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中美做生意,农产品有多重要?

2019-03-09 01:19:10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3月5日,美国国务院官网发布了国务卿蓬佩奥近日接受媒体采访的实录。

  蓬佩奥表示:目前美中经贸谈判进展不错,但他强调,美中两国达成的任何经贸协议必须保护美国人民尤其是美国农民的利益,否则美方也可能放弃与中方达成协议。

  在这之前,中美第七轮磋商阶段,美国农业部长珀杜在推特上透露,中国承诺再购买1000万吨美国大豆,特朗普当即转发,由大豆领衔的中美农产品贸易由此倍受关注。

  农产品在中美经贸领域真的这么重要?

  既然美方那么在意,那么中方加大从美国的农产品进口是不是就是妥协和让步?

  中国不是农业大国吗,我们自己加把劲,把产量搞上去行不行?

  逐条来看。

  1.自己种划算,还是买更划算?

  说到从美国进口农产品,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咦,我们自己不就是农业大国吗?怎么反而要从工业大国进口农产品?

  没错,我们的农业总产量是高,但是一到人均,就远远算不上多了,这一点很好理解。

  从美国进口农产品有什么道理呢?

  首先,从自然条件来看,美国的纬度跟中国差不多,总耕地面积389,690,414英亩(约23.66亿亩)(来源:美国国家农业统计局2012年统计数据);中国的总耕地面积截至2016年度是20.24亿亩,与2015年底相比净减少115.3万亩(来源:自然资源部《2016年度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主要数据结果》)。再考虑到两国的人口和机械化程度,美国的农业可以说先天占优。

  其次,从生产效率来看,根据美国农业部经济研究中心数据(下图),有分析指出:受土壤、种子、技术等各方面影响,美国玉米、大豆平均单产分别是我国的1.42倍、1.49倍,而我国的小麦亩产是美国的2.59倍。此外,我国粮食种植总成本明显高于美国,主要体现在人工成本和土地成本。

 

  很明显,我们自己种大豆种玉米,成本多,单产低,不是我们的强项,而美国却恰好相反。这也正是国际贸易之所以能够实现的基础:国与国之间的比较优势。从美国买大豆买玉米,看起来花了钱,实际上比自己种更省钱。

  2.我们自身的需求在不断增长

  根据农业农村部及海关总署的公开数据:2017年中国大豆进口9553万吨,其中,从美国进口3258万吨,从巴西进口5093万吨;2018年中国大豆进口8803.1万吨,同比减少7.9%,自2012年以来首次出现减少。其中,从美国进口1664万吨,下降49.4%,占18.9%;从巴西进口6608.2万吨,增长29.8%,占75.1%。

  这些数据说明什么?一是大豆的需求在逐年增长,只有2018年是个例外;二是大豆进口量非常庞大,有外媒评价中国正在成为全球大豆进口市场史无前例的“亿吨之国“;三是说明大豆消费是刚需,不从美国也要从其他国家进口。

  为什么需要这么多大豆?中国的植物油消费早就不再是计划经济时代的按人头供应,再加上猛增的肉蛋奶类消费,养殖业对加工饲料的需求突飞猛进,进口大豆提供的油和榨油剩下的豆粕自然越来越不可或缺。

  3.保证主粮自给自足的战略需要

  基辛格有一个广为人知的论点:“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人类;谁掌握了货币发行权,谁就掌握了世界。”粮食,对一个国家来说,始终都具有战略储备的地位。

 

(来源:国家统计局关于2018年粮食产量的公告)

  以2018年我国粮食产量情况来看,豆类单位面积产量1882公斤/公顷,作为主粮的稻谷和小麦则是7027公斤/公顷和5416公斤/公顷,分别是豆类的3.73倍和2.88倍。也就是说,如果中国选择自主大规模种植大豆这种亩产较低的作物,比如种1亿吨大豆,就相当于要挤占3.7亿吨稻谷或2.8吨小麦的耕地面积,而2018年我们全国的粮食总产量不过6.58亿吨,其中谷物产量6.10亿吨,大豆这一占,粮食肯定不够吃了。

  为了我们的粮食安全底线,为了保证主粮的“自给自足”,除了主粮,通过进口渠道满足包括大豆、玉米之类的农产品需求显然是最理性的选择。

  4.发达的美国农业

  得益于优渥的自然地理条件,大型农场经营和机械化,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发达国家。虽然农业人口仅占2%,但是其粮食总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5,玉米、大豆、小麦产量分别位居世界第一、第一和第三位,仅次于中国和印度(据驻美国使馆经商参处公开信息),其中玉米和大豆产量全球占比超1/3。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2018年美国农产品出口总额超过1440亿美元。

  农业,对美国来说,不仅意味着不容小视的经济价值,更具有全球粮食市场话语权的特殊作用。正如蓬佩奥在采访中强调的:“不断发展的农业经济有利于维护美国国家安全。”

  5.重要的中国市场

  2017财年,美国对华农产品出口收入达到220亿美元,中国成为美国农产品头号出口市场,出口量最多的依次是大豆、粗粮谷物(比如玉米)、皮革、猪肉及猪肉制品、棉花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大豆出口总量约6成都出口到了中国,这也是为什么中方在中美交锋阶段,能用大豆作为反制工具的重要原因。

  反制效果显而易见。

  根据美国农业部报告,截至2018年12月1日,美国大豆库存达到37.36亿蒲式耳,创下纪录新高,出口量远远低于一年前同期。“美国大豆运输逆差主要是因为中国”(The deficit in U.S. soybean shipments is primarily related to China),报告指出。与此同时,正如路透社此前所说:在过去一年间,来自巴西、阿根廷、埃塞俄比亚、俄罗斯等多个大豆出口国的农民都感受到了中国市场的价值所在,“中国买家的选择是多样的”。

  除了票仓价值,现在对十个大豆生意受影响的农业州来说,更迫在眉睫的是:种植季已经来临,农民们该种什么?

  荷兰合作银行高级农产品分析师Michael Magdovitz就指出:“美国农民持有创纪录的大豆库存,他们必须尽快决定要种什么农作物。除非看到与中国的贸易谈判有更多进展,否则他们可能会更积极出售这些库存。”

  只有通过与中方达成一致,恢复中国市场,美国农民才能得到清晰的答案,毫无疑问这也是美国政府的诉求。(国务卿蓬佩奥刚刚到访的艾奥瓦州就是美国大豆产量第二高的州,他在这里接受了媒体采访并专门发表了讲话。)

  6.毫不违和的农产品贸易

  实事求是地说,只要保护好我们国内的主粮生产,扩大美国农产品进口理性且有利:可以更好满足中国老百姓食品消费结构升级的需求,可以为农业提质增效提供更多时间空间。简单地将美国有好处就等同于我们吃亏,其实也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

  在农产品生意上实现互利共赢,不仅能给美方发布“谈判取得成功”的推特加点料,也是最符合两国人民实际需求的点,是中美做生意“最大公约数”的体现。何乐而不为?

  (原题为《中美做生意,农产品有多重要?》)

分享到: