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五四百年的深刻启示

2019-05-06 15:50:44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今年是五四运动一百周年。

  五四之前,近代中国积贫积弱、山河破碎、民不聊生,中华民族遭受着空前苦难。为了挽狂澜于既倒,先进的中国人前仆后继、奋起抗争,自1840年以降,相继发起了一场又一场运动、变法、革命。一次又一次尝试、一波又一波冲锋,每每有所前进,但最终又都毫无例外地失败。经过了无数血与火,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依然,中国人民水深火热的命运依然。

  历史严酷拷问,中国的前途在何方?

  地火奔涌潜行,中华儿女在苦苦追寻、积蓄力量。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这一“世界文明的新曙光”照耀下,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开启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从此,中国革命踏上了过程仍然曲折、但前途充满光明的阳光大道,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命运迎来了根本转机:

  ——距五四运动第一个三十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中华民族实现了“站起来”。

  ——距五四运动第二个三十年,中国迈上改革开放征程,展开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壮丽诗篇,中华民族逐步走向“富起来”。

  ——距五四运动第三个三十年之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日益迈向“强起来”。

  抚今追昔,五四运动以来的百年,神州大地发生了多么举世瞩目、令人惊叹的巨变!从“东亚病夫”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频频挨打到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百年来中华民族耀眼的转身、辉煌的跨越、神奇的崛起,蕴藏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显示出多少胜于雄辩的道理!

  鸦片战争以来的历史之河,五四运动是一个鲜明的分水岭。面对各个历史阶段的惊涛骇浪,五四之前屡屡碰壁、屡濒绝望,五四之后则是峰回路转、一泻汪洋。今天,领略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前夜的雄伟风光,回望五四运动以来一路走过的历史,我们情不自禁,心头涌动无限感慨、感动与感叹!我们更需要透过历史,沉下心思去感恩、感想与感悟!我们还需要一如既往,一往无前去铭记、坚持与前行!

  回望五四百年,我们要激发爱国之情,矢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有国才有家,有家才有我。家国情怀、忠诚报国是中华民族悠久深厚的传统。国家越是有难,中华儿女就越是同仇敌忾。屈原、岳飞、文天祥、林则徐……“位卑未敢忘忧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几千年来,无数爱国志士的气节和诗篇,雄浑书写在中华大地上,也深深印刻进每一个中国人心里。

  近代中国,自从鸦片战争残暴撕开祖国母亲身上的第一道伤口,中国人民就发出了反抗的怒吼。为了救国、救民,保种、保家,多少仁人志士和爱国民众抛头颅、洒热血。尽管数度失败,付出惨痛代价,但只要亡国之危一刻未解,抗争怒火便一刻未消。

  五四前夕,当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的消息传来,压在中国人民心头的火山再次喷涌而出,五四运动爆发。“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还我青岛”“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合国民之能力,挽救危亡,死生以之,义不返顾”……五四运动的口号、誓言,五四青年誓死抗争、宁把牢底坐穿的壮举,以及五四浪潮席卷全国各地、各界群众的风起云涌,再次彰显了爱国主义的强大感召力、汹涌爆发力,而五四运动也以其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为爱国主义旗帜增添了新的光辉。五四精神,其首要及核心就是爱国精神。

  五四之后,在各个历史时期,爱国主义、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奋斗,始终是中国一切进步力量和广大中国人民砥砺奋斗的蓬勃原动力。今天雄壮矗立在世界东方的人民共和国大厦,是无数革命先辈用生命和热血铺筑了基石、铸造了支柱,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勤奋耕耘、咬牙奋斗、顽强拼搏添加着每一砖每一瓦,凝结和闪耀着亿万赤诚的中国心、火热的爱国情。我们今天继承弘扬五四精神,就是要始终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以不达目标誓不休的壮志和气概,把民族复兴大业进行到底,让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伟大梦想——振兴中华变为现实。

  回望五四百年,我们要筑牢精神之魂,信仰实践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人有意识、有思想。茫茫人世间,人们要摆脱浑浑噩噩,避免盲目行动,需要精神力量的支撑和指导。尤其是面对剧烈的社会变革,更需要科学理论作为指路明灯、锐利武器。

  思想形成于头脑,来源和作用于现实。科学思想的诞生、传播和运用,都需要一定的主客观条件。五四之前,为拯救国家、人民于水火,以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等为代表的有志之士,纷纷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提出了各自的救国方案和主张并付诸行动,但最后包括辛亥革命那样全国规模的运动都没能完成历史使命。国际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巨大灾难,使资本主义制度无可救药的内在矛盾暴露无遗。事实震惊、浇醒了头脑,让孜孜探索救国真理的中国知识分子认清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不是拯救中华民族的“良方”。继而,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马克思主义,帮助他们认识到人类社会的美好前途不在于资本主义、而在于社会主义。经过长期反复的摸索研究、比较反思、交锋论战和实践选择,五四前后,以李大钊为杰出代表的一批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逐步确立和坚定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他们在五四运动中积极行动起来,大力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由于有了无产阶级宇宙观这个观察国家命运的科学工具,五四运动赋予了新文化运动中的“民主”“科学”新的内涵,人民大众的解放、追求科学理论和科学真理成为重要目标,“走俄国人的路”成为清晰的结论。

  五四运动百年来,从少数先知先觉的知识分子率先接受到逐步为人民大众所接受,从成为革命的中国共产党和革命大众的指导思想,到成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持续传播、日益深入人心;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再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不断与时俱进,在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取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成果;从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到指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取得社会主义建设巨大成就,再到指导中国改革开放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伟大成就,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现实威力。

  五四运动百年来,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相连,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得到了充分检验,人民性和实践性得到了充分贯彻,开放性和时代性得到了充分彰显。我们今天继承弘扬五四精神,就是要自觉坚定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持之以恒学深、悟透、力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新时代的新思想之花,结出日益丰硕的新实践之果。

  回望五四百年,我们要上紧政治之弦,坚定跟着中国共产党。

  “人道敏政”,政治是解决国家和社会一切问题的关键。政昌则国泰民安,政兴则国强民富,这是古今中外一切国家社会运行的基本法则。政治的力量,蕴含和体现在政治领导、政治理论、政治制度、政治基础、政治施策等各个方面,其中,政治领导是重中之重。

  历史巨河,大浪淘沙。五四之前,中国的多种政治力量先后登台,但都没能经受住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五四运动中,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发挥了指导作用,他们从运动的发展中深刻认识到工人阶级的巨大力量,认识到宣传动员广大民众的重要性,认识到民众联合的重要性,进而认识到建立一个无产阶级政党作为“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的重要性。在五四运动推动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在五四运动准备的思想条件、干部条件的基础上,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了,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人民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的精神就从被动转为主动,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就发生了根本转折。

  作为五四运动的最伟大成果,作为五四精神的忠实继承者,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自觉肩负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在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领导中国人民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人民当家做主、建设全新国家;领导中国人民推进改革开放,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日益繁荣富强。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改造、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综合国力位居世界前列的社会主义中国;让一个在“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前处处被动挨打的中华民族,焕发出全新生机、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用几十年时间实现快步跨越、迈向全面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谱写的壮丽史诗气吞山河,创造的人间奇迹彪炳史册!

  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以来的光辉奋斗历程中,充分展现出其独一无二、无可比拟的优秀品质:她是永葆实现共产主义和民族复兴使命、理想崇高的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起来、掌握真理的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大公无私的党;是理论联系实际、与时俱进的党;是不畏任何艰难险阻、敢于担当的党;是勇于修正错误、光明磊落的党。历史充分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我们今天继承弘扬五四精神,就是要坚定不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不断夺取伟大事业新胜利。

  回望五四百年,我们要咬定航向之标,走稳走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人生能否取得成就,路子是否走对最为重要;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奋斗目标能否实现,道路问题至关重要。

  近代以来,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步步滑向苦难深渊,寻找救国出路迫在眉睫。五四之前开展的洋务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多次失败的严酷事实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土上,面对传统农业文明与新生工业文明的悬殊差距,面对泰山压顶的列强环伺,面对极为顽固的封建政治统治和封建文化影响,一切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五四运动之后,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由资产阶级转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前途由资本主义转为经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这样的全新之路,是以无产阶级政党为领导,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最广大人民群众为根本依靠力量和造福对象的道路,它把准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时代发展脉搏,符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人民意愿,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是具有高度科学性和真理性、高度正义性和道义性、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这样的全新之路,蕴含着唯物辩证的科学精神、无私无畏的博大胸怀、勇于自我革命的坚强气魄,它一定要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中国实际、时代特点紧密结合,不断推陈出新,一定要在改革中创新、在开放中发展,在否定之否定中螺旋式上升。从革命到建设再到改革,由五四运动发端而来的这条中国道路浩浩荡荡,在摧枯拉朽中冲垮了旧世界,迎来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在艰苦创业、锐意改革中建设新世界,迎来了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今天,中华民族迎来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取得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成果,在中华民族发展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人类文明发展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走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道路,是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为了走出一条正确的路,前人历经艰辛求索、付出各种代价。我们今天继承弘扬五四精神,就是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切实增强战略定力,牢固树立“四个自信”,奋勇推进“四个伟大”,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回望五四百年,我们要融入人民之海,不懈团结奋斗。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人民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任何政治力量、社会运动,只有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才能站稳脚跟,才有发展前途。越是伟大的事业,越需要广大人民群众参与,也越能造福广大人民群众。

  五四之前的辛亥革命等,失败的重要教训就是没有“唤起民众”。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表现出来的伟大力量,以及工人、商人、学生、市民等各界联合行动所迸发的强大声势威力,让青年知识分子充分认识到唤醒、联合民众的重要性。他们提出“到民间去”的口号,分赴厂矿、码头组织工会、开办学校、宣传马克思主义,还开展了旨在“增进平民智识,唤起平民之觉悟心”的平民教育讲演团等活动,开始了拉近劳动群众、走与工农相结合道路的尝试。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更是把领导开展群众运动作为头等大事,通过“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取得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新中国成立以后,各族人民群众翻身做主人,焕发冲天豪情,不怕一切困难、不惜一切代价保卫建设新国家。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群众百舸争流,勇闯勇创,苦干实干,推动现代化长足发展,建设富强国家,创造美好生活。

  团结就是力量,奋斗创造幸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全国各族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同心同德、众志成城,为实现各个历史阶段的中心任务努力奋斗,这是中国取得一切成功、创造一切奇迹的重要秘诀;同人民一起前进,同人民一起奋斗,同人民一起梦想,这是一切人生成功的根本途径。我们今天继承弘扬五四精神,就是要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凝聚人民力量,“撸起袖子加油干”,为打赢“三大攻坚战”,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新时代各项任务部署万众一心、不懈奋斗。

  回望五四百年,我们要打开思想之窗,勇于变革创新。

  思想是认识世界的窗户,是改造世界的武器。思想通则一通百通,思想活则一活百活。社会运动和社会变革,往往以思想解放为先导。

  五四运动既是反帝反封建的政治运动,也是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五四前夜,新文化运动对封建旧礼教、旧道德、旧思想、旧文化发起系统猛烈的批判,对于解放中国社会思想起到巨大进步作用,但这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思想障碍的努力,终归没能为灾难深重的中国指明出路。“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中国先进分子从国内国际变局和经验教训中深受强烈震动,果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抛弃用资本主义救中国的方案,把寻找真理的目光瞄向俄国。五四运动中的骨干和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创建者,大多经历了一个思想上艰巨深刻的解放和转变过程,才最终放弃原来对于资本主义,以及改良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等形形色色的信仰主张,选择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作为改造中国社会的武器,推动中国革命走上了通往光明的正道。

  主观与客观相一致,实践才能取得成果。思想相对于实践,不能缘木求鱼,不能刻舟求剑。我们党的历史上,各种“左”的和右的错误带来的灾难巨大、教训深刻;每一次解放思想、学习整风带来的动力巨大、成效显著;每一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带来的实践飞跃成果辉煌、形势喜人。反之,如果思想僵化、迷信本本和教条,就不可能走出独特的中国革命道路,就不可能开展创造性的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就不可能有中国的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不可能有中国今天的所有成就。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思想的解放也永无止境。今天我们继承弘扬五四精神,就要坚持实事求是,勇于解放思想,勇于变革创新,将新时代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回望五四百年,我们要激扬青春之力,牢牢掌握未来。

  社会是在代际传承中发展的。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这是历史前进的必然规律。“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只有培养好青年,巩固好青年基础,发挥好青年力量,国家和民族才有活力、才有美好前途。

  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五四运动中,青年最先觉悟、最早行动、冲在最前线,扮演了“急先锋”的角色。五四百年来,“中国青年满怀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积极投身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伟大事业,为人民战斗、为祖国献身、为幸福生活奋斗,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祖国和人民,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一面面冲锋在前的共青团组织和青年团队的旗帜,一个个振奋人心的青春口号,一批批英勇奋斗的青春身影,一个个青年英模的响亮名字,一串串闪闪发光的青春足迹,光荣镌刻在民族复兴和共和国的史册上。

  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亲切广怀、热情关心、大力支持青年和青年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指引下,共青团和青年工作锐意改革、创新发展,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爱国、励志、求真、力行,在新时代各条战线上奋发追梦、奋勇建功。我们今天继承弘扬五四精神,就是要清醒主动抓住青年、培养青年、服务青年,做好青年工作,引领青年成长,促进青年发展,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推动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蓬勃向前,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实现中国梦。

  一百年只争朝夕,追梦奔跑!

  一百年斗转星移,巨龙腾飞!

  五四百年来,中国人民不仅创造了丰富涌流的物质财富,更取得了熠熠生辉的理论财富、精神财富、政治财富、制度财富。我们要倍加珍视牢记这段历史,倍加珍惜铭记经验启示:

  ——我们一定要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一定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一定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一定要坚持全国人民大团结,为实现中国梦不懈奋斗。

  ——中国青年运动一定要牢牢坚持党的领导,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紧紧围绕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时代主题,主动融入新时代人民奋斗大潮,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时代贡献。

  五四运动是响亮的春雷,震醒了沉睡的中国大地,唤醒了沉睡的中华民族;五四运动是壮丽的日出,冲破了无边的黑暗,释放出喷薄的光辉。

  五四百年来的历史,铭刻着中国共产党的卓越领导、卓著功勋;记录着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落地生根、枝繁叶茂;承载着中国人民的伟大梦想、光荣奋斗;展现着中华民族的浴火重生、奋发崛起;预示着国家民族的灿烂前程、美好未来。

  让我们向五四先驱致以崇高敬意!向五四百年来的历史和英雄儿女们致以崇高敬意!

  让我们高擎五四火炬,向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擘画的美好蓝图,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斗、奋斗、再奋斗!(陈章乐)

  (作者是共青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专家,中国青年报社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总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