局,都值得让观众抽丝剥茧、细细品味。新京报记者独家专访导演格兰德,告诉你这部电影背后有哪些“意想不到”。

  No.587

  《隧道尽头》

  观影时间:7月29日

  观影地点:百老汇影城国瑞城店

  观影人数:15人

  68分

  灵感

  源于和妻子关系破裂

  《隧道尽头》中,男主角华金是一位智商爆表的技术宅,因车祸失去双腿后,只能坐在轮椅上活动。直到神秘的女租客和她6岁女儿的到来,让华金死水般的生活产生了波澜,更让他意外发现房子下面竟有一条不知通向何方的隧道,华金深入隧道一探究竟,不料,竟然发现隧道尽头是一群穷凶极恶的银行劫匪……格兰德是一位阿根廷导演,尽管拍了十多年的电影,但并不算一个高产的创作者,在《隧道尽头》之前只有两三部喜剧电影,他告诉新京报记者,这之前他并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全面的创作者:“我每天花大量时间思考下一步该做什么,我想拍哪种电影,讲什么故事,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构思《隧道尽头》的时候,他几乎每天都穿梭于咖啡厅和酒吧,那时候他正经历着和妻子关系的破裂,这也是为什么影片所有角色都被笼罩在阴郁颓丧的氛围中:“这部电影从头到尾都被阴郁的感觉所包围,因为这样的表达,对于那些感到孤独的人来说,隧道这个概念可能就隐喻着挑战和希望。”

  拍摄

  导演历时9周挖隧道

  挖地道抢劫银行的剧情其实不算新鲜,《老妇杀手》、《银行大劫案》、《火锅英雄》等电影都采用这个古老的方法,《隧道尽头》的主线也是利用这个套路,但旧瓶装新酒,在观众熟悉的线索上玩新花样,凭借精巧的结构布局层层铺垫,依靠情节的数次反转让故事的悬念保持到了最后一刻。一边是不请自来租房的脱衣舞女及她的女儿,恰巧却是劫匪们的帮凶。另一边是劫匪们挖隧道的效率越来越高,华金必须找出一个合理的方式,带着残缺的躯体与劫匪斗智。

  导演格兰德用几个月来绘制整部电影的框架,想象和尝试建造隧道中的那些装置,一步步规划和了解拍摄过程中的最佳方式。他说,尽管整个拍摄历时9周,但要找到一个合适的拍摄场景实在很难,最后亲自设计挖掘了一条隧道:“观众所看到的一切场景都是特地为这部电影搭建的,我们请来美术指导把它设计得更加完善和合理,找来特效专家来确保一些细节,例如墙面材质的合理性,最后在一个工作室里拍摄完成。”在有限的场景下拍摄,能够在很多层面上不断重新配置,通过封闭的空间调动观众紧张的情绪,这是格兰德最为满意的。

  剧情

  让伏笔自然而然地生长

  《隧道尽头》在120分钟里,让一个简单的故事有感情、有智商,而且始终保持一个良好的悬念与节奏。上半部分的叙述起伏不大,从发现租客女主角原来是犯罪分子成员开始,剧情发展开始进入紧张状态。尤其是后半程惊心动魄,格兰德也埋下了不少隐喻和伏笔,无论是最开始注射了安乐死针剂的饼干、小女孩捡到的手表、警察头目患有低血糖等,都为结局的反转做了很好的铺垫。在格兰德看来,这些细节正是揭开这场阴谋的工具,也正是因为这些伏笔才使影片显得独一无二。“我很清楚设置伏笔是有风险的,因为一旦被观众猜透,我就输了。所以当你以某种方式设置这些伏笔时,还不能让观众一直想着它们(以免影响最后的惊喜)。最后索性我让这些细节就在创作过程中自然而然生长。”另外,西班牙裔、阿根廷著名演员斯巴拉格利亚把片中这个有血有肉的瘫痪技术宅扮演得尤其出彩,“斯巴拉格利亚太有才华了,非常深入地研究了这个角色,深入接触了很多下半身残疾行动不便的人,我们拍起戏来都跟疯了一样,特别沉迷于此,所以合作的默契也很强。”

  ■ 独家对话

  有个好故事最重要

  新京报:如何看待男主华金的人设,都说他智商太高了,会不会太主角光环?现实中是可能发生的吗?

  罗德里戈·格兰德:其实,拍《隧道尽头》时我仅仅是想要塑造一个平民英雄:他会哭泣、会怀疑人生,他甚至不能用腿行走,我并不认为是赠予了他主角光环,而是写作剧本时给自己强行加了一个挑战:在这场对峙中,男主不可以用枪,只能利用他的头脑。就现实来说,如果真的有天时地利的话,我认为这样的设定是可以最终获胜的。

  新京报:有些情节,比如华金如何让水管在劫匪进入隧道时就爆破?没有全部赢得胜利是一种刻意的表达吗?

  罗德里戈·格兰德:当电影中的角色有了计划之后,注定要在某个时间节点失败,如果主角一路开挂事事顺利,那观众肯定难以置信。当然在现实生活中,除了眼前的二三事,你根本无法预测未来;鉴于此,我认为英雄在行动之前应该要有计划,但过程不会完全贴合计划走,最后的成功可能也不是像计划的那样。

  新京报:悬疑片怕有bug,你对本片有什么遗憾吗?

  罗德里戈·格兰德:我没有任何遗憾了,我已经尽我所能将影片做到最好。就我个人而言特别喜欢电影最后的45分钟,这是整部电影的精髓所在,所以请观众一定不要眨眼错过影片的各种细节。

  新京报:继《看不见的客人》、《海市蜃楼》后,近几年很多人都感叹西班牙悬疑作品令人惊艳,你认为原因何在?之后还会尝试悬疑类型吗?

  罗德里戈·格兰德:最重要就是要有个好故事,在你有了好想法后,再用我自己擅长的方式来对故事进行处理。我最珍视的是观众对电影的反应:当剧情紧张时随之提心吊胆,为角色担心;而当紧张的气氛消失时,又把悬着的心放下来,这是一种很奇妙的互动。如果这部口碑好的话,我还会继续尝试拍悬疑电影。

  新京报:处于暑期档对中国市场有什么期待?

  罗德里戈·格兰德:我对票房没有任何期待(大笑),观众会自己做出选择,电影上映前你永远不知道他们会有什么反应。对我来说,作为一个生活在距离中国十万八千里的阿根廷人,能够在中国上映一部属于自己的电影是令我非常激动、感动的。我希望中国观众能喜欢我拍摄的电影。如果未来有一天我能够因为电影来到中国,能够了解到中国以及中国观众和中国的传统文化,那真的太棒了。

  采写/新京报记者 周慧晓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