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感觉身体被掏空? 告诉你工作8小时的耗能真相

2019-06-11 22:46:01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作为一个上班族,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上班的时候也没干什么,可就是感觉特别累,下班甚至累到不想说话,只想安静地刷剧、打游戏。

  同样是坐着不动,打一天游戏能让人放松,可上一天班却让人精疲力竭,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从心理学角度来聊一聊。

  看不见的情绪劳动

  在工作中,为维护人际关系付出的情绪管理,会损耗我们很多能量。美国社会学家霍奇柴尔德将之称为情绪劳动,指的是员工要根据组织的情感规则来调整外在行为表达,在工作中表现出令组织满意的情绪状态。也就是说,不管你是委屈还是动怒,都要管理好个人情绪以符合工作需要,该微笑微笑,该耐心耐心。由此可见,办公室工作可不只是动动手指、动动大脑,还包含了情绪劳动这种无形的消耗。

  设想一下,你要推进一个新项目,却威胁到其他同事的利益,他们各种不配合还有意为难,这让你既愤怒又挫败。这时,你不仅要竭力控制情绪,还要绞尽脑汁处理冲突。一天下来,活虽然没干多少,整个人却像脱了层皮。

  所以我们常会觉得,专注把事情做好,并不见得有多累,可一旦涉及复杂的职场人际,就觉得心好累。

  脑力劳动是看得见的,但情绪劳动却经常被忽略,然而它也是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也往往是极耗心神的部分。比如领导批评、同事竞争、客户挑剔等等,这些人际张力,都会成为刺激源,唤起人的各种不良情绪。为了不影响工作,你不得不压抑这些个人情绪。但情绪越压抑,身体就越不舒服,越容易疲劳。

  调控意志也很耗能

  我们不仅要花能量控制情绪,还要控制意志。

  当你做自己想做的事,比如钻研摄影、心理学或玩游戏,就算不吃不喝连续学习十几个小时都不会累,而上班8个小时,就容易感觉身体被掏空。差别在哪呢?做自己想做的事,你能够一心一意投入;而做不想做的事,你要花心力去调控自己的意志,这也是件耗能的事。

  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的心理学家罗伊·鲍迈斯特基于自我控制的研究,提出了自我损耗理论。自我损耗理论认为,控制意志、选择行为、做出决策都需要心理能量,而心理能量是有限的,短期内只能进行有限次的自我控制,你需要控制的行为越多,消耗的能量也越多。脑力劳动、情绪劳动、意志控制都需要能量消耗,而能量消耗后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类似于健身后需要休息才能恢复体力。

  工作中,控制意志导致的身心劳累是很常见的。比如,觉得工作没有意义,哪怕只是做很琐碎的事情,也会觉得很累。因为你内心有冲突,一边抵触一边又要说服自己,这种左右互搏的意志控制正在消耗你的电量。类似的还包括工作走神,你一边上班一边想着怎么处理跟爱人、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多任务并行的操劳都在消耗能量。

  慢性压力让你身心俱疲

  长期的慢性压力,也是造成身心疲累的原因之一。

  压力分两种,一种是急性压力,它是突如其来的状况,比如临时通知明天交方案;另一种是慢性压力,它是长期持续存在的压力,比如这个月的绩效指标太高很难完成。急性压力在压力解除后,身体能很快恢复,而慢性压力就像温水煮青蛙,让身体持续处在应激紧张的状态中,始终无法放松。

  慢性压力应激,威胁着上班族的身心状态。比如每天醒来担心业绩完不成怎么办、工作做不好怎么办、被裁员怎么办,这些压力让我们本能地进入“战斗或逃跑”的紧张状态,身体开始分泌压力激素以应对危险。如果压力解除,身体就需要休息充电,通常需要24—48小时来恢复,而如果压力长期存在,我们就会进入倦怠期,导致肌肉无力、免疫力下降等慢性疲劳综合征。

  最后为上班族们推荐一个缓解疲劳最有效的方法,那就是冥想。心理学研究表明,冥想能很好地处理情绪、训练专注力及缓解压力,通过冥想,大脑能分泌更多的内啡肽,唤起我们内心的愉悦平和,身体也会更加放松。因此当你工作劳累时,试试停下来,花几分钟冥想一下吧。(杨剑兰 作者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