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把注水GDP扼杀在摇篮中

2018-01-16 20:00:45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网点击量:

近日,多家媒体报道,部分省级行政单位因为GDP上报数据不实,“主动挤水分”。截至目前,已有辽宁、内蒙古、天津三个省级行政单位,承认本地存在经济数据造假问题,或是主动核减财政经济数据。其中,辽宁承认GDP造假较早,而内蒙古和天津对GDP“挤水分”,则是最近刚刚发生的事。

  去年1月,辽宁省时任省长陈求发就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确认,该省所辖市县在2011~2014年存在财政数据造假的问题,导致经济数据被注入水分。今年1月3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也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承认,财政收入虚增空转、部分旗县区工业增加值等数据有水分。1月11日,天津滨海新区又传出消息,将把滨海新区2016年的GDP从超万亿元下调至6654亿元。

  地方为何要为GDP“主动挤水分”?有媒体认为,是因为中央决定将于2019年实施地区生产总值(GDP)统一核算改革,才促使这些地方主动调整了GDP数据。

  更直接的原因,恐怕还是因为中央近几年来加大了对GDP造假的监督力度。去年年初,辽宁“主动挤水分”,就是在中央巡视组“回头看”的大背景下发生的。

  对此,《人民日报》海外版的微信公号“侠客岛”的说法很明确:“地方统计数据造假的情况,中央是掌握了的。”而2017年底,《天津日报》发表了一篇名为《挤干水分关键要“舍得”》的评论员文章,从中也不难看出天津要对GDP“挤水分”的决心。

  各地所谓“自曝家丑”“主动挤水分”,当然是因为“有压力”。既然如此,各地为什么不能自己把弄虚作假、编造数据之类现象,先行扼杀在地方统计工作的“摇篮”之中呢?

  说白了,还是原先不端正的政绩观念在作祟。虽然这两年,已经出现了逐步淡化GDP对政绩影响的趋势,但是长期以来“以GDP论英雄”的思维惯性,仍然遗留在相当多领导干部的脑子里。很多地方考核干部,还是习惯于看他任上的数据是否“漂亮”。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神仙数字”自然会层出不穷,而各省的数据,自然也会被地方数据层层堆高。

  在重要统计数据上造假,不仅是工作作风问题,本质上也是一种违法行为。伪造、篡改统计资料,更是涉嫌犯罪的严重行为,需要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国家统计局也明确要求加强对领导干部统计工作的考核管理,对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者实行“一票否决制”。因此,对地方制造假数据虚增GDP行为,有必要追究造假者的法律责任,让他们承受相应的代价。统计造假是一场博弈,如果风险小于收益,那么造假就变成了一项“可以做的买卖”。这样的非法“买卖”,必须遏制。(朱达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