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侠客岛:教育部放话“大力整顿校外培训机构”!

2021-02-08 18:59:53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网点击量:



 




校外培训班教室内外(图源:新华社)

家长和娃们苦校外培训久矣。

在前不久召开的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讲到“大力度治理整顿校外培训机构”的问题。他说,“这是当前面临的紧迫难题”“这件事非办不可,必须主动作为”。

言辞恳切,不乏激越,一下子抓住了无数家长的眼球。

之前有篇文章,说家长朋友圈晒娃“止于四年级”,在这之前,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肯定是天纵英才、神童再世,再不济也得是藤校清北;之后孩子越大,家长越没心思晒,期待值也逐渐降低,最终“有个学上就行了”

为啥?因为教育的阶梯越往上越难。负担越来越重,登顶压力山大,哪还有心思欣赏或分享沿途风景?

越来越重的“担子”里,校外补习班肯定占了一大部分。

不瞒诸位,岛叔的儿子以及儿子的同学,几乎都在上校外培训班。主课语数英一个不落,其他的也一堆,有的孩子一周七八个班是常态,“鸡娃”嘛。每天一放学,就得把孩子从学校接到培训班。做完学校的作业,再做补习班的作业,不累才怪!

家长也轻松不到哪儿去。工作要紧赶慢赶,一天接送孩子两次。有的补习班还要求家长一起听,好回家辅导孩子。自己当年都没学明白的奥数,谁成想中年后还得掰扯“鸡兔同笼”?

因此,陈部长报告中的那句话——“目标是减轻学生和家庭负担,把学生从校外学科类补习中解放出来,把家长从送学陪学中解放出来”,的确戳中了父母们的痛点。谁不求解放?可这事儿显然不容易。

需要注意,整顿主要针对的是“学科类补习”,即“强化应试”“超纲教学”“提前教学”的代名词。这类补习之所以大行其道成为校外培训的主餐,皆因其效果立竿见影。

有媒体报道,最近很火的滑雪新星谷爱凌出生在美国,利用暑假在北京海淀奥数班刷完题,回美国就成了学霸。“到中国上十天课,能顶在美国一年。”武侠小说里开外挂的练功桥段,却成了中国教育的现实。那些个校外学科类培训班,家长都是挤破头报名。

面对汹涌的补习热潮,很少有家长能淡定。人家孩子补习了你娃不补,这不是眼瞅着要掉队?于是家长们主动或被动地扑进去,结果呢?抬高了潮水,淹没了更多新晋家长。岛叔不知道每年全国的补习费用能给GDP做多少贡献,但能看到至少催生了路上的一堆“刷题”“名校”广告,不断刺激着你的焦虑。

客观说,造成这种拧巴状态的根子存在几十年了。只要唯分数的教育选拔机制依然存在,只要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仍不合理,这种焦虑就有现实基础。毕竟,小学没有好成绩就上不了好初中,也就意味着上不了好高中、好大学,这是很简单的逻辑。家长都希望“一代比一代强”,通过孩子完成家庭社会地位的向上进阶,而教育是家长们最不含糊、最舍得投资的渠道。

在如此庞大的“教育刚需”背景下,校内供给不足,校外培训机构就挤进来填充。有人跟岛叔吐槽说,校外培训的火爆是对前些年“校内减负”的反弹,是需求催生的市场,是结果而不是原因。说白了,学校教得少、教得不够的,校外培训机构会弥补空缺;添了什么要考的、学校又不怎么教的,校外培训机构当然更会轻车熟路占据身位。

“把因果链搞清楚,把责任链理清楚,把新的路径划清楚”——陈部长这几句话说得很到位。到底是什么催生了火爆的校外培训市场?到底是什么让家长和学生都身在此中、叫苦连天,却不得不“内卷”地摆脱不了?

整顿校外培训机构,千万不能倒果为因、避因谈果。否则,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抓了老鼠忘了屋子里还有头大象。校外补习是系统性问题的产物,得用系统性观念解决。扬汤止沸式的整顿,只能是按下葫芦浮起瓢,东方不亮西方亮,换个马甲继续上。

如果上述举措是破,那么陈部长下面这句话就是立:“要坚持眼睛向内抓治理,校内教育教学安排、管理服务要调整、要跟上,切实解决好学校内、课堂内教不到位的问题”。

校内教育是学生教育的主战场、主阵地。以前“减负”是减校内,结果负没减下来,转到校外,也转给家长了。压缩校外培训空间,势必要加强校内教育。校内教育是正餐,校外培训机构是佐餐,切不可本末倒置。

当然了,大力整顿校外培训机构,肯定会动一些人的奶酪。但为了中国教育更好的未来,动奶酪的事,还得早下决心、早点动手为好。

文/田获三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