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河南一中专用流失学生学籍申请拨款 相关部门介入调查

2019-06-24 18:56:10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河南一公办中专 有学籍没学生,定额拨款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各地也都在努力加大财政投入,提高本地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但在个别学校,连年财政投入并没有发挥其实际效能。近日,有听众向中国之声反映称,河南省理工学校在招生时,涉嫌夸大宣传,招生对外宣称可以给学生分配工作,由于这一承诺无法兑现,导致不少学生中途流失。但学校仍用这些学生最初注册的学籍信息,从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财政厅申请定额拨款。目前,相关部门已经介入调查。

  知情人士:学校无法兑现招生承诺学习环境一度恶劣

  河南省理工学校,原名河南省物资学校,学校官网显示,该校创建于1984年,是一所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并在教育部备案的拥有多类别多专业的公办全日制普通中专,目前在校学生4000余人,曾先后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专”和“省级文明单位”。不过,近日却有不少学生和家长反映称,该学校招生时(宣称的)分配工作等承诺,根本兑现不了。

  家长:“那个学校都是骗的。说是学铁路开火车的,连火车都没见。就在那里呆了一年,承诺给你分配工作什么,月薪多少,说的可好,谁知道到那上了一年没有用。”

  曾在该校工作过的人员向中国之声透露,在招生过程中,除了以解决就业为诱饵吸引学生报名,学校还会给所谓的招生代理高提成,让代理有动力招录更多的学生。

  知情人士:“他现在搞的是这个社会招生代理,招一个学生给他多少钱,都往那给他送人。”

  这位知情人士表示,由于近年来,学校通过各种途径招收的学生数量已经超过了学校的承受范围,尤其在住宿上,并没有充裕的宿舍和床位提供给学生,学校只能通过提前安排二年级学生出去实习,腾出宿舍供秋季入学的新生入住。

  记者:“一般实习多久?”

  学生:“实习一年啊,两年在校一年实习,一年多一点。”

  记者:“那实习的时候,这些宿舍是不是腾出来了?”

  学生:“嗯,是。”

  除了实习周期长,实习的薪资也不高,但工作强度却不小。

  学生:“我们幼教专业实习工资就很低,其他我也不知道。”

  记者:“你们幼教大概多少钱一个月?”

  学生:“2000。哎,就是当老妈子。”

  记者日前来到位于河南省郑州市茂花路6号的河南省理工学校,学校门口名为综合教学楼的大楼底层几乎都出租给了各类商户,学校内也只有两个篮球场大小的场地作为运动场所。进入六月,学校已经放暑假,大部分学生并不在学校。

  走进男生宿舍楼内,除了宿舍门口的走廊上堆放着刚清理出来的垃圾以外,厕所里也散发着浓烈的难闻气味。记者观察到,底层宿舍里,紧密地排列着10-12张单人床,每个宿舍里只有一到两张相对陈旧的书桌,空间十分狭小。知情人士透露,学校宿舍楼的高层经常出现供水不足的情况。

  知情人士:“有些宿舍楼的水供不上去,暖气包括这个空调效果都很差,就这也叫学生住?女生宿舍楼7楼还是8楼,早上洗个脸都没水,得从下面端。”

  学校仍用流失学生学籍信息 申请定额拨款

  虽然学校的住宿条件并不优越,但学校每年获得的教育经费并不少。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河南省深化省属本科高校和职业院校生均拨款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省属中职学校财政拨款=生均拨款标准×在校生人数。也就是说,拨款的数额是按在校学生的学籍数量来算的,根据这份《通知》,省属中职院校按文理科和艺术类等不同专业,每年每人能获得5000多元到7000多元不等的补助。

  知情人士告诉记者,这些年,该校有不少没有完成学业提前退学的学生,学籍信息仍然显示在校就读,学校以此为依据获得了省里后续拨付的教育经费。

  知情人士:“但是学生走这一部分学生,学籍照样注册,学籍照样注册是啥意思呢?那就是一注册,他往教育厅一递,这不是注册上了,然后这个名单再往财政厅一递,这个生均就拨过来了。”

  知情人士向记者提供了一份涉及两个学院118名提前退学的学生名单,记者一一进行了核实,这份名单中的学生都在入学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因为不同的原因先后退学。

  记者:“您16年是不是在这个河南省理工学校上学啊?”

  流失学生:“是啊。上了大概一年吧。”

  记者:“江同学,是不是在2016年的时候在这个河南省理工学校上过学?”

  家长:“是啊,他是在那上过。”

  记者:“那他是不是没上多长时间就不上了?”

  家长:“是是是,他上到春节过后不去了,他就是上了没多长时间。”

  随后记者又通过河南省教育厅以及学生自己以登陆学信网查询的方式,对这份名单中学生的学籍进行查询,这份名单中,只有2人注销了学籍,1人学籍显示已经在其他学校,其他学生的学籍信息显示仍然在河南省理工学校。根据河南省中职院校生均经费的拨款依据,全日制中职院校是严格按照学校学生学籍数量来进行拨款的,这些早早退学但是学籍仍然在学校的学生,学校理论上都按人头收到了生均经费。

  此外,还有不少学校工作人员反映,该学校出租包括综合教学大楼等国家资产后的收入并没有入账,校长私自设立了“小金库”。记者联系了该校校长,截至发稿前,没有得到回复。记者随后又多次联系河南省教育厅和河南省财政厅,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已经在调查核实。

  记者查阅文件发现,至少从2015年开始,河南省就对省属中等职业院校按照在校学生规模确定生均经费标准,并每年由省财政进行定额拨款。但这些年来,财政资金拨给河南省理工学校的生均经费,是否发挥了其实际效能?涉嫌套取财政拨款的这笔经费,最终流向了何方?相关事件进展,中国之声将继续关注。(记者 钱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