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古人度夏消暑甚是讲究,不信您看这儿

2019-06-30 18:09:48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炎炎夏日,酷暑难耐,好在我们有空调、电扇和冰箱!不过,古人没有这些现代科技,又是怎么过夏天的呢?其实他们也能优雅从容地度夏消暑,而且甚是讲究 ,不信就看看他们写的诗↓↓↓

 

 

 

  寻荫

  坐在树下或走进竹林是古人们普遍的乘凉方式。因此,在众多避暑诗作中,这类作品很容易找到。

《桑茶坑道中》

杨万里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塔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荫西。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亲水

  临水之地也是古人消夏避暑的好去处。月下、水边乘凉,这种由外而内的凉意让人沉醉,燥热也自然退去。

《纳凉》

秦观

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心静自然凉

  当然,除了阴凉处、河边,还需要古人常说的精神层面——“心静自然凉”。

 

 

 

《消暑》

白居易

何以消烦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

  寺庙清心

  北宋诗人梅尧臣对“心静自然凉”还有另一种看法,从下面这首诗中可以看出,他的“心静自然凉”也是要根据地点的。

《中伏日陪二通判妙觉寺避暑》

梅尧臣

绀宇迎凉日,方床御绤衣。

清谈停玉麈,雅曲弄金徽。

高树秋声早,长廊暑气微。

不须河朔饮,煮茗自忘归。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尽管是热浪翻滚的中伏时节,在清幽寂静的佛寺,因为没有俗世间杂念的羁绊,凉爽气息迎面而来,不必到北方酣饮避暑,在寺庙里品上一杯清茗就能乐而忘返。

 

  花果送乐

  夏天虽然暑气蒸人,但好在也算是花果成熟的季节,古人可以安享其带来的乐趣和快意。

《初夏睡起》

杨万里

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古人的诗作,语言简洁却又蕴藏着丰富的内容,总能让人声临其境。我们捧读这些诗作,仍能感受到当年诗人的消夏之乐趣,仿佛与诗人一起走进了清凉的世界。

  (新华网河北频道综合 袁丽娜/文 图片来源网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