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艾娱乐:《千与千寻》为何票房碾轧《玩具总动员4》?

2019-06-25 22:56:28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6月21日,吉卜力2001年出品、宫崎骏执导的《千与千寻》与迪士尼皮克斯经典IP续集《玩具总动员4》两部动画片同一天在国内上映。但没有料到,这次与北美同步上映的最新动画续作成绩却被18年前的日式动画旧作吊打。

  截至发稿前,《玩具总动员4》在内地市场票房成绩为9840万元,而《千与千寻》已达2.10亿元。同时,《千与千寻》的排片占比达30.8%,而《玩具总动员4》只有16.3%,前者4.1%的上座率也高于后者的3.1%,这一数据也可以看出市场对于《千与千寻》的偏爱。而在北美市场,口碑一直居高不下的《玩具总动员4》票房已经突破1.1亿美元,但在内地影市首周末票房仅是北美同期的1/9。如今,两部动画大片同时上映,为何成绩相差如此悬殊?新京报专访专家院线,共同探索市场背后秘密。

  败在起跑线

  事实上,《玩具总动员》系列在中国内地的票房表现一直不尽如人意。2010年在国内上映的《玩具总动员3》的票房成绩1.17亿,都未能进入上映当年的票房前25名。

  反观《千与千寻》,不但是至今为止唯一一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的非英语动画影片,同时还获得了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并创下了日本影史的最高票房纪录。可以说,无论口碑还是质量上,《千与千寻》先天上就胜出《玩具总动员》系列一筹。

  文化认同感很加分

  《玩具总动员》第一部上映于1995年,距今已经24年,对不少中国年轻影迷来说,IP效应大打折扣,几乎谈不上怀旧情怀。票房分析师罗天文告诉新京报记者,“《玩具总动员》对于内地出生于2010年后的低龄观众来说,IP知名度远不如《驯龙高手》、《神偷奶爸》、《功夫熊猫》等动画片,因此也导致《玩具总动员4》在内地整体收割的群众基础有限。而《千与千寻》能够触达的观众则要大得多,大家多年宣称的‘还一张电影票给宫崎骏’也直戳情怀点。”

  从事多年院线工作的院线经理李玉霖告诉新京报记者,事实上两部影片的表现背后也可以看出影片内部蕴含的文化认同,“这几天影院来了很多宫崎骏的粉丝,尽管大家可能都看了很多遍这部作品,但都认为银幕的体验还是不同。”他说,日本漫画与中国观众的距离天然要比好莱坞动画来得更近,而影片中的龙、神明、魔咒等东方元素对于亚洲国家来说,也可谓是有相通的文化认同:“也有影迷会把这次观影看成一次对于人生经历的回顾与认识,这也就是《千与千寻》为何可以‘老少通吃’的原因。”从动画产业上来看,皮克斯被内地观众所关注的时间并没有日本动漫时间来得长。当日漫几乎占据每个80后、90后的童年回忆时,皮克斯才在2003年以一部《海底总动员》打入内地。

  电影市场专家蒋勇提到,国人对IP情感是不同的,1995年首次出现在大银幕上的牛仔胡迪、巴斯光年等角色,开创了北美动画电影的3D时代,皮克斯被誉为全球最好的动画公司;但同时国内20世纪80-90年代正是日本动画风靡时期,从《铁臂阿童木》到《美少女战士》、《灌篮高手》等,日本动画在大部分80后、90后记忆里烙下痕迹,由此看来,当时皮克斯的光环,并没有真正照进国内。

  两片数据

  《玩具总动员4》

  电影预售票房510万、排片占比16.3%、豆瓣评分9分、首日票房1786万、至今累积票房9840万元

  《千与千寻》

  电影预售票房1621万、排片占比30.8%、豆瓣评分9.3分、首日票房5402万、至今累积票房2.10亿元。

  (数据截至2019年6月24日18点)

  采写/新京报记者 周慧晓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