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艾娱乐:如果只看到“撒糖”,是埋汰了《春夜》

2019-07-24 19:37:54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新剧《春夜》不单纯是一则爱情童话的胜利,而是奇异地协调了致幻的虚构和现实的伦理,最终塑造出一个美好且充满力量感的女主角,她不必拥有碾压他人的“气场”,却是精神层面真正意义的大女主。图为《春夜》海报。

  ■本报记者 柳青

  当年张恨水写《啼笑因缘》,公子哥樊家树和大小姐何丽娜终成良配,他错过了自己最初钟意的卖艺女孩沈凤喜,沈姑娘误嫁军阀,没过几天体面日子便惨遭家暴,被毒打成疯。作为那个时代“文坛流量担当”的张恨水,在“10万+”阅读量之外坚持着“文学”的追求,比如凤喜遭遇的悲剧,鸳鸯蝴蝶的烂俗情节和“体面人间”的冷冽真实是并存的。

  如今,韩剧导演安畔锡也有这样的意思。在《春夜》《经常请吃饭的漂亮姐姐》《密会》这些剧集里,他让男女主角互相说着“专业八级”的情话,频繁“撒糖”的同时,恪守了一点“文学”的伦理。新剧《春夜》成为话题之作,在社交网站上得到8.5分的高分,这不单纯是一则爱情童话的胜利,而是奇异地协调了致幻的虚构和现实的伦理,最终塑造出一个美好且充满力量感的女主角,她不必拥有碾压他人的“气场”,却是精神层面真正意义的大女主。

  《春夜》的开场,女主角李静仁和好闺蜜英珠拎着从便利店买的啤酒和零食回家,李静仁挂了男朋友的电话,两个女孩窝在茶几前开始喝酒聊天……敢用这样仿佛没有设计感的“拉家常”开篇,编剧和导演是很自信的。这是《春夜》比《漂亮姐姐》、《密会》更高明的地方,创作者用看似“低微”的姿态,开阔了通俗剧集的格局,抛弃了类型剧所频繁依赖的“冲突”的设计,在微小的生活化场景里,写出人的困境和情态,在宛如呼吸般自然的叙事中,呈现人性的生动。

  《春夜》的情节设置中仍然存在着显见的“巧合”,总是事故引发了故事,“对的人出现在对的时机”或“错的人出现在错的时机”。比如宿醉后的李静仁和药师刘志浩第一次相遇,她刚巧地把钱包忘记在闺蜜家;比如李静仁在周末去看男朋友打球时,刚巧地偶遇了刘志浩;比如一女二男之间的关系将明未明时,男朋友刚好地在图书馆外正面遭遇了药师;比如男女主角好不容易两两心意明朗,却好巧不巧地在李静仁家门口撞见了极力反对他们相处的李爸爸……但是,出现在剧情里的“巧合”既不为激化矛盾,也并不成为叙事的推进剂,它们仅是提供了情境,真正重要的是每个人物在那瞬间的体验和反应。

  这是一个利用现实语境虚构的爱情童话。李静仁和刘志浩负责给出“人的更美好的状态”,这满足观众的认同感。前男友的狭隘和父辈们的偏见,折射了一套刻板、陈腐却顽固的伦理秩序,这既是高度写实的,也让观众从高维度的“甜蜜”中适度抽身。认同感和间离感达成动态平衡,同时激发着观众的理解和审视的距离感,打开丰饶的想象空间。

  “劈腿”和“三角恋”的狗血戏码甚至连幌子都不是,编导明确地借刘志浩好朋友之口,说出:“总是一段关系出现问题在前,其后才有外人的介入。”如果观众和剧中人一起纠结于“女主角算不算出轨”,这何尝不是切中导演抛出的讨论议题:进入一段感情/婚姻关系的女性,就要成为男性的所有物么?如果外在的“体面”以真实的“不体面”为代价,有多少人有勇气去选择世俗眼光下的“卑微”来换取内心的安稳和自由呢?

  当导演把针对现实伦理困境的思辨融入戏剧的情境中,这就注定《春夜》不能是一部从一而终的甜剧或爽剧。习惯了杀伐决断、霸气侧漏型“大女主”的观众,大概率会觉得《春夜》不爽气。李静仁只是一个较真的图书管理员,她过分地讲原则,没有“爱就爱了”地投入暖男怀抱。她的谨慎,并非出于对自身“道德无暇”的维护,而是顾虑对方会遭受非议和刁难,就连表白时,她说的还是:“我不会让你受到伤害。”犹豫和坚定的双重特质构建了她真实强大的内心,这份“强大”,在于她无所谓世俗的野心和名望,能抛开阶层跨越和门当户对的焦虑,珍惜一份平凡的温柔。

  《春夜》延续了《漂亮姐姐》和《密会》的特点,就是“体面人”往往嘴脸难看——前男友在两人关系出现裂痕时,首先考虑胜负心;前男友的父亲嫌弃李静仁不是高门贵女,在她四年的恋爱长跑中从不承认她的存在;姐夫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家暴男;父亲满脑子琢磨“女儿嫁得好,面子要兜住”……不能说这是安畔锡导演对“权贵”的刻板印象,他在剧集里的种种直笔曲笔,让人想起德国导演法斯宾德的一段话:“虚构作品是无法改变社会的,它们的功能也不在于改变社会,它们能做到提供娱乐、激发共情和阐述恐惧,就很不容易了。”

  是爱情啊,也不止是爱情。《春夜》的好处,大概就在于它试图提供娱乐的同时,击中了观众内心深处的恐惧并因此激发了共情。当稀罕的刘志浩和稀罕的李静仁相拥时,或者姐妹、母女、闺蜜之间抱团取暖时,一股充盈的梦想力沟通了创作者和观众——人生在现实中不可能的践行、人性在现实中遭遇的卑微和扭曲,都能在戏剧中实现勇敢的超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