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73岁的钢管“女神”:我会跳到跳不动的那天为止

2019-07-23 18:37:00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戴大丽在IPSF第二届中国钢管运动锦标赛上作为表演嘉宾进行压轴表演

  每次观看戴大丽的表演,总能令人心神旌荡,对生命充满信念和力量。——新华社

  “我从来没觉得我老了,年龄的确不是我进步的障碍。我今年的表演比去年难度更大,我一直在进步,我觉得自己很不简单。”——戴大丽

  73岁的戴大丽双腿并拢,身体笔直舒展,绕着一根钢管开始做旋转。灯光照射下,她还没来得及脱下的粉灰交杂的表演服发出点点光芒。

  同一根钢管下方,刘宜昕正随着戴大丽一起做“铅笔转”动作,她扎着一条麻花辫,穿着后背印有CHINA字样的红白运动服,动作并不标准。“加油,别掉下去!”戴大丽鼓励着力气尚小快坚持不住的刘宜昕。台下看到这一幕的评委和选手也爆发出一阵加油呼喊。

  7月14日,IPSF第二届中国钢管运动锦标赛在北京落幕,戴大丽成为压轴表演的嘉宾。来自成都的她,是全场年纪最大的钢管运动员,此次作为表演嘉宾而来。

  “年龄只是一个数字”

  伴随着悠长的音乐,戴大丽起身发力,缠绕在一根4米多高的钢管上做旋转。她的身体在距离天花板不远处如波浪般起伏舒展,脚尖指向天空,形成完美角度,然后回到地面,双腿笔直,足尖微踮。

  这天是7月11日下午3时许,距离比赛开始还有两天,为了有一个完美状态,最近一个礼拜,戴大丽每天下午都会来舞蹈室练习三四个小时。在此之前约一个月,戴大丽接到组委会担任表演嘉宾的邀请。

  去年5月27日,戴大丽在IPSF中国首届钢管运动锦标赛中,开场表演了难度极高的速降:用双腿把自己固定在4米多高的钢管上,在1秒时间里速降到离地面1米左右的位置,再稳稳停住。在完美结束了一系列表演动作后,她斩获了50岁以上年龄组冠军。今年虽是表演嘉宾,但戴大丽却觉得压力比参赛时更大。“前者代表的是整个比赛,现场有很多来自日韩的高手,我不能给咱们中国人丢脸。”戴大丽告诉记者。

  戴大丽回忆,表演当天,当主持人介绍她的年龄时,现场的欢呼声甚至盖过了主持人的报幕声。表演过程中,时不时有来自日本、韩国的高手为她喝彩鼓掌,还有人站起来为她加油。

  在任何场合提及年龄,戴大丽总是骄傲地说:“年龄只是一个数字,我觉得自己还很年轻。能在世界舞台上展现我们中国老人的风采,我很自豪。”

  “我会跳到跳不动的那天为止”

  退休前,戴大丽在新华书店机关发行部工作。八年前,为了打发退休生活,65岁的戴大丽听从女儿的建议去健身房锻炼身体,无意中发现一群年轻人在一个单独的舞蹈室里跳钢管舞,“有身体柔韧之美,也有力量技巧之美,一下子就被迷住了”。

  刚开始学钢管运动时,戴大丽的家人不是很支持,但后来女儿看到她“把自己的老年生活安排得这么巴适”,身体也越来越好,就全力支持她。

  初学时,由于患有腱鞘炎,戴大丽的手容易发麻,也很难上钢管,即使有教练帮助爬上去,也只能坚持一两秒,普通年轻人几天就能学会的动作,她起码要练一两个月。为此她不断练习,每周去健身房三四次,每次训练都要三个多小时。她常将自己练习的过程拍下来,寻找动作瑕疵,再反复训练。她甚至在家里安装了一根钢管以方便随时训练。

  多年下来,戴大丽身上留下了很多瘀青碰伤,但不断挑战新的动作却让她乐此不疲。“钢管运动最吸引我的是它有技巧,攻克一个新的技巧时会很有成就感,累、痛、汗水,都是值得的。”

  带着“中国年纪最大的钢管舞者”标签,火了后的戴大丽频繁接到媒体采访、广告拍摄、公益宣传等邀请,她常在朋友圈分享拍摄时的视频。

  “钢管运动是一项健身运动,和别的舞蹈相比,它就多了一根钢管做道具。我是在追求自己热爱的运动,我会跳到跳不动的那天为止!”戴大丽说。

  “终有一天人们会改变对钢管运动的偏见”

  戴大丽最初的梦想是成为中国最老的钢管舞者,之后的目标是冲出亚洲走向世界,这些梦想都一一实现了。在逐梦路上的意外收获是,她对钢管运动的坚持热爱,不自觉引导了更多人加入这项运动中来。

  戴大丽提到,八年前刚接触钢管运动时,成都几乎没有老人愿意尝试这项运动,她总是独自行动,“有时候也会觉得孤单”。现在舞蹈室里50来岁的钢管舞者也逐渐多了起来,她还将受自己影响爱上钢管运动的8岁干孙女儿诗诗收为关门弟子,今年十月,戴大丽将带着诗诗参加比赛。“我相信终有一天人们会改变对钢管运动的偏见。”戴大丽说。

  五岁半的钢管运动员:

  六点起床练早功

  当戴大丽早上在手机上翻看人们对于她钢管运动的评论时,千余里之外的河南安阳,刘宜霏、刘宜昕两姐妹已经起床,在家中的钢管、吊环上训练了三四个小时——临近比赛,两姐妹每天早上6点就会起床练早功,吃过午饭后会去舞蹈室,一直练到晚上十点左右收工。

  五岁半的刘宜昕是此次比赛中年纪最小的运动员,学钢管运动约一年,她的姐姐刘宜霏已九岁,学习钢管舞已两年有余,每次比赛,两姐妹都会一同参加。

  刘宜昕刚被送进陈冲国际空中舞蹈学院时只有四岁半,那时她是整个学院里年纪最小的孩子。教练陈冲回忆,刚开始刘宜昕只在寒假时每天陪着姐姐来舞蹈室玩儿,后来在2017年的某一天,中央电视台《快乐大巴》栏目组导演给他连线,想找几个孩子上节目。那天正好刘宜昕也在,他顺便给导演看了看这孩子。“导演问一句,她嘴里能蹦出五个答案,能把提问的人说得问不出来,把导演逗得合不拢嘴。”陈冲笑着说,当时导演问她会不会跳钢管舞,她答了句会,然后立马上杆开始跳,“她那时就会几个简单动作”。就这样,刘宜昕被导演破格录用,直接上了节目。

  “这孩子有天赋,也特别幸运。”刘宜昕的爸爸刘书彬回忆起这件事,也忍不住笑了出来,“当时陈冲老师给我说这事儿的时候我刚下班,当时还懵了,一个劲儿问是不是真的。”后来,刘书彬带着自己的小女儿上了节目。

  事实上,最初刘书彬是反对孩子学钢管运动的,他说自己是个“很传统的家长”,对钢管运动比较抵触,“还是有偏见”。

  真正让刘书彬改观的,是在2018年,他陪大女儿去天津参加某钢管舞公开赛,女儿下场的那一刻刚好是评委公布分数,女儿得了该场比赛吊环冠军,他激动地哭了,“当时觉得女儿太不容易了。”

  刘书彬提及有一次大女儿学会一个新动作,在舞蹈室里展示给他们看,结果不慎从钢管上摔落,下巴缝了16针,第二个礼拜孩子下巴包着纱布还要去练习。“我被大女儿感动了,她对钢管运动的爱深入骨髓,孩子这么刻苦,家长不能把孩子的梦想断灭了。”刘书彬说。

  和姐姐的沉稳不同,在刘书彬和陈冲眼里,妹妹刘宜昕都是“调皮、活泼、好玩儿”的。“刚开始二丫头怕吃苦不想学,后来看到姐姐拿奖、上电视、出成绩了,就也想学了。”刘书彬说。

  因年纪尚幼,刘宜昕也常常显露出小孩子的天真:当动作不如姐姐时,会耍小脾气哭,偷懒时也会装病请假。“但她发挥‘稳定’,几乎每次比赛都得第二名,所以我们给她起了个外号叫‘刘二’。”陈冲笑着说。

  在上学期间,每个周末下午两姐妹都会去舞蹈室练习四五个小时,“每次都是舞蹈室里最后离开的”。在备战期,面对高强度训练,妹妹身体有些吃不消,姐姐也会鼓励她坚持。刘书彬告诉记者,他不希望浪费孩子的天赋,也与孩子沟通过,希望以后有机会送孩子进北京舞蹈学院,“走专业路线”。

  “以前我认为钢管运动就是迪厅里的热舞,看了孩子演出后才知道,钢管运动和体操类似,是一个很正能量的运动。”曾反对孩子学钢管运动的刘书彬,现在每天都会接送孩子去舞蹈室练习。

  越来越多的家长像刘书彬一样正在改变对钢管运动的看法。“最初提起钢管运动,家长都不能接受,所以学院里还是成人学生多一点。但近年来,小孩越来越多,他们都特别努力。”陈冲所在的舞蹈学院,就河南校区而言,学员的平均年龄在4-55岁之间。“钢管运动是一项全民健身的运动,我们也在为推广这项运动努力。”对刘氏姐妹和戴大丽而言,这个暑假依然属于她们热爱的钢管运动:除了刚刚结束的锦标赛,还有两场比赛等着刘氏姐妹。(实习记者 彭祥萍 图据受访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