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从大屠杀到非洲经济典范 这个国家如何逆袭?

2019-04-08 23:59:45 信息来源: 星岛环球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一提起东非国家卢旺达,很多人的第一印象似乎仍停留在2004年上映的著名电影《卢旺达饭店》。

影片以1994年卢旺达大屠杀为背景,讲述了一位卢旺达胡图族饭店经理保罗·鲁塞萨巴吉纳在种族仇杀中设法挽救一千多名图西族及胡图族避难者的故事。

如今,25年过去了,从惨痛的大屠杀中重生的卢旺达早已今非昔比。它政治稳定、治安良好、政府廉洁、市容美观……2001年至2015年,它的GDP年平均增长率竟高达8%,被外界称为非洲经济发展的“典范”。

1

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北郊有一栋绿树环抱的小楼,它静静地矗立在那里,注视着如今平静和谐的基加利。这里游客络绎不绝,但他们大多表情严肃,因为这栋小楼记录着这个国家一段无法忘却的历史。这里就是卢旺达大屠杀纪念馆。

↑图为位于卢旺达首都基加利的卢旺达大屠杀纪念馆。(新华社记者孙永明摄)

↑图为位于卢旺达首都基加利的卢旺达大屠杀纪念馆。(新华社记者孙永明摄)

1994年4月,卢旺达时任总统、胡图族人哈比亚利马纳乘坐的飞机在基加利上空被击落,引发胡图族极端分子对图西族及胡图族温和派的屠杀,造成100多万人丧生,其中绝大部分为图西族人。

卢旺达大屠杀纪念馆地下埋葬着约25万具遇难者遗体。每年4月大屠杀纪念活动高峰,当地民众会从四面八方来此祭奠和缅怀逝去的亲人。

↑卢旺达大屠杀纪念馆陈列着逝者生前的照片。(新华社记者吕天然摄)

↑卢旺达大屠杀纪念馆陈列着逝者生前的照片。(新华社记者吕天然摄)

纪念馆里陈列着许多当年使用过的砍刀、木棍、枪支等,令人不寒而栗。在遇难儿童馆,逝者生前照片下方标注了生辰及遇难时间。在那场灾难中,无辜儿童被当作泄愤目标遭受残酷迫害。

↑图为卢旺达大屠杀纪念馆外摆放的鲜花。(新华社记者王迎摄)

↑图为卢旺达大屠杀纪念馆外摆放的鲜花。(新华社记者王迎摄)

寻找遇难者遗体的工作至今仍在进行。每年4月,人们都会把找到的受害者遗体妥善安葬,既给死者以安宁,也警醒今天的人们:仇恨只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灾难,和平才是每个人、每个家庭平安幸福的保障。

2003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4月7日定为“反思卢旺达大屠杀国际日”。去年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纪念日正式名称改为“反思1994年针对图西族的卢旺达大屠杀国际日”。

2

4月7日上午,卢旺达大屠杀25周年纪念活动在基加利正式拉开帷幕。

↑4月7日,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多国领导人和国际组织代表在卢旺达大屠杀纪念馆为遇难者献上花圈。新华社发(加布里埃尔·杜萨贝摄)

↑4月7日,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多国领导人和国际组织代表在卢旺达大屠杀纪念馆为遇难者献上花圈。新华社发(加布里埃尔·杜萨贝摄)

纪念活动在卢旺达大屠杀纪念馆开启。卢旺达、埃塞俄比亚、乍得、吉布提、尼日尔和比利时等国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及非盟委员会主席法基、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在纪念馆为遇难者献上花圈。卢旺达总统卡加梅及其夫人以及法基和容克共同点燃纪念火炬。卢旺达中学生还在现场唱起纪念歌曲。

↑4月7日,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卢旺达总统卡加梅(左二)及其夫人以及非盟委员会主席法基(左一)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左四)共同点燃纪念火炬。新华社发(加布里埃尔·杜萨贝摄)

↑4月7日,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卢旺达总统卡加梅(左二)及其夫人以及非盟委员会主席法基(左一)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左四)共同点燃纪念火炬。新华社发(加布里埃尔·杜萨贝摄)

在随后于基加利会展中心举行的纪念仪式上,卡加梅说,卢旺达人“已经成为一家人”,“卢旺达人忍受的苦难将使卢旺达人奋斗精神不灭……历史不会重演”。

他说,现在近60%的卢旺达人是在大屠杀以后出生的,他呼吁卢旺达年轻人承担更多责任,积极参与国家发展建设。

↑4月7日,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当地青年在纪念卢旺达大屠杀25周年守夜活动中手持象征光明的蜡烛。新华社发(西里尔·恩德格亚摄)

↑4月7日,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当地青年在纪念卢旺达大屠杀25周年守夜活动中手持象征光明的蜡烛。新华社发(西里尔·恩德格亚摄)

据悉,卢旺达全国各地的纪念活动将持续近3个月,卢旺达驻外使领馆也将在全球范围陆续开展相关纪念活动。

3

25年后的今天,除了在大屠杀纪念馆里,你在卢旺达几乎已看不到那场悲剧留下的痕迹。

这个面积仅2.6万平方公里的小国政治稳定、治安良好、政府廉洁、市容美观……2001年至2015年,它的GDP增长率平均每年为8%,被外界称为非洲经济发展的“典范”。世界银行曾说,卢旺达自大屠杀结束以来取得的发展成绩“令人钦佩”。

↑图为卢旺达首都基加利。(新华社记者吕天然摄)

↑图为卢旺达首都基加利。(新华社记者吕天然摄)

汽车行驶在连接基加利国际机场和市中心的双向四车道公路上,你能感受到这条公路沿着“千丘之国”的山势起伏蜿蜒,绿树成荫的街道与大自然充分融合。凭借其在城区洁净、交通有序及控制犯罪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基加利被联合国人居署授予2008年联合国人居奖,它也是获此荣誉的首个非洲城市。

基加利城区的整洁环境与政府采取一系列举措以及人们自觉维护公共卫生密不可分。由于卢旺达严格执行“限塑令”,在基加利的超市里见不到塑料袋,顾客大多已养成自备购物袋的习惯。

卢旺达还把每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定为“乌姆干达”,即“义务劳动日”。这天上午,卢旺达商家停业、车辆停驶,城市和乡村的居民走上街头,清扫垃圾,修补道路,疏通渠道,植树造林。

而在反腐行动上,卢旺达也走在非洲国家前列。卢旺达总统卡加梅自2000年4月上任以来,就实行对腐败的“零容忍”政策。2003年卢旺达规定,公务员或任何其他人如不能证明财产来源的合法性,将被判非法致富罪,面临2至5年的刑期,非法财产将被没收充公,同时处以非法财产2至10倍的罚款。卢旺达还不断完善问责机制,成立议会公共账目委员会、审计长办公室等部门。

↑图为卢旺达首都基加利。(新华社记者吕天然摄)

↑图为卢旺达首都基加利。(新华社记者吕天然摄)

此外,卢旺达的营商环境优良。在世界银行2019年全球营商环境报告中,卢旺达营商环境在全球190个经济体中排名第29位。据卢旺达发展署介绍,在卢旺达注册公司仅需6个小时。注册者首先申请拟使用的公司名称,获得批准后递交注册公司材料,随后便可得到公司注册证书。

4

分析人士认为,卢旺达在大屠杀后几乎从零开始重建国家,却取得丰硕的发展成果,这与政治稳定、良好的政府治理以及民族和解等因素是分不开的。

卢旺达大学经济学和管理系主任依斯梅尔·布坎南说,现任卢旺达总统卡加梅稳固政局,营造了经济恢复所需的政治稳定,这不仅帮助卢旺达吸引了投资者,还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图为卢旺达基加利国际机场。(新华社记者杨孟曦摄)

↑图为卢旺达基加利国际机场。(新华社记者杨孟曦摄)

良好的政府治理也推动了国家发展。卢旺达经济分析人士特迪·卡贝鲁卡说,自大屠杀结束以来,卢旺达政府制定了多项经济政策以扩大出口规模及发展农业、工业和服务业。

卢旺达政府从2015年开启“卢旺达制造”计划,为国家工业生产和贸易平衡带来积极影响。卢旺达贸易和工业部的数据显示,卢旺达出口额从2015年的5.59亿美元增长到2017年的9.44亿美元,进口额从2015年的18.5亿美元下降至2017年的17.7亿美元。

↑中国人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开办C&H服装厂,助力“卢旺达制造”计划。(新华社记者吕天然摄)

↑中国人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开办C&H服装厂,助力“卢旺达制造”计划。(新华社记者吕天然摄)

卢旺达私营媒体业主、政治分析人士阿尔伯特·鲁达辛布古瓦指出,图西族人领导的卢旺达爱国阵线在结束大屠杀、赢得卢旺达内战胜利后,没有采取报复性政策,而是致力于民族和解与战后重建。4月4日,卢旺达民族团结与和解委员会表示,卢旺达全国和解程度已经超过95%。

在卡贝鲁卡看来,卢旺达未来仍需努力,特别是在提升经济水平、改善青年人就业、提高农业生产力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

来源:新华国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