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解放日报:《中国成语大会》为何受欢迎

2016-02-17 07:23:57 信息来源:解放日报发布者:艾森网点击量:

提到“革命英雄”、“登峰造极”、“诗三百,曰思无邪”,你会想到什么成语?猴年春节期间,央视播出的一档大型电视文化节目《中国成语大会》吸引了不少观众。这并非节目首播,但不少网友却表示,即便重播,这也是在春节里最喜欢看的一档节目。据节目总导演关正文最新的介绍,成语大会决赛收视率达到了全国收视排名第一,全网单期收获超过3800万次的点击量。

  从类型来看,《中国成语大会》可算是一档知识竞赛类节目。在这档节目中,选手应尽可能快地完成目标成语的猜词,用时短者为胜。成语承载着丰厚的人文内涵和历史文化内涵,大量成语出自传统经典著作,看似小小“四字格”,背后的典故却表达着臧否人伦善恶、境界高下的中国价值观。此外,知识性、趣味性、故事性的结合也是吸引观众的重要因素。例如,节目中选手以非常快的速度猜中成语,一些选手个性和颜值兼备,主持人开朗风趣的主持风格,评论嘉宾在接地气的点评中讲述成语背后的典故等,都构成了节目不断圈粉、收视率攀升的重要因素。

  提到《中国成语大会》,不得不提的是此前央视播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两档节目都是主打文化牌,没有大牌演艺明星,却引起了不俗的公众反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两档节目也共同构成了一种荧屏现象:没有“毒舌”点评、明星助阵,不同于真人秀等综艺类节目,为什么看似相对严肃的知识竞赛类的节目会收获观众的点赞和口碑?如果说之前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是出乎意料地黏住了广大电视观众、热了起来,此番《中国成语大会》的走红或多或少可以算是意料之中。

  成语大会的走红带来不少启示,也提供了一个思考“有意义”与“有意思”这两者关系的鲜活视角。有些人认为,有意义的内容一定就有读者,而忽略了“有意思”。其实,有意义也需要呈现,越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内容,越应该让它变得有意思、有趣味、有吸引力。文化产品没有趣味、不鲜活,传不开;但若只有趣味性而缺乏内涵,则走不远。(众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