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企业扶贫不是给钱了事

2018-10-24 03:05:19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网点击量:

在很多聪明企业的眼中,扶贫已经远远超越“蹭热点”的单纯品宣认识,而上升到企业战略布局的高度,进入到企业日常运营的轨道。

  国家扶贫日前后,有关企业扶贫的新闻明显增多。密集的信息披露,使公众得以在较短时间内了解国家扶贫战略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也及时了解了企业在扶贫行动中的现状和进展。

  企业积极参与扶贫,当然是社会之福。不过,从公开报道以及我们身边所见也能常常发现,有的企业依然认为扶贫不过是给钱了事,而很多公众,也依然认为企业扶贫不过是一次博眼球的品牌推广……

  虽然只要参与就比不参与要好,但是如果社会观念以及企业伦理上对扶贫存在认识偏颇,不仅会影响扶贫的实际效果,还会对扶贫的持续性产生根本的动摇。归根结底,如何让企业持续地投入扶贫以及其他助益社会的活动中,方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首先,对于社会观念来说,企业借助扶贫活动以及其他类似公益活动推广自己的品牌无可厚非。做好事不留名应该点赞,做好事留名就要鄙视?就算为了留名而去做好事,难道不也体现出“留名”对于做好事有着巨大的正向激励?因此,理解并认可企业借助扶贫等公益活动推广自己的品牌,其实会促进企业扶贫的自觉。

  其次,对于企业而言,单纯地给扶贫对象以钱物支持,只是扶贫的第一步,并且,这种扶贫方式在实际结果上恐怕是最低效的。既然给了钱物,就要尽量实现利益最大化。在收获品牌推广收益的同时,还应通盘考虑能否有更多的溢价。而到了这一层面,实际就触及到了企业发展的战略布局问题。

  笔者曾接触过一家企业,最开始扶贫也是给钱了事。但是很快就发觉,这样做并不省事,而且投入产出显著不匹配。于是,企业立即调整了扶贫计划,不仅把扶贫对象发展成自己的原料基地,还将之纳入企业整体的运营发展体系。由此,它的扶贫对象不仅贡献了企业的品牌价值,更成为企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在这样的安排下,扶贫的持续性和现实效果自然迎刃而解。

  扶贫不仅要扶志,还要扶智。其实很多时候,企业之智在扶贫中极为重要。比如中国平安的扶贫项目“三村工程”,围绕村官、村医、村教展开,目标明确、精准,更值得借鉴的,则是平安利用自身的科技优势,形成了“金融+科技+产业”的扶贫模式,使得扶贫进入企业的运营范畴,也使得自己在扶贫上的投入产出趋向平衡与最大化。

  上述两个例子,都显现出企业在扶贫中的智慧。而这种智慧让企业的扶贫行动更为自发自觉,也更为有效和精准,同时还让企业收获了远比撒钱了事更大的社会价值。

  如何让扶贫成为企业的自觉,是推动扶贫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也是扶贫企业自己应该深思的问题。就如同企业的社会责任,之前很多企业视之为负担,但随着社会和企业的发展,如何规划、实施自己的社会责任,已成为企业发展战略乃至具体运营的极为重要的环节。目前,扶贫在有些企业那里,还依然停留在做公益、做好事的层面,但是在很多聪明企业的眼中,扶贫已经远远超越“蹭热点”的单纯品宣认识,而上升到企业战略布局的高度,进入到企业日常运营的轨道。这样的企业,显然是有大智慧的企业。(徐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