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外来工租房痛点待解:大多看重省钱 忽略安全和环境

2019-07-25 17:30:34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找房大多看重省钱,忽略安全性和居住环境

  违规群租屡禁不止 外来工租房痛点待解

  一间变两间,阳台变厕所,每个房间能住三四个人……除了提供集体宿舍外,还有不少外来务工者个人或者夫妻租房住,而各式各样分割改装的群租房以低廉的价格成为他们的首选。

  近日,新版《北京市住房租赁合同》范本发布,明确禁止违规群租再次引发关注和热议。群租房为何屡禁不止,外来务工人员租房面临哪些问题,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调查。

  “没有比省钱更重要的事”

  “什么苦没吃过,就是睡个觉而已。”来自东北的柴国华在大兴一家企业做保安,租住在单位附近的一处群租房里。在柴国华家记者看到,原本六十多平米两室一厅的房子,在客厅砌了一面墙隔成三居室,他的房间大约十二三平米,摆了两张双层的架子床,本来就很逼仄的空间又被胡乱堆放的杂物占去了很多地方。

  “目前住了三个人,都是单位的同事。”柴国华说,“三个房间一共住了八个人,都是同事介绍过来的,有保安、外卖骑手、快递员,都是我们这种下苦力的工作。”

  根据北京最新发布的《北京市住房租赁合同》示范文本规定,北京市出租房屋人均居住面积不得低于5平方米,每个房间居住的人数不得超过2人;不得改变房屋内部结构分割出租,不得按床位等方式变相分割出租。很明显柴国华租住的房子没有达标。

  “这哪儿是租房子,这就是租了一个铺位。一个月工资就那么少,不租床位就只能睡大街了。”柴国华直言到,这样的床位一个月只要八九百元,还包水电费,对他来说是再合适不过的选择。

  而在通州从事保洁工作的郭雅丽则和丈夫把家安在了东六环外村民的自建房里,距离最近的地铁站将近六公里,郭雅丽每天只能骑电瓶车上班。临街的两层小楼一共有七个房间,除了房东和子女自住的三间,一间用来做厨房,其余三间均已出租。郭雅丽告诉记者本来厨房也被改造成房间租出去,由于村里拆违建就被拆掉了。

  “我们对于住的要求没那么高,便宜就行。”郭雅丽来自河北邯郸,家里还有两个上小学的孩子,距离、环境对她和同样打工的丈夫来说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哪儿便宜就往哪儿搬,上有老下有小,好几张嘴要吃饭,没有比省钱更重要的事。”

  私搭乱建,安全隐患不容小觑

  价格相对低廉的群租房为像柴国华一样的低收入外来务工群体提供了便利,同样也带来了不少安全隐患。据了解,绝大多数群租房用来隔断的砖墙超出了承重墙的承受范围,而且出租屋空间逼仄,私搭乱建,人员密度大,水电使用不规范,极易引发火灾等安全隐患。

  在柴国华的出租屋里,屋内地板和架子床的栏杆上随意摆放、缠绕着电线粗细不同的插线板,电饭煲、热水壶、电风扇等电器也直接放在地上。“把插线板挂床头,手机充电方便,这屋里也没有空间放桌子,那些电器就只能扔地上了。”显然柴国华并没有考虑到安全问题。

  此外,屋里两张架子床间距只有一米左右,地上随意堆砌行李箱、纸盒、塑料袋等杂物,记者需要稍微侧下身子才能从两张床之间通过。柴国华还告诉记者,这套房子以前住12个人,上厕所、洗澡都要排队。

  郭雅丽之前一直在房东私建的临时厨房里做饭,“厨房用电就是插线板再接插线板,从一楼房东的屋里头把电引进厨房,电瓶车一般也放在厨房充电。现在临建的厨房被拆,只能从二楼接下来给电瓶车充电。”

  “插线板电线经常暴露在外面风吹雨淋的,你看塑胶皮都开裂了,经常接触不良影响电瓶车充电。”郭雅丽向记者抱怨道。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也有90后,甚至0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由于群租房环境和安全性差,宁愿花掉一半工资的房租搬离群租房。00后小龙来自西北的国家级贫困县,从事健身行业的他起初与几个老乡一同合租,后来因卫生问题搬了出去,“之前的群租房卫生差,也不安全,想住的舒服点总没错吧?”

  屡禁不止背后的现实需求

  据悉,早在2011年,住建部就出台《商品房屋租赁管理规定》,规定“出租住房应当以原设计的房间为最小出租单位”,多地也积极清理整治群租房,截至今年6月底,北京市已清理整治违规群租房4789处。北京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指出,当前住建委会同相关部门不断加大违规群租房整治力度,成立工作专班,完善机制,落实“接诉即办”。然而群租房却有如顽疾,屡禁不止。

  对于检查整治群租房,柴国华和他的室友们不止一次经历过。他表示之前遇到社区居委会上门检查是否存在违规群租,二房东也一再提醒他们,遇到检查千万不要开门,平时在小区里也不要张扬,防止被邻居发现举报。“有好几次刚开门就碰到对面邻居也出门遛弯,吓得我赶紧把门又关上。平时都是在单位换工作服,穿着保安服在小区里晃太扎眼。”柴国华的语气里有些无奈,并表示最近检查越来越严。

  此外,租客也有自己的应对办法,增加了整治难度。“什么时候可能会上门检查,遇到检查的怎么应付,我都有了自己的一套办法。”柴国华随后补充了一句,“现在床位这么难找,如果被查,我去哪儿找下家?”

  做了多年保洁工作的郭雅丽对群租房隔断拆了建,建了又拆已见怪不怪,她所在的出租房几乎家家都会私搭乱建。

  可见,群租房屡禁不止的背后是低收入群体、支付能力较弱,尤其是外来务工群体的现实需求。有专家表示群租房整治不能一味禁止,还要进行疏解,多渠道提供经济适用的租赁住房,加大租赁型保障房的供应力度。(记者 张子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