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线上培训将建立“黑白名单”

2019-07-16 19:01:35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

  线上培训将建立“黑白名单”

  暑假,对于不少学龄儿童来说,并不意味着放松,而是“隐藏的第三学期”。不同的是,这多出来的“第三学期”除了“格外累”之外,花费也“格外多”。

  “第三学期”的学生们,奋斗的场所在校外培训机构。一些校外培训机构或“贩卖焦虑”或通过竞赛与“招生考试挂钩”,早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不满。从2018年2月开始,根据中央部署,教育部联合市场监管等有关部门开展了为期一年半的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当成效初显的时候,一些新的问题也凸显出来。

  一些培训机构从线下转战线上,或者线下线上“多点开花”。针对这些新问题,教育部7月15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围绕六部门刚刚印发的《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就如何“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给出破题思路。

  线上培训机构曾“野蛮生长”

  线上培训机构有多火?此前,记者曾采访多家线上培训机构,在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当下,不少线下机构“业务收缩”,但线上机构却纷纷表示“没有遇冷”“资金链充足”“生源多”。

  北京市朝阳区8岁女孩晓晓的语文作业是一款教学APP上的每日习题。从6岁入学开始,学校布置的作业都在这款APP上完成,由于马上要升入小学三年级,面临写作能力的提升,她的妈妈就在这款APP上为她报名了暑期线上培训。

  晓晓每天都要在线上机构完成“看图说话”的题目。老师教给她一个秘诀:“把图上所有的元素都标注出来,然后用一些形容词连接成句子”,老师特别叮嘱“多背一些形容词,打乱了放在句子里面就是一篇好文章”。这样机械地练习写作是否能令孩子的能力得到提升?晓晓的妈妈告诉记者,“能力先放一边,孩子的作文能凑够字数了”。

  但是在一遍一遍练习之下,晓晓明显很疲惫。

  当线下培训机构逐步得到规范的时候,线上培训“敏锐地”抓住时机,“站稳了脚跟”。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汪明在新闻发布会上这样解释这个现象:“究其原因,一是线上培训的准入门槛较低,在成本、师资、场地等方面较传统的培训均有优势;二是政策体系不健全,表现为教育领域相关政策法规对在线教育规范较少;三是利润空间较大,吸引了大量资本进入。”

  2018年年底,记者采访一家知名线上培训机构,负责人告诉记者:“尽管参照线下机构监管,但实际上,真正的监管文件只有《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实施方案》规定了培训的时长。线上机构没有自己专属的文件。”于是,在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中,汪明形容,线上培训机构迎来了一拨“野蛮生长”。

  “野蛮生长”之后,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告诉记者,当前校外线上培训存在四大突出问题:“一是有的培训平台存在低俗有害信息及与学习无关的游戏等内容;二是有的培训内容以应试为导向,超标超前,违背教育规律;三是学科类培训者素质参差不齐,有的缺乏基本教育教学能力;四是有的培训预付费过高、合理退费难,用户消费风险大。”

  线上培训机构规范的难点在哪里

  今年开始,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法官李冬冬遇到了多起线上培训机构的纠纷问题。“有的是收取了高额费用之后,忽然线上培训软件无法登陆,或者线上培训教师更换频繁等等。”李冬冬告诉记者。

  区别于传统教育模式,线上培训活动依托互联网开展,有其自身特征,对传统监管机制带来不容小觑的挑战。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详解这项工作的难点:“一是在线教育内容更新快。在线教育服务的内容和形态变化非常快,传统以教材审批等实体内容的监管方式,往往不符合实际,需要建立动态监管机制。二是跨区域监管困难。由于在线教育机构和服务对象一般不在同一行政区域,出现问题后,跨区域监管、处罚等涉及复杂的行政协调,难度较大。三是对信息安全提出更高要求。在线教育数据汇集便捷,数据量大,数据类型丰富。同时对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与此同时,他也表示,《实施意见》中提出采取“互联网+监管”新模式,改进监管技术手段,“用互联网的方式解决互联网的问题”,建设全国校外线上培训管理服务平台,为各地开展备案和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开展基于大数据的监管,将是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一把利剑。

  线上培训机构规范有了时间表

  在《实施意见》中,记者发现一些非常细化的内容。比如,设立了时间表,吕玉刚表示:“明确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网信、电信、公安、广电、‘扫黄打非’等部门制订排查方案,组织对在本省(区、市)申请备案的校外线上培训开展排查,2019年12月底前完成排查,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而排查重点就更细了。《实施意见》提出了5个方面的规定,在培训内容方面,要求课程设置符合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能力,学科类课程培训内容不得超出相应的国家课程标准,须与招生对象所处年级相匹配。

  在培训时长方面,要求每节课持续时间不得超过40分钟,课程间隔不少于10分钟,面向境内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直播类培训活动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1:00。

  在培训人员方面,要求培训机构具有完善的招聘、审查、管理培训人员的办法,从事学科知识培训的人员应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应教师资格。

  在信息安全方面,要求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要求落实三项制度,确保信息安全,防止泄露学生隐私。在规范经营方面,要求在培训平台显著位置公示收费项目、标准及退费办法,不得收取超过60课时或3个月的费用,提供格式合同,降低群众消费风险。

  而限期整改方面也有时间表。“经排查发现问题的校外线上培训机构应当按整改意见进行整改,2020年6月底前完成整改。”吕玉刚表示,这为目前线上培训机构教师中未取得教师资格的人员“留足了时间”。“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参与教师资格考试,当然,如果再不能通过,就依法依规查处。”吕玉刚说,“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联合有关部门对逾期未完成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校外线上培训机构进行查处,视情节暂停或停止培训平台运营、下架培训应用、关闭微信公众号(小程序)、依法进行经济处罚等。”

  在健全监管机制方面,《实施意见》还提出了“包括强化综合治理、建立黑白名单和加强行业自律三方面内容”。

  最后,吕玉刚表示,除了规范校外机构,在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方面,还应该做到“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提高课后服务质量两个方面的内容,让广大中小学生在校内就能解决难题”。(记者 姚晓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