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30个城市试点医保支付按病种付费 激励医院关注成本

2019-06-09 19:09:25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国家医保局、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印发《关于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国家试点城市名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确定北京、天津、上海等全国30个城市为国家试点城市。这意味着,医保支付方式从“按项目付费”到“按病种付费”的变革,将在全国更大范围内试点。试点如何进行,是否有效避免大处方等过度医疗,给病患双方带来怎样的影响?

  通知提到,以探索建立DRG,也就是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体系为突破口,实行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支付方式。按病种付费,通俗地说就是“打包付费”,看好一个疾病共花费多少钱。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表示,这意味着从“按项目付费”到“按病种付费”的变革,将在全国大范围试点,这两种付费方式有很大的不同。“以前按项目付费就是你做了多少化验,比如验血3次,验尿5次,验便多少次,然后做了多少护理等等,看这些项目中有多少可以在医保中报销。不管这个病是什么病,只要做了这个项目,医保部门就要向医院支付相应的费用。”

  按病种付费可以促进诊疗规范化、提升医疗效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2017年公布的推荐目录中共计130个病种,包括急性心肌梗死、白内障、肺结核、带状疱疹、食管恶性肿瘤等,其中绝大多数都是针对需要手术治疗的疾病,仅有少数为非手术治疗,如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周子君表示,从事后医保报销到预付制,医院会更关注成本。“以前通常见过的开大处方、过度诊疗等,实行DRG后会按照组里的病,根据患者年龄、轻重、有没有合并症,付固定的一笔钱。医院通过合理服务得到收入,比如(一个病)5000元,控制成本在4500元就能得500元。所以医院有成本控制的激励机制,有些可做可不做的检查,就可能不做了。”

  事实上,DRG付费改革制度早已在我国部分城市公立医院启动。2011年,北京率先实施,随后在浙江、广西等地逐步开展。去年11月,河南在全国率先实施结核病按病种付费,并纳入河南省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范围,初治结核病患者每年门诊可报5000元、住院可报8000元。

  河南省疾控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所所长张国龙表示,有效降低患者就医负担。“原来没有纳入按病种收费管理之前,平均一年花费是13000元,在门诊设计单病种的方案,比较有效地将检查费用含进去,将过度的辅助用药踢出去,这样我们给它打一个包,就是5000元。(按照)门诊的报销比例,现在只拿1000元就可以解决问题。”

  国家医保局要求,按照“顶层设计、模拟测试、实际付费”三步走的思路,确保2020年模拟运行,2021年启动实际付费。试点城市要组织医保经办机构和医疗机构上报前三年基本数据,在模拟测试阶段采集医疗机构相关数据,并统一报送。同时,试点城市需要制定地方DRG分组体系和费率权重测算等技术标准。

  周子君表示,并不是所有的病例都能采用DRG结算的方式,有些疾病可能需要按床日付费或按人头付费。“有些病种,例如精神疾病患者,从住院到出院每天费用差不多,没有大起大落,按床日付费比较合理。这样就可以住很长时间,医院不会要求必须早点出院,因此用不同的方式来解决。”

  当然,也有个别患者担心按病种“打包付费”后,是否会降低医疗服务质量,是否会出现医院为降低成本,该做的检查不再做了?有专家表示,这的确需要警惕,在解决了“过度医疗”问题的同时,医疗机构在操作时不要滑向另一个极端。这需要强有力的监督和信息披露,毕竟疾病是医患双方面临的共同敌人。(记者 车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