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唤醒丝路记忆——探寻和田千年非遗文化的秘密

2019-07-20 19:04:40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新华网乌鲁木齐7月19日电(吴咏玲)和田作为古代丝绸之路南路的枢纽重镇, 除了久负盛名的和田玉以外,还有两张留存千年的非遗名片——艾德莱斯绸和桑皮纸。

艾德莱斯绸:尺幅之中融汇民族风情

  艾德莱斯意为“扎染”,是指采用古老的扎经染色法工艺,先染后织,制作工序细致繁琐,已经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艾德莱斯绸按色彩可分为黑、红、黄和多色调艾德莱斯。图案源于生活,富于变化,花样繁复,在尺幅之中融入民族特色。布料柔软飘逸,色彩对比强烈,身着艾德莱斯衣裙的姑娘,成为炎热夏季里一道清爽的风景线。

  此次我们跟随“新疆是个好地方”新华网+19个援疆省市全媒体采访团的脚步来到和田市吉亚乡的艾德莱斯绸手工作坊,一探古法扎染的究竟。

  艾德莱斯绸厂是目前和田地区生产艾德莱斯绸规模较大的私营民族手工艺企业,向游客展示和田艾德莱斯绸纺织的传统工艺流程,包括古老的缫丝、纺线、印染到纺织的全过程。

  工作人员将锅煮的蚕茧抽丝,通过手摇转绸将丝线均匀并股。

  从煮茧开始,织户将锅煮的蚕茧抽丝,通过手摇转绸将每十五根丝并作一股,而后经过图案设计、分捆扎染,最后上机织绸,制成成品。这一染一扎是艾德莱斯工艺的关键所在。

  “给艾德莱斯绸上色需要先在留白处扎结,然后根据图案色彩布局分层染色,这种染色手法相较于机染更能凸显颜色的层次感,模糊色块边缘,达到晕染的效果。”销售员布威佐日罕·麦提如则向记者介绍。

  工作人员用黑色塑料袋给成捆的丝线扎结,准备下一步的染色。

  年逾70的艾德莱斯第五代传承人脚踩踏板,手持木梭,在织布机前有序地上下翻飞。

  在展销区,游客可自由选购心仪的艾德莱斯商品,这里展出各类由艾德莱斯绸制成的衣饰、鞋帽以及绸缎,琳琅满目。

  近年来,当地政府坚持传承、保护、扶持原则,组织开办免费学习班,教授艾德莱斯绸织造技艺,在传承与发展中促进当地就业。目前,在和田市吉亚乡有近2000户艾德莱斯绸生产专业户,2000多台艾德莱斯绸织机,年产量达50万匹以上,创收过亿,丝绸纺织户年均收入为2万-3.5万元。

  现在的艾德莱斯绸,已进入国际市场,远销中亚、南亚、中东以及欧美,深受中外客商青睐的同时也变身为时尚界的新宠,将尺幅间的民族风情与时尚潮流相融合,成为T台上的新元素,践行着“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句箴言。

  “艾德莱斯绸不愁没有市场,但缺乏充足的营销渠道,我们正尝试用直播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艾德莱斯绸的魅力。”布威佐日罕说道。

桑皮纸:纸业活化石

  相较于声名远扬的艾德莱斯绸,同样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桑皮纸更像是一颗丝路遗珍,等待着人们拂去岁月蒙尘,重焕生机。桑皮纸被称为人类纸业的“活化石”,在千百年历史进程中,曾经一度是造纸业的主角。古时桑皮纸主要用于高级包装、制伞、糊篓、做炮引和书画用纸。因较长的制作周期和繁琐的制作工序,桑皮纸产量稀少,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成为纸中贵族,如今多用于高档书画。

  从和田市吉亚乡出发,驱车40分钟,就到了被称为“桑皮纸之乡”的墨玉县普恰克其乡。这条长约2公里的街道藏有52位桑皮纸工艺传承匠人,也是整个新疆最后一处手工制作桑皮纸的地方。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买到桑皮纸张、桑皮纸笔记本,还可以进入桑皮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家里,体验桑皮纸制作。桑皮纸以桑树内芯为原料,需经浸泡、蒸煮、捶打、发酵、入模、晾晒等多项工序制成,整个制作周期在20天以上。阳光下的桑皮纸薄如蝉翼,被晒得透亮,显出一种琥珀色的斑斓。而这样的纸张韧性极佳,吸水性强,且不易褪色。

  “这一张桑皮纸的价格就要上千元,真可谓是一‘纸’千金哪。” 墨玉县文旅局旅游负责人告诉我们。

  近几年,众多国内外书画家开始用桑皮纸创作,部分地区也开始陆续举办桑皮纸书画作品展,使得千年纸张重回大众视野。2018年5月,新疆桑皮纸被纳入全国第一批383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项目,在传承与发展中继续探寻新出路。

  阳光下晾晒的桑皮纸。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