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老中医刘翔告诉你
沈阳泽润肥业有限公司
吉美家,装饰你美丽的家
中秋送礼就送酒搭档
北京丰亮君发建筑工程
天堂寨深秋
豪澤格芮酒店礼遇非凡旅途的等待
体验盛唐文化和历史
在鼓浪屿文艺地慢生活
冬季国内最佳温泉去处
难以抗拒的秋色诱惑
甘肃 为什么是你
紫金绿茶红茶获殊荣
潍坊滨海建设生态绿色
花海是最深沉的幻觉
世界上最美的工作
宁夏观光夜市正式开业
山东荣成:天鹅舞朝晖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火星探测到底难在哪儿?
2019-07-12 17:08:12
信息来源:
发布者:艾森新闻网
点击量:
有人这样比喻:让探测器在火星精准着陆,相当于从巴黎击出一只高尔夫球,落在东京的一个洞里——
火星探测到底难在哪儿?
“中国将于2020年探测火星。”7月8日,在2019软件定义卫星高峰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在报告中透露的这一信息,又引发一波对火星探测的热议。
欧阳自远院士表示,此次中国将通过火星卫星、火星着陆器和火星车联合探测火星,目前火星车已经准备好。他同时透露,目前我国已完成火星探测轨道设计、测控通信、自主导航、表面软着陆等关键技术的科研攻关,为自主火星探测奠定了技术基础。
众所周知,中国火星探测起步较晚,但在航天专家们看来,虽然晚,可我们的起点高、效率高。比如,在首次任务中将要一次性实现的“绕”“落”“巡”三大任务,在航天史上史无前例。
每隔两年,全球都会迎来一次火星探测小高潮。目前,全球多个火星探测器已经整装待发只等2020年的到来。据悉,明年可能是史上最密集的火星探测期,除了中国,还有美国计划发射新型火星探测车,欧空局计划发射ExoMars火星车,印度、阿联酋计划向火星送出探测器。
为何大家都选择明年探测火星?这是因为,根据地球与火星位置关系,每26个月火星会有一次距离地球最近的机会,这也是发射火星探测器的最佳时间窗口。在这个时间点发射火星探测器,将节省大量燃料,缩短抵达的时间。2020年就将迎来一个窗口期,大约1个月左右。如果没有把握好窗口,就只能再等两年。
中国首次探测便要实现“绕”“落”“巡”三大任务,这在世界航天史上确实是绝无仅有的。据史料记载,此前只有美国在一次火星任务中同时完成“绕”和“落”,欧洲曾两次尝试“绕”和“落”,都以失败而告终。中国计划在一次火星任务中完成“绕”“落”“巡”,难度可想而知。
迄今为止,世界各国至少举行了46次火星探测活动,其中只有20.5次取得成功,成功率不足45%,火星因此有“航天器坟场”之称。而最危险的环节,在于进入火星轨道和着陆两个阶段。
什么时候“刹车”进入火星轨道,进入轨道的角度是多少,何时打开降落伞,何时切断降落伞……每个环节都可谓步步惊心,都需要精准计算、毫秒不差。航天发烧友们都知道,航天器着陆的那7分钟被称为“恐怖7分钟”。
这是因为,由于信号强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距离越远信号越弱,同时地火的距离还带来至少10分钟的信号延时,探测器进入火星轨道和着陆的那段关键时间,只能依靠研究人员提前输入的数据,由探测器进行自主判断。
火星探测与月球探测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距离的悬殊。地月平均距离为38万公里,而地火最近距离为5500万公里,最远为3亿至4亿公里,这对测控能力有极高的要求。曾有人这样比喻:让火星探测器精准着陆,相当于从巴黎击出一只高尔夫球,落在东京的一个洞里。
虽然火星探测的难度非常大,但是中国已经做了大量准备工作,数次成功的探月任务也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基础——首先,发射火星探测器需要大推力运载火箭,我国长征五号火箭已经具备这样的能力;其次,针对超远距离的测控,我国已经建成深空测控站,并在嫦娥二号拓展任务中实现了超过1亿公里的测控;再次,探月取得的成功,帮助中国在着陆、巡视技术等领域奠定了基础。
那么,首次探测火星中国肩负了什么任务?欧阳自远透露,一是探测火星上的生命活动信息,包括火星上现在生命的信息、过去是否存在过生命、火星生命生存的条件和环境等;二是对火星本体科学的研究,为研究火星积累资料;三是探讨火星的长期改造与今后大量移民、建立人类第二个栖息地的前景,为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服务。
此前的探测表明,火星表面有很多古河床,证明以前有河流,然而如今表面并没有天然水存在——欧阳自远说,中国将探测火星地下水的分布。(储棕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