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推广新能源车先考虑电池处置

2019-03-07 02:43:23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网点击量:

随着社会环保意识的提升,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急剧增长。看着它们满街跑,一个问题紧随而来:退役的蓄电池何去何从?有专家指出,2018年后,我国新能源动力蓄电池将进入规模化退役期,预计到2020年累计退役量超过20万吨。

  绿色环保,是电动汽车的突出优势。在满足出行需求的情况下,电动汽车既不需要耗费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又做到了几乎“零排放”。数据统计,仅北京一地,燃油机动车对于PM2.5的贡献就接近总数的四分之一,若能让电动汽车大规模普及,于降低大气污染而言,善莫大焉。也正是出于这样的现实考量,许多地方都出台相关政策,从号牌、电费、车价等方方面面鼓励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

  事是好事,不过真要办好也需要多一些未雨绸缪。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和保有量已超全球总量的一半,配套服务能否做好,溢出效应不可小觑。比如锂电池,其寿命普遍只有5-8年。服役期满后,大量的锂电池如何处理?虽然说锂电池不含铅、镉等重金属,对环境的毒害没有那么大,但若回收不当,依然可能起火爆炸,产生剧毒浓烟,其电解液若不经处理直排入地,遗毒也可达数十年。换言之,若是没有成熟的电池回收产业链,电动汽车对于节能减排的贡献,恐怕将随着报废造成的污染功亏一篑。

  锂电池回收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事实上,锂电池含有多种稀有金属,被形象地喻为“城市矿产”。有数据指出,2018年锂电池回收市场可达50亿元规模。就远景而言,这是一个上百亿产值的新兴产业。除了拆解,就像电动玩具用过的干电池可以在遥控器上使用一样,电动汽车的退役电池也可以“梯次利用”。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五花八门的标准、容量、规范推高了回收利用的成本,也削弱着商家回收的自觉。因此,搭建电池回收路径,仅靠市场之手不够,还呼唤有关部门介入。抓紧时间论证,尽快建章立制,以细致的法律法规来完善产业。

  工信部等七部委出台的《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于去年8月开始实施,一些电动汽车比较普及的地区也已迈开治理步伐。京津冀三地联合发布了试点方案,上海和深圳出台了促进电池回收的补贴政策。政策、利益、责任多管齐下,电池制造企业布局发力。期盼这样的破冰之举能够唤醒更多方面,防污染于未然。(鲍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