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197次零失误!三江测量人的航天测量奇迹

2019-07-28 16:34:09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新华社成都7月27日电(记者陈地 薛晨)7月26日11时5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号05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

  在火箭顺利升空的背后,有这样一支测量团队——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宜宾观测站。作为全国航天测控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宜宾观测站承担着航天发射火箭主动段跟踪测量和卫星长管任务,为航天器的顺利飞行提供可靠、精准的测量数据。

  此次卫星顺利进入飞行轨道,也标志着宜宾观测站第197次圆满完成测量任务。

  据宜宾观测站副站长何翔宇介绍,该观测站组建于1977年,地处美丽的三江之滨四川宜宾。由于较为优越的地理优势,观测站可执行西昌、酒泉、太原三大发射中心的跟踪测量任务,目前已参与了我国嫦娥、北斗、风云等多型号卫星的跟踪测量任务。

  “每次火箭发射后,将会产生很多重要的数据。通俗一点来说,观测站的任务就是实时捕获并反馈这些信息,为当前的火箭发射情况做出判断并对今后的发射任务提供数据参考。”宜宾观测站技术室主任方毅告诉记者,目前我国在西昌、贵阳、文昌等多地均设有观测站,而宜宾观测站作为观测“接力棒”中的重要一环,通常负责火箭升空后80多秒至400多秒间的跟踪测量任务。

  “颗颗螺钉连着航天事业,小小按钮维系民族尊严。”在宜宾观测站,这是每一位工作者都谨记的箴言。每次任务执行时虽然仅有短短300多秒钟的时间,但三江测量人背后却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汗水,才创造了197次跟踪测量任务零失误的航天奇迹。

  张小飞,作为宜宾观测站最为出色的雷达操作手之一,已圆满完成80余次的跟踪测量任务。据了解,每次跟踪测量任务顺利完成与否,雷达操作手至关重要,他们需在火箭出现时第一时间快速捕获目标,并操纵雷达转动使其在该跟踪段稳定、准确地接收数据。

  “我们对手上动作的精度要求可能比外科医生拿手术刀时还要高!”张小飞笑着说,虽然每次执行任务时,仅有几百秒钟的时间,但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雷达操作手却需要几千小时学习和训练。“火箭飞行速度极快,可能手抖一点,雷达就会跟丢。一旦测量不到火箭数据或者数据不完整,那对于一个观测站来说,这次的任务就失败了。”张小飞说,正是由于身上肩负的使命,我们必须夜以继日全神贯注地不断练习,才能保证在真正任务来临时万无一失。

  据了解,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宜宾观测站的测量任务从最初的几年一次到如今的一年20余次,任务越来越多,压力也越来越大,但是三江测量人始终秉承着精忠报国、精业实干、精勇奋进的三江测量精神。

  “更为繁重的任务就意味着更高的要求,197次零失误的成绩,是三江测量人始终坚守建设世界一流发射场历史使命,始终保持精益求精、万无一失工作作风的最好回报。”观测站党委书记唐刚说,“面对更加繁重的高密度任务,我们更要坚定航天报国志向,坚定航天强国信念,坚守初心使命,助力中国航天再创奇迹。”

  对于绝大多数三江测量人来说,心里都埋藏着一个遗憾:从事着跟火箭发射最密切相关的工作,却从未亲眼目睹过火箭发射。方毅告诉记者,他在观测站从雷达组到通信组再到技术室主任,近20年的工作时间经历上百次发射却没能亲眼看到一次火箭发射。

  “我很想利用休假去现场看一看,可我们休假的时候都是没任务的时候,有任务时又不能休假,就这样,快20年了,我没看过一次。”方毅有些无奈,“我们航天事业就是这样,‘万人一杆枪’,很多人都一直默默无闻地做着必不可少的贡献。但只要每次火箭都能成功发射,那就是我们航天人最大的光荣。”方毅的脸上,从无奈变得坚定。

  得知此次遥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后,在宜宾观测站的指挥大厅里,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短暂的庆祝后,他们又紧张地投入到了下一次任务的准备之中。或许,在每一个三江测量人的心中,都有着属于自己的那幅火箭升空时耀眼的画面,那是他们前行的动力、坚守的信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